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袁绍狼狈地逃往冀州,不久死去。袁绍死后,曹操出兵河北,攻打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二袁数战皆败,曹军节节胜利,诸 将请求乘胜消灭二袁,郭嘉却劝曹操及时撤兵。其理由是:袁绍溺爱幼子,又不愿废长立幼,迟迟没有立嗣。现在袁绍已死,他的两个儿子定会为继承大业而相互争斗。如果我军现在就攻打二人,他们就会团结一致来对抗我军,我军恐怕一时难以取胜。

不如我军暂时撤围班师,佯装南下远征刘表,等他二人斗得精疲力尽时,再回师进攻二袁,这样就可以一举消灭他们。曹军撤离后不久,大军就南下荆襄,做出远征刘表的势态。果然不出郭嘉所料,曹军刚到西平附近,袁氏兄弟就为争夺地位而大打出手。袁谭被袁尚击败,困守平原,走投无路,派辛毗向曹操请降。曹操立即带兵回师北上,打败袁尚。

204年,又镇压了降而复叛的袁谭,驱逐了袁氏在河北的势力。袁尚、袁熙(袁绍的另一个儿子)率残部逃往乌桓。为了巩固曹操在河北的统治,郭嘉又建议曹操大量征用河北的地主名流到许州供职,实行减免赋税的政策来收揽民心,使河北逐渐成为曹操统一北方的稳固后方。郭嘉也因在平定袁氏战争中的卓越贡献,被封为洧阳亭侯。征乌桓袁尚、袁熙逃到乌桓后,经常伙同乌桓来侵扰北方边境,袁氏在河北的残余势力也时常发动叛乱,配合袁氏兄弟的行动。

曹操有心进攻乌桓,彻底消灭袁氏兄弟来消除隐患。但众人都认为:大军一旦远征乌桓,刘表刘备会乘机出兵进攻许都。郭嘉对曹操说:“主公虽然威名震天下,但乌桓以为他们地处偏远,山川险要,交通不便,肯定想不到我们会去攻打他们,因此不会预先防范。我们乘其不备,一定会消灭他们。何况从前袁绍在河北时,对他们十分宽厚,袁氏兄弟才会逃往乌桓。

由于袁氏兄弟决不甘心放弃河北,他们会借口为袁绍报仇而鼓动乌桓大举进犯。河北的军民是迫于无奈而服从于您,与盘踞河北几十年的袁氏父子相比,您对河北军民的仁惠远比不上袁氏。如果现在不彻底消灭袁氏余孽,一旦他们借助乌桓的力量大举进犯,而河北忠于袁氏的旧部又纷纷响应,那河北就不是主公您的了。至于说刘表,重用刘备实属迫不得已,刘备不会对他尽心尽力,所以不必为他们偷袭而担心。

”于是曹操就下定决心,在建安十二年(207年),率大军远征乌桓。由于路途遥远道路崎岖,大军行进十分困难,到易州时,曹操就打算撤兵。郭嘉对曹操说:“兵贵神速,我军因粮草辎重太多而无法快速前进,一旦被乌桓探得消息,那就无法收到奇袭的效果。不如留下粮草辎重,率轻骑日夜兼程迅速出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收到奇袭的效果。

”曹操就令郭嘉在易州养病,大军抛下辎重,率轻骑直捣乌桓都城——柳城。乌桓王及袁氏兄弟猝不及防,仓促应战,被曹军打得落花流水,乌桓王蹋顿及其酋长等多人被杀,袁氏兄弟落荒而逃,远奔辽东。后来他们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曹操终于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在曹操征讨乌桓回到易州时,郭嘉已去世数日,曹操悲伤不已。

郭嘉自建安元年(196年)跟随曹操,“自在军旅,十有余年”,和曹操“行同乘骑,坐共幄席,东禽(古同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士之卒,逾越险塞,荡定乌丸”,曹操上表汉献帝,赠郭嘉谥号为“贞侯”,并让他的儿子郭奕承袭侯位。后人吟诗赞誉道:“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曹操和诸葛亮谁对中国的贡献大?

