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无论人们走到哪里,都会追念乡里庐墓。每年清明时节,不仅环居祖墓的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祖籍,祭奠祖灵。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作为中华民族的祭祀地,每当清明时节,民族亲情都在这里凝聚,从虔诚拜叩的肢体语言中,我们能读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缘。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清明是悼亡节,更是重生节。 在与自然的密切交流中,人们感知到生命的发生与死亡是相依相存、相接相续的过程,生命的躯体可以生死,生命的力量却永生不息。于是,人们在清明节祭奠先祖,以追悼纪念的仪式召唤着生命的力量;不忘踏青郊游,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满怀积极的生活祈愿——历经一番彻骨寒,阳和启蛰,整装待发。 参考文献:[1]黄涛.清明节的源流、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功能[J].民间文化论坛,2004(05):16-22.[2]王杰. “三节”相融的清明节[N]. 学习时报,2021-03-26(006).[3]史记[M]. 中华书局 , (汉)司马迁 著, 1959[4]袁文良.底蕴丰厚的清明文化(二)[J].烹调知识,2020(10):6-7.[5]李韵. 清明节的文化解读[N]. 光明日报,2013-04-03(005).[6]中国新闻网:《清明节原本并非悲伤节日:最初可能是“狂欢节”》END。

《红楼梦》最先出场的女孩甄英莲,命运结局怎样

一、甄英莲的命运早已注定,在她尚在父亲怀中,大好的人生尚未开始时,就被下了“诅咒”。第一次见面,癞头和尚就说英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让人听着扫兴,哪一个儿女不是父母的心头宝?旁观者总比身临者看得开,想得宽。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世外仙人的铁口直断咱不懂,他们总带有”先知“的成就感,说上那么三两句模棱两可的话,让你满心惶惶。

一切都被他说中了,英莲被拐,甄士隐家被一火烧尽,从此潦倒。既然知道结果,要么不说,要么全说,只模糊地说,让别人去悟,有些损了。要么就一直糊涂下去,要么就清清醒醒地面对劫难,半知半觉算怎么回事?二、英莲本来有望脱离苦海,却被薛蟠截了胡,从此”菱花空对雪澌澌“冯渊酷爱男风,好容易见到英莲想做直男,便选了个好日子,三天后接英莲进门,也算重视。

却不料英莲生来薄命,被拐子另卖给薛蟠,拿两家钱,再想逃走,哪有这么如意的事,被拿住打个半死。冯渊也被打死,英莲被拖走。人命官司对薛蟠而言不是事,大不了花几个钱而已,这又是一个惯坏了的”熊孩子“。本来英莲被拐子折磨了几年,这才觉得未来可期,有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人,转眼就成了死人。薛蟠家里富贵,不缺姬妾,英莲于他可有可无。

而冯渊只认定了英莲,也不打算再娶第二个了,对英莲来说,何其有幸!遇到了薛霸王,就是她的不幸了。三、香菱(即英莲)在大观园的生活是她一生最开心的时刻香菱出挑标致,温柔安静,薛姨妈也喜她的乖巧。在薛蟠外出之时,香菱进了大观园陪宝钗。脂砚斋的点评写她,根基好、容貌好、端雅风流无一不好,还贤惠,这样的女子世间难寻。

香菱得知能在园里住,非常开心,忍不住心中雀跃,内心所想脱口而出”好姑娘!你趁着这个工夫教我作诗罢。”宝钗却笑她”得陇望蜀“,让她先到各处问候一下,礼数要周全。在潇湘馆见了黛玉,香菱忍不住又提起学诗的心愿,黛玉一口答应。平日里香菱也有偷空看诗,心里也会琢磨,看来是真的喜欢诗。黛玉给她讲了诗,着重意趣,告诉她”不可以词害意“。

又推荐她读100首王摩诘的五言律诗,200首老杜的七言律,200首李青莲的七言绝句。以这三者打底即可。一个教得用心,一个学得用心,都是真性人,心口不藏私。香菱学诗成痴,梦中得诗一首:“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众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并且新巧有趣,所以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5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灵王  打霜封  寒魄  韩立  修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