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视线从北京向东北移动约800公里,越过中国第一号陨石坑的“坑缘”——一道高约150米的环形山脊,一只静卧在群山之中的巨大“海碗”呈现在我的眼前。“碗”的直径有一两公里,收纳着几十户人家,田园牧歌,鸡犬相闻。因为奇特的地貌特征,当地人把它叫做“圈里”,“碗”之外的世界则叫“圈外”。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大海碗”里,多种植玉米和大豆,“碗”很慷慨,他们的收成一直不错。

长久以来,淳朴的“圈里人”一直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小盆地中。一些“怪事”偶尔困扰他们:井里浮油,黑土能烧——如果往地下深挖,就能挖出一种可以当肥料的黑土,晒干之后还可以烧;另外“圈里”的水质不太好,口感有些涩。在国际科学界,陨石坑要获得认证,最关键的“DNA”有三类——矿物击变面状页理,矿物击变玻璃,冲击形成的高压多形(柯石英、斯石英等),找到其中一类即可“验明正身”。

这样严苛的判断标准是有原因的,在地球环境中,环形构造的形成原因很多,好似悬疑案件中巨大的干扰信息——地壳地质构造变动、喀斯特天坑、盆地、冰斗、火山口、地表岩石的风化剥蚀等都能形成环形构造。它们的形貌看起来和陨石坑十分相似,“基因”却是大相径庭。中国陨石第一坑的曲折身世和底细也终于呈现于世人面前——从地面向下,先是107米厚的湖泊相沉积物,再往下则是厚度为188米的冲击角砾岩,然后才是碎裂的基岩。

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分析,这一撞击事件约发生在距今5万年前,击中岫岩的陨石直径不超过100米,却爆发出数百颗原子弹的威力。这巨大的能量不仅让陨石在天际大冲撞一刻化为无数碎片和气化,还撞出来一个直径1800米、深度近500米的大坑。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个坑曾发育成为湖泊,3.9万年前坑缘出现了缺口,遂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碗形凹地。

慈禧有一专列火车,最后下落如何

慈禧太后的专列火车,又叫銮舆御车,是1889年由唐山车辆厂为太后、专门订造的豪华列车。该专列是由比利时铁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清朝“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盛宣怀负责督造,极尽豪华。慈禧专列:车厢两侧饰有镀金雕龙,光彩绝伦,车内设施均为价值不菲的极品,地上铺以瓷砖(在当时是奢侈品)或洋毯,车窗两边窗帘为绸缎所制,车内设有议事室、休息室、养心厅、膳食厅、寝室、洗浴室、仆人房等。

慈禧专列内设:车上安装电铃、电灯、电风扇、西洋沙发,专列华丽精巧,造价白银10万两,是日本天皇御车的四倍。 这列火车共有16节车厢,全部漆成代表皇室的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金龙趴在那里。专列分特等车厢三节,供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及皇后乘坐;其中老佛爷的车厢隔成大小两间。小间里放着一张红木大床,这是慈禧的卧室(寝宫)。

大间里铺着厚厚的地毯,放着宝座,是慈禧召见随驾官员的地方,也就是列车上的小朝廷。车厢内的四壁都装着木架子,架上陈列着慈禧从宫内带来的珍宝古玩。 头等车厢四节,供王公大臣及太监总管小李子等人乘坐;二等车三节,供仆人、侍卫、太监乘坐;另有事务车厢一节、司乘人员车厢一节、装货车厢九节,其中有一节是专放慈禧日常乘坐的那顶鸾舆的。

车厢:因为慈禧下车后是要立刻乘坐鸾舆的,所以必须从宫里带去。这列专列上原本有3名司机和4名司炉,可慈禧一定要将他们都换掉,让太监来担任司机和司炉。这是因为清室有规定,不能让男人来侍候后妃。但是太监都没一个会开火车的,经内务府大臣庆善再三说明慈禧这才勉强同意仍用原来的司机和司炉,但有一条:他们永远不能让她看到,否则就杀头。

专列车头交叉立起两面杏黄色的大清国龙旗,起名“龙凤专列”,远远望去就知道不是普通人能够乘坐的。车尾:老佛爷规定车上的司机和司炉必须头戴朝冠,穿上朝服、朝靴,打扮成太监的模样。太后登车之时,所有司机和乘务人员都要齐整地跪在地上,低头屏息,待太后和皇帝在车厢坐定之后,大家才站起身来回到自己的岗位开始操作。

专列的机车号码为KB6---470,属于蒸汽机车,在试车时,慈禧听到震耳欲聋的汽笛声和蒸汽巨大的排气声,被吓得花容失色,从此不许用烧煤的机车牵引。 车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老佛爷西狩,次年回京后,老佛爷要乘火车去西陵向列祖列宗请罪,为此大清“铁路总公司”特地在四个月内修筑了一条30多公里的新铁路,老佛爷于1903年春,乘坐这辆“龙凤专列”前去祭陵。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花千骨  战纪  蜀山  陨铁  天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