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永乐大帝朱棣在靖难之变中是如何开挂的?

聊聊永乐大帝朱棣在靖难之变中是如何开挂的

  分析朱棣如果在靖难之役中开挂,其实要分析当时的几个时代背景: 1、布局有问题 朱元璋统一中国建立大明后,从一个穷困和尚到一国君王,确实有一种暴发户的心理,也为了雨露均沾,他将领土分封至自己的20多个儿子,形成藩王,相当朱元璋这个最大的明朝央企集团,开始在各个省份建立分公司,20多个儿子到各个分公司掌舵。

 在那个时势下,朱元璋的这个世界观和统筹布局其实是没错的,20多个儿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土,放眼望去,全国还是我朱家的,但不是朱元璋不明白,是时代发展太快,藩王听话的前提是朱元璋在世,那藩王都是听话的,但朱元璋也会老,也会有走的一天,到那个时候怎么办?在朱元璋年近七十之时,太子朱标患病去世,朱元璋极为悲痛,将所有期望倾注在长孙朱允炆身上,将皇位强行隔代传给了朱允炆。

 2、时机不成熟 作为明朝央企的这些分公司中,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在朱元璋死后,各地藩王不听朝廷调配,开始躁动起来,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秘密商议削藩。相当要把之前的分公司收回去,让他们自寻出路找工作去,这让之前听歌泡脚享福的各个藩王当然忐忑不安了,而在藩王中实力最强的当属燕王朱棣,朱棣负责的这个分公司实力并不逊于总公司。

 朱允炆是在威望不足,准备不充分的状况下,听凭两三个迂腐的文臣要去削藩,自己根基不稳,良将被杀,团队还不够稳健,他这是在错误的时间,听从了错误的人说的错误建议,随后在对其他藩王,朱允炆快刀斩乱麻,到磨刀霍霍向朱棣的时候,他有些猝不及防。 3、无间道上演 对付朱棣,朱允炆想了很多策略,先将朱棣亲兵调配边境,算是调虎离山了,然后下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谢贵等秘密抓捕朱棣。

 问题就出在张信,他是朱棣旧部,张信上演无间道,把消息提前告诉了朱棣,朱棣知道消息后,装疯卖傻躲过追捕,而后击杀了谢贵等人。之后,朱棣连夜攻打北平,占据北平城。     4、自己扯大旗 这一开战,就意味着不能收兵了,朱棣自知再无退路,公开反对自己的侄子,这肯定名不正言不顺,那总要有个说法吧,于是喊出:清君侧。

清君侧,指的是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也指藩王起兵反对朝廷的一种政治手段,朱棣说要为诛杀黄子澄等人,这让叔叔朱允炆也只能无语。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四次著名的“清君侧”事件,分别发生在汉朝、唐朝、元朝、明朝,其中仅明朝燕王朱棣清君侧成功。朱棣明说宣布“清君侧”,实则就是发动了“靖难之役”。 另外,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之间属于宗亲之间内战,并非改朝换代,朱棣所面临的阻力会小一些。

朝中文武百官中的一些人,也对朱元璋隔代传位的政治做法颇有微词,大多处于观望状态,这也是燕王朱棣最终能够取胜的关键点。 5、用拳头说话 朱棣其实有很丰富的北方作战经历,常年戍边,曾数次征讨蒙古,北方将领多认同朱棣,北方的这段下放经历,让朱棣收获了很多北方大将人脉资源,北方诸将大多为燕王朱棣旧将,所以靖南一开始,他们就投降燕王。

建文帝朱允炆此后派大军镇压,屡战屡败,而大明开国名将几乎被朱元璋在晚年杀光,朱允炆只能重用李景隆等庸将,结果主力逐渐被朱棣耗尽。 6、总是心太软 朱允炆从小生长在皇宫中,接受严格的儒家教育,没有经历过战场厮杀,性格温和宽厚,懦弱仁慈。他最看重儒家的仁义道德。 同时,朱允炆骨子里有文人气质,他是一个性格极为温和,外表看起来十分腼腆的文人,这样的人其实是不适合当皇帝的,鉴于这两点,朱允炆下口谕,不能杀朱棣,那边朱棣已经杀昏了头,这边将领还不能杀朱棣。


文章TAG:开挂  斗罗  苍穹  大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