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当过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后又受大将军何进征召,率军讨伐“十常侍”,由此可见,董卓是帅才而非将才。曹操的人生经历和董卓有相似的地方:二人年轻时都行侠仗义,爱好结交朋友,并且都野心勃勃;曹操和董卓都有基层工作经历,他们以此积累了不少从政经验,为日后立足东汉末年的政坛打下了基础;董卓和曹操都善于笼络人心,为自己所用。

董卓的武艺是什么水准,曹操的武艺比董卓谁强些?

董卓的武艺是什么水准,曹操的武艺比董卓谁强些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董卓作为群雄中的一员,历经坎坷,曾多次率军讨伐汉阳羌人,取得大小胜仗几十次。后来,他又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董卓力大无穷,武艺精通,但要与吕布、关羽、张飞等人比,尚有很大差距。董卓若与刘备、孙权、刘表、袁术、袁绍等军阀头子单挑的话,他会占有上风,甚至一举杀死对手。董卓当过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后又受大将军何进征召,率军讨伐“十常侍”,由此可见,董卓是帅才而非将才。

我们通常把他视作发动战争的幕后指挥者。在正史上,鲜有曹操直接上战场与敌将直接厮杀的记述。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有几次亲临战场的记述,但曹军多遭遇惨败,以至于曹操被魏延射落门牙、被马超追得如丧家之犬的经历。由此可见,曹操武艺稀松平常,与久经沙场的董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曹操的人生经历和董卓有相似的地方:二人年轻时都行侠仗义,爱好结交朋友,并且都野心勃勃;曹操和董卓都有基层工作经历,他们以此积累了不少从政经验,为日后立足东汉末年的政坛打下了基础;董卓和曹操都善于笼络人心,为自己所用。

但二人又有很大的不同:董卓与曹操相比,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上,很明显董卓急于求成,其结果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好高骛远,嗜杀成性,结果是犯了众怒,落个惨遭横死的下场。曹操后来也上演了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明显讲究策略,一步步架空汉献帝,后来他为了怕朝臣不服,就采取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扮演铺路人的角色,为儿子曹丕顺利继承帝王积累政治资本。

汉朝到底毁于董卓之手还是曹操之手?谁才是汉朝真正的罪人?

汉朝到底毁于谁手?这是个好问题,答案也各式各样,比如曹操就会首当其冲,多数人认为此人为汉贼,把持皇帝和朝廷多年,而且他的儿子居然篡位当皇帝了,自然是毁灭汉朝的第一人。也有人提名董卓,认为这家伙作乱使坏,才导致天下分崩离析,后面冒出来的七七八八的割据军阀,全都是因为讨伐董卓而聚集起来的,聚起来好聚,可惜再散开时,就各自为政。

但如果再往前追溯,似乎毁灭汉朝的开端要从黄巾军说起,不是为了剿灭黄巾军,朝廷不下诏让地方各自征兵,没有征兵权,地方割据不会形成大患,董卓等人根本不能成势,后面的袁绍也好、孙坚也罢,甚至是曹操、刘备这些,也统统没有成为一方霸主的机会。说了这许多,我们似乎反应过来,汉朝并非亡于别人之手,而是自己朝政腐败,卖官鬻爵,任人唯亲,小皇帝又多,外戚、宦官两个团体轮流专政,从根儿上都烂透了,这才导致了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曹操也好,董卓也罢,只是在这乱世之中顺势而起,有的人是镜花水月,短暂繁华之后却幻像破灭,有的人却是谋定后动,城府阴忍,成了三国后期最后的赢家。所谓三家归晋,晋又如何呢?转眼间又乱作一片,这个时代,注意是分大于合,乱大于盛。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堡从内部攻破,当汉朝自身出现问题后,迟早会自我完蛋,外臣也好,外族也罢,反而是次要因素。

三国的起点到底是什么时候,黄巾军,董卓进京,还是董卓之死呢?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三国真正的起点应该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半年后曹丕逼汉献帝禅让,曹魏正式取代汉朝,随后曹丕封权为吴王。这也标志着三国时期正式开始。在此之后汉中王刘备为了继承汉统,在成都自称汉朝皇帝,史称蜀汉。刘备、曹丕死后,孙权才自称皇帝。有人肯定要问了,曹操关羽都死了,后面那还叫什么三国?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正式的三国时期就应该是从曹魏建立政权开始算。

之前无论曹操的战绩有多么的辉煌,涌现出的英雄豪杰有多么的众多,那也只能算作东汉末期,不能称之为三国。但是在民间,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许多人都认为三国的开始应该是董卓进京,天下大乱。其实这也不是三国的开始,毕竟这个时候刘备和孙权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呢。此时的大汉天下,已经被各大豪族,各州刺史所分别管理统治,俨然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

如果从这时候算起,别说三国,30国都有可能。如果从三股势力开始顶鼎足而立算起,三国的标志也应该是刘备占据益州,而不是所谓的赤壁之战。诚然,曹操在赤壁战败后返回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割据荆州(部分)。但是此时还有西北的马,超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交趾的士燮,辽东的公孙等许多豪强割据一方。在赤壁之战两年之后,曹操击败马超,刘备占据益州,孙权搞定士燮……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


文章TAG:攻城掠地  105  入洛  副本  猛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