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播州之役中,明军两度大败,并非杨应龙战斗力有多出色,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军不熟悉地形,不适应山地战。这种先天优势,被杨应龙无限夸大,自以为即使打不过明军,朝廷也拿他没办法。其二,杨氏在播州700年经营,实力确实够强客观讲,杨氏家族700年的经营也不容小觑,他们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都具备相当的实力。

很多人说播州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经济怎么会好?那是指整体经济状况,不代表杨氏家族的经济实力就弱。我们以海龙囤为例,这个杨氏家族的大本营占地1.59平方公里,一座宣慰司官署面积达4.5万平方米,可谓气势恢宏,竭尽奢华。从杨氏家族墓考古出土的精美器具看,杨家的经济实力惊人,一点不亚于朱家王爷们,难怪杨应龙一开口自罚4万金。

另外杨氏家族与张氏、罗氏等当地豪族常年通婚,早已经把家族根系深深地扎进播州的角角落落。与此同时,他们与朝廷官员之间也存在着利益交换,所以杨氏在朝中并不孤立。如果不是杨应龙公开谋反,以他们的人脉关系,伴随大明朝终始一点都不难。另外,杨应龙是播州附近军事实力最强的一个豪酋。早年杨应龙也多次率兵,帮朝廷平定四川、云贵,乃至湖广地区的叛乱。

杨应龙两次团灭明军,在与李化龙的对决中,他能调动7万大军,其军事实力可见一斑。其三,大明王朝的没落,让杨应龙产生幻觉见过李家王朝的败亡,又经历了朱、李、石、刘、郭五家走马灯似的轮换,再见赵氏、孛儿只斤氏的幻灭,杨氏家族可谓坐看风云起。老朱家来了,如今又日暮西山,临近300年大限,他们岂不是又一个历史过客?其实杨应龙的判断并没错,至少的西南一隅,他看到的是朝廷相互倾轧,明军战斗力低下,以至于不得不把赌注押在他身上。

一边是杨家的强大,一边是朱家的衰败,于是杨应龙理所当然地得出一个结论:俺杨应龙应该就是一条龙,是时候擦掉那个“土”字了,700年的家族沉淀,也该开花结果了。只是他忘了一句话:鹰有时候会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久离中原的杨应龙恐怕也不会记得,他祖先所在的中原,那是一个多么博大精深的地方。繁华的杨氏府邸成了一片废墟,不知道杨应龙在地下见到29代祖先时,会发生什么事?。

古代中国占领云南后,为什么没有继续推进占领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恒河平原?

这个问题就是典型的“加点钱买奔驰”首先要明确一点,从云南到印度必须经过先缅甸。我们先假设一下,假设古代在占领云南之后,又接着占领了印度,那占领印度之后我们是不是又得继续占领伊朗,占领伊朗之后我们是不是还要一鼓作气拿下土耳其?很显然,上面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否则现在整个世界早就全归我们了。(云南到印度要经过缅北地区)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开西南夷,汉军进兵云南,滇国国王投降,云南正式并入中国版图。

两汉时期都在云南设立郡县,将云南划归益州管辖。(汉朝地图)不过在占领云南之后,汉军并没有继续南进,而是止步于此。虽然在那个年代,东南亚地区还没有出现国家,但是汉朝人对于这片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真的没啥兴趣,因为当时的东南亚没有任何价值。可能有人会提出建议,让政府移民一些汉人去开垦土地,种粮食。这个建议虽然不错,但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汉朝不缺地,缺人。对于一个农耕文明国家而言,人口是最宝贵的资源,在汉代小规模移民还可行,大规模移民边疆是不可行的。西晋灭亡之后,北方大乱,但汉人依旧保持着对云南的影响力,但很长时间内,中央政府对于云南都是采取羁縻政策,也就是委任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刺史、都督等职务,只要这些首领不造反,按时给中央纳贡,那么中央政府也不会去招惹这些酋长。

今天很多人对于“羁縻政策”都不太了解,我跟大家粗略解释下。羁縻政策出现的准确时间,今天很难去认定,但这个政策至少在汉朝时就已经比较常见了。到了唐宋时期被进一步完善,元朝正式形成土司制度,明朝趋于鼎盛。羁縻政策说白了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州县等行政单位,这些州县在名义上隶属于中央,并且要向中央缴纳贡品或者税赋。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州县是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这里的长官也都是由当地的部落首领担任的,而且是世袭担任的。通常情况下,只要这些少数民族首领不闹事,中央是不会干涉其内部事物的。这些地区可以拥有自己的法律、税收、军队。说的再明白点,在羁縻政策下,这些州县就是国中国,属于朝廷的内藩。而这些州县的首领,就是本地的土皇帝。

可为啥中央政府不直接统治这些地区,而是要施行羁縻政策呢?答案是:管不过来。我在上文中写到,人口在古代是非常宝贵的,由于人口缺乏,边疆的开发是十分缓慢的。举个栗子:中国早在秦代就占领了岭南地区,可直到隋唐时期岭南的广州、泉州才形成规模。而到了宋代,海南仍旧是发配犯人的蛮荒之地,苏轼当年就是被发配到了海南。

在中国历史上,汉人从中原移民到南方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历经了上千年的时间。南方尚且如此,其他边疆地区的开发就更缓慢了。以云南为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云南的汉人很少。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想在这里长期统治,就必须拉拢一下当地的部落首领,给其官职,封其爵位,令其保境安民,不得反叛中央,这就是羁縻政策的来源。

而政府制衡这些少数民族首领的办法则是武力打击和经济封锁,这两招需要综合使用,单纯地武力镇压有时候效果并不好。(两宋时期,云南属于大理国,云南从内藩变成了外藩)羁縻政策一直持续到清朝,到了雍正乾隆年间,朝廷在云贵川推行“改土归流”,这才基本消灭了西南的土司。羁縻政策在中国施行了上千年,说明了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力是有限的,云南尚且如此,位置比云南还偏远的缅甸就更不用说了。

 6/6   首页 上一页 4 5 6 下一页

文章TAG:莽荒纪  仙侠  完结  十二  小说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