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嘉庆帝颙琰从八十六岁的皇父乾隆帝手中接过了传国玉玺,正式继位称帝。乾隆帝自称“太上皇帝”,名义上退居后宫颐养天年,其实依旧住在养心殿中,和以往一样紧握国政、丝毫没有放松权柄。嘉庆帝还是住在皇太子的寝宫——毓庆宫,不过虚居皇帝名号而已。不过嘉庆帝在登基之后的第三天,就奏明太上皇乾隆帝,将嫡福晋喜塔腊氏册封为皇后,成为新一任后宫之主(乾隆帝的两任皇后早就去世多年,所以嘉庆帝登基后,皇后喜塔腊氏从身份上来说,要高于乾隆帝现有的所有嫔妃,是后宫中最尊贵的女性)。

嘉庆元年(1796年)十一月,父亲登基后自动获得皇子身份的绵宁举行了大婚,在皇祖、太上皇乾隆帝的安排下,十六岁的绵宁迎娶了开国功臣额亦都的五世孙女、武备院卿布彦达赉之女钮祜禄氏为嫡福晋,于皇宫内的皇子居所——南三所内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当时,太上皇乾隆帝、皇帝嘉庆帝、皇后喜塔腊氏都亲自前来观礼,这也是清朝唯一一次有太上皇、皇帝、皇后亲自出席的皇子婚礼。

太上皇还宣布,皇子绵宁成婚后,不必分府出宫,可以继续留在皇宫内生活,这也是莫大的恩典。嘉庆二年(1797年)二月,皇后喜塔腊氏不幸薨逝,年仅三十八岁,只当了一年皇后。当时太上皇乾隆帝尚在世,而且已经八十七岁高龄,所以为了图吉利,皇后的葬礼被大大压缩了规格和等级,以免刺激到太上皇(否则在太上皇眼前将皇宫中搞得一片丧幡、大作白事,置太上皇于何地,岂不是咒太上皇早死么?)葬礼结束后,在太上皇的题准下,嘉庆帝给原配赐谥号为“孝淑皇后”,灵柩暂厝静安庄(嘉庆八年,孝淑皇后梓宫奉安于清西陵中的昌陵,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驾崩后,孝淑皇后祔帝谥,称‘孝淑睿皇后’,以后累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

孝淑皇后去世后,太上皇命嘉庆帝立贵妃钮钴禄氏(皇次子绵宁嫡福晋钮钴禄氏已经出了五服的远房族姑祖母;是嘉庆帝为皇子时的侧福晋,此时已为嘉庆帝诞育了皇三子绵恺)继位中宫,但因为还在孝淑皇后服丧期内,所以没有立即封后,而是先册立为皇贵妃,并摄六宫事。同时,太上皇和嘉庆帝都嘱咐皇贵妃,要她照看好孝淑皇后所生的皇次子绵宁的起居生活,以宽慰刚刚失去生母的绵宁。

从此,只比绵宁大六岁的钮钴禄氏就承担起了照顾、抚育绵宁的重担、视绵宁为己出,和亲子绵恺一视同仁,倍加爱护、关照。所以,绵宁从青少年时期就和继母关系融洽,很是亲近。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当了三年“实习皇帝”的嘉庆帝在皇父乾隆帝去世后迅速清除了权臣和珅及其同党,终于得以真正地掌握了实权。

统治基础稳固后,嘉庆帝后按照密建皇储的祖制,在嘉庆四年四月亲书传位密诏,将皇次子绵宁的名字写在诏书上,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的鐍匣内。被立为皇储这一年,绵宁十八岁。原本皇贵妃钮钴禄氏是要在孝淑皇后丧期满二十七个月后,就应该被正式立为皇后,但孝淑皇后的丧期还没满,太上皇乾隆帝又驾崩了,所以还得继续为太上皇服二十七个月的孝期;因此,嘉庆帝只是在嘉庆四年下诏命皇贵妃进位为皇后,并没有行册立礼及授予册、宝,直到嘉庆六年(1801年)四月,乾隆帝丧期已过,钮钴禄氏才正式被册立为皇后,并举行了隆重的典礼,授皇后册宝。

嘉庆十年(1805年),皇后为嘉庆帝诞育了他登基以来的第一个子嗣:皇四子绵忻;嘉庆帝因为登基后忙于操持国事,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国丧,使得十年的时间里,居然没有生出一个儿女。虽然他本人嘴上不说,但内心确实也不太高兴(皇室多子多福是大统传承的保证)。而绵忻的出生打破了这个尴尬局面,尤其绵忻又是皇后(在位时)所出,相当于嫡子(之前皇后为贵妃时诞育了皇三子绵恺,不算嫡子),更是让嘉庆帝欣慰不已;原本对臣子们逢庆典大喜时进献如意的行为不甚喜欢的嘉庆帝,这次对群臣恭贺皇后诞子而进献如意的举动居然坦然接受,还兴高采烈地说:“四阿哥系朕登极后所诞之第一子,又系皇后所出,臣工等抒忱展庆,理所当然!”在嘉庆帝的潜意识里,已经把这个小婴儿和原先的嫡子:皇次子绵宁放在同一个位置了。

嘉庆十三年(1808年)正月二十一,皇次子绵宁的嫡福晋钮祜禄氏薨逝,没有留下子嗣;当年十二月,在嘉庆帝的谕旨安排下,绵宁迎娶康熙帝外祖父佟图赖的七世孙女、盛京副都统舒明阿之女佟佳氏为继福晋。而在这之前的四月二十一,绵宁的侍妾那拉氏给他诞育了长子,这是嘉庆帝的第一个皇孙。子嗣单薄的嘉庆帝喜得皇长孙后高兴万分,于皇孙出生第二天就急不可耐地给孙子赐名为“奕纬”,又对皇次子、那拉氏二人厚加赏赐,以示对他们为自己诞育皇长孙的奖励和表彰。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逍遥  刀剑  找礼  转职  攻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