若依照德国人自己的归类,德意志级应称为装甲舰或是重巡洋舰。和战列舰相比,德意志级不过就是装了口径比较大主炮的重巡洋舰而已,跑倒是跑得过,打是不可能打得过的。水面破交战的夕阳事实上,无论是德意志级装甲舰还是后来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俾斯麦级战列舰,都遵循着十分类似的设计思路,遂行着十分相似的任务,甚至连它们的结局都有异曲同工之感。

实际上,俾斯麦的体量只比衣阿华、大和小了15-20%,但是她的381mm主炮却比后者的406mm、460mm弱了不少。原因和前文所述的是一样的:德式战舰,生存至上。三条德意志、两条沙恩、两条俾斯麦都是因寡不敌众,葬送在英国优势海空军兵力的围殴下的。上图从左到右分别是俾斯麦级、衣阿华级、大和级。1939年8月21日,德意志级三号舰斯佩伯爵号(Admiral Graf Spee)被派往南美洲海岸执行破交战,舰长汉斯·朗斯多夫(Hans Langsdorff)和一千余名舰员接受了如下任务:尽可能多地摧毁敌方的商船,以便干扰英国和法国的海上补给线。

到1939年12月中旬,斯佩伯爵号已经击沉了9艘敌国商船。但对于敌方商船上的幸存者,施佩伯爵号的舰员把这些船员接上舰,给他们食物、水,并且治疗商船上的伤员。这种做法虽然充满了普鲁士骑士的风度,但也遭到了德国国防军最高司令部的批评。与此同时,英国海军在南大西洋上派出舰队,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搜寻并击沉斯佩伯爵海军上将号。

1939年12月13日上午6时22分,3艘英国巡洋舰——重巡埃克塞特号、轻巡阿贾克斯号和阿基里斯号在乌拉圭港口蒙得维的亚附近的外海上遭遇了斯佩伯爵号。3艘巡洋舰分为两组,埃克塞特号从北边进攻,阿贾克斯号和阿基里斯号从南攻击。斯佩伯爵号舰长朗斯多夫当即下令回击,并命令两座主炮塔对埃克塞特号进行集火。战斗开始不到半分钟,埃克塞特号的前甲板和舰桥便分别被斯佩伯爵号的283mm炮弹命中,濒临沉没。

但斯佩伯爵号也被另外两艘巡洋舰的密集炮火打的伤痕累累,于是便停止攻击,向附近的蒙得维的亚港撤离。英军阿贾克斯号和阿基里斯号巡洋舰由于要对埃克塞特号舰上落水、死伤的人员展开救援,并没有进行对斯佩伯爵号的追击作战。根据《海牙公约》,作为中立国的乌拉圭政府勒令舰长朗斯多夫,要求斯佩伯爵在1933年12月17日之前,即进港日起五天之内必须撤离港口。

而朗斯多夫明白,自己没有多少可选择的余地:驶出港口意味着被蜂拥而至的英国海军击沉;强行将军舰驶入内河道则有可能因为河道太浅而搁浅;把军舰交给乌拉圭政府,还不如出去和英国海军正面硬刚。12月17日,朗斯多夫最后一次向乌拉圭当局提出申请,请求延长斯佩伯爵号在港口的驻留时间,但被驳回。于是当天傍晚,朗斯多夫与全舰近1200官兵含泪将斯佩伯爵号自沉在了蒙得维的亚港内。

舰上的绝大部分官兵都经由乌拉圭当局引渡回了德国,避免了被英国舰队围歼而葬身大海的悲剧,但朗斯多夫舰长在军舰自沉当天晚上,便在住所的房间里自杀殉国。看完斯佩伯爵号的命运,当我们再回看那段著名的俾斯麦号被英国海军优势兵力围殴致死的故事,便会发现:德国用这些造价昂贵、目标显眼的大型水面舰只去执行破交作战,屡屡碰壁。