曹操和诸葛亮谁对中国的贡献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国时期曹操和诸葛亮谁对中国贡献大这个问题,本人觉得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道德等诸方面进行比较。从政治上说,曹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东汉末年北方军阀割据相互混战的局面,有利于北方人民生活的安定。同时他提出“唯才是举”的政治主张,为自己招集了一大批人才,他的这种不分门第贵贱的做法,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但是曹操在统一的过程中,杀罚太重,屠城很多,让北方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曹操也应该负很大责任。诸葛亮助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建立了蜀汉政权,虽说影响了祖国统一,但当时天下大乱,谁能夺取天下,安定天下,真的还未可知。因此不能说谁谁影响了国家统一。诸葛亮宅心仁厚,虽南征北伐,以攻为守,却是很体恤士兵百姓的。

他处事公平公正,公道正派,以上率下,奖罚分明,虽法制严刻,人却无怨言,以致道不拾遗,风气肃然,成了以后打造廉洁政府的典范。诸葛亮在对外关系处理上,采取了东和西结,南征北伐之策,稳定了国家政局,扩大了对外影响。同时,诸葛亮七擒孟获,不以杀戮为目的,以攻心为上,开创了降服敌对势力和少数民族的先河,就是在今天仍有很好的积极意义。

在经济上,曹操统一北方,招集流民,开荒种地,推行军屯民屯的屯田垦荒制,对后世影响颇大。诸葛亮则开荒种地,兴俢水利,平抑物价,发展经济,根据本国实际,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制造蜀锦,加强贸易,使蜀国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后世发展经济也提供了借鉴。在文化上,曹操写有《短歌行》、《观沧海》等诗歌,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很大。

由于曹操多疑的言行,奸诈狡猾的性情,形成了后世的曹操文化,“说曹操曹操就到”,及老操老操,也成了后世的经典用语。诸葛亮著有《诸葛亮集》传世,他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及《戒子书》等文章,成了后世文章的典范,对后世朴素平实的文风,影响巨大。另外诸葛亮的书法、绘画、音乐等对后世都有影响,诸葛马前课,更是至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也成了后世智慧的化身。在军事上,曹操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每场战争都可称经典,特别是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更是成了后世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据说曹操曾写有《孟得兵法》,还对《孙子兵法》做过注解,不过现在都失传了。诸葛亮谋略过人,正是他的《隆中对》,才让身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

诸葛亮善治军,他训练的军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在对外作战中,诸葛亮先后七擒孟获平定南中,巩固了后方,五次北伐曹魏,深入曹魏之境,来去自如,让曹魏只有坚守的份,却不敢出战。在战争中,诸葛亮还做了很多发明创造,像八阵图、诸葛连弩、木牛流马、蒲元刀、孔明灯等,都让今天感到不可思议。诸葛亮在战争实践中,还总结了不少战争理论,编成了诸葛兵法,这些至今都收集在《诸葛亮集》中。

在道德上,曹操很自私,曾提出过“宁吾负人,勿人负我”的言论。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直做着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他虽为汉相,却在朝中严格清除异己势力,对那些与自己不一心的大臣,毫不留情,最终自己独霸朝纲,皇帝见了他都心惊胆颤,完全成了傀儡摆设。后来他打破汉朝异姓不得封王的古训,逼迫汉献帝封自己做了魏王。他的在朝一手遮天,为自己儿子篡汉自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为他的权臣篡国,代汉自立,直接为后世带了一个很不好的头,成了后世频发大乱,王朝频繁更替的始作蛹者。诸葛亮很公正无私,他跟随刘备后,就忠心耿耿地为刘备大业做事,尽管刘备无立锥之地,没有什么资本争天下,诸葛亮却是真心实意跟从刘备,真心实意为刘备做事,最终帮刘备借荆州,取益州,占汉中,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白帝托孤后,诸葛亮又一心一意地辅佐刘禅。

虽然诸葛亮军政大权都在自己手中,但他从未有篡国自代的思想。为蜀汉,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在死后的遗言中,还说自己家足可自给自足,不需要朝廷照顾,自己死后要简葬,穿平时的衣服,足可容棺即可。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贞勤勉,可昭日月,因此,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了忠臣贤相的典范,被后世称为“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之后第一人”。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兵法  大国  三国  表达  电影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