在雷达渐渐普及、飞机搜索能力不断提升的1940年后,德国大型水面舰只在英国严密的海空封锁下,哪怕突破到波罗的海都是一件难事。显然,使用大型水面舰只进行破交作战,就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买卖。德意志级在重巡洋舰的舰体上,集战列舰的武备和巡洋舰的防护力于一身,在凡尔赛条约的制约下,它在尽可能小的舰体上集中了尽可能大的火力。

三艘德意志级,连同后续的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两艘俾斯麦级,二战德国仅有的几艘大型水面舰只将英军海军的主力舰队牵制在本土水域而使它们不能机动增援到远东地区。直到1941年末,在德国海军退缩进波罗的海后,皇家海军才得以腾出大型作战舰只用于其它战区。↑德国人并不傻,很快将资源倾斜到了潜艇上。二战时期的大部分德国潜艇都只有几百吨排水量,建造成本低、数量大,且易于维护和隐蔽,即便有数十上百艘潜艇被击沉,也能得到迅速的兵力补充。

因此在二战后期,德国海军的资源全面向潜艇倾斜,在俾斯麦二号舰提尔皮茨号入役后,就再没有新造过大型水面舰只了。这个星期出了点特殊情况,文章写得比较仓促,人也没什么心思。如果我的文章质量有所下降,还望各位观众老爷多担待。下星期一定继续写出高质量的文章。P.S.文章发出去有一段时间了,我发现有不少藏龙卧虎的读者老爷们都在评论区,就斯佩伯爵号的覆灭、英德的潜艇战术以及反潜战术,乃至是二战德国海军的整体战略,都发表了许多颇为独到的观点,进而在评论区点燃了一场颇为热烈的讨论。

甲午战争时,北洋舰队的镇远,定远两舰是不是已经远远落后世界了?

定远级铁甲舰设计时其实就有很多问题,并不算很先进,到甲午战争时更加落后了。在李鸿章筹建海防时,一直认为唯有铁甲舰才时海上力量的中间。因此他多方筹措,终于凑了一笔资金,在德国订购了两艘大型铁甲舰,这就是后来的定远和镇远。李鸿章之所以选择在德国购买铁甲舰,而不是老牌的海上强国英国,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之前在英国购买军舰时,英国人推销的蚊子船和碰撞巡洋舰都华而不实,李鸿章吃了大亏,因此对英国人极不信任。

二是因为英国的军舰太贵,李鸿章手里的经费紧张,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找了价格比较便宜的德国。不过德国虽然在工业上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但是总的来说在海军技术上要比英国落后不少,加上受限于资金和中国港口条件,李鸿章在订购铁甲舰时严格限制了吨位,导致定远级铁甲舰在设计上开始就有不少缺陷。比如定远级铁甲舰装备的305毫米口径主炮因为吨位和空间限制,不得不使用了25倍径的短身管炮,其威力甚至比日本浪速级巡洋舰装备的260毫米火炮还差。

还有定远级铁甲舰的斜对角主炮布局随着纵队战术的逐步复兴,也成为了落后的设计。此外斜对角主炮布局也占据了宝贵的侧舷空间,导致副炮数量严重不足。在德国伏尔铿船厂建造中的定远实际上就在定远级建造时,英国的海军上将级铁甲舰就是主炮中轴线布局,侧舷则是副炮,接近后来的前无畏战列舰。所以在定远级铁甲舰设计、建造、服役后不就,其设计就已经落后了。

而随着英国君权级战列舰的服役,定远级铁甲舰更是成为了已经被淘汰的舰型。不过早起定远和镇远毕竟是大型铁甲舰,而且其的吨位远远超过了日本任何一艘战舰,因此还是可以对日本形成一定威慑。不过到甲午时期,随着日本大批新型军舰的服役,这一威慑力也就非常有限了。甲午战争前日本在英国订购的富士级战列舰,性能远远超过来了定远。

 7/7   首页 上一页 5 6 7 下一页

文章TAG:舰队  105  第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