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亮之死,290年司马亮遭到杨骏的排挤,担心被害。因为楚王司马玮曾与司马亮有一些过结。司马阿入京辅政。257年,司马亮在寿春征讨诸葛诞失利,被免去官职。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八王之乱还得说到司马懿司马懿共有九个儿子,其中最出名的是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俩。司马师无子,以司马昭次子司马攸为子。司马师死,司马昭继兄执政。因为司马昭是继承了司马师的事业,司马攸是司马师过继去的儿子,所以司马昭虽已立长子司马炎为太子,而认为这个天下是司马师让给他的,他还得把它交给司马攸,因此特别宠爱司马攸,司马昭临死,执司马攸之手以授司马炎,意思是兄弟要友爱。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做了皇帝,封司马攸为齐王。晋武帝司马炎立儿子衷做皇太子.他是个白痴。当时朝廷大臣都知道太子“不慧”,晋武帝的其他儿子又年幼,所以大家都希望司马攸能够继承武帝的皇位。晋武帝也担心太子司马衷担当不了治理国家的重任,有意废掉他,司马衷母杨皇后提出“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古训,阻止废立。晋武帝宠信的大臣荀勖、冯统党附太子衷,害怕司马攸嗣位后对自己不利,也竭力劝阻,而且怂恿武帝命令司马攸回到他的封国去。

司马攸气得吐血,就在洛阳病死。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太子衷继位,是为晋惠帝。糊涂的皇帝,自然无法掌管朝政。他即位之初,皇太后父杨骏为太傅辅政,独揽大权。皇后贾南风(贾充女)凶险多权诈,与楚王司马玮(司马炎第五子)合谋,于公元291年三月,杀杨骏、杨珧、杨济兄弟,杨骏亲族和党羽死者数千人。贾后又废黜皇太后为庶人,迫使她绝食而死。

大乱就从宫廷政变开始了。既而晋廷推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和元老卫瓘共执朝政,贾后仍不得专权。这年六月,贾后又叫惠帝下手诏给司马玮,令其率领北军(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杀司马亮、卫瓘。等到司马玮执行命令杀了司马亮等人之后,贾后又否认惠帝曾经下过这道诏书,乃借司马玮擅杀大臣的罪名,杀了司马玮。这样国家大权就完全落在贾后的手中。

贾后除了依靠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这些亲党外,还起用当时的名士张华为司空,世族裴颌为尚书仆射,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令他们四人并管机要。因为这几个人具有一定的统治经验,贾模和他们“同心辅政”,所以从公元291到299年这七八年间,朝政还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晋惠帝只有一个儿子—司马道,是晋惠帝后宫谢玖所生。

太子和贾谧有矛盾,贾氏的亲党怕太子得政之后,也像贾后杀杨骏、逼死杨太后一样来对付他们,所以劝贾后废太子。贾后于是诬陷太子適要杀害惠帝和她自己,废太子为庶人,接着又把太子杀害了。就在太子道死后一个月,公元300年四月,掌握宿卫禁兵的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利用了禁兵对贾后杀害太子的不满情绪,起兵杀了贾后和张华、裴颁等人。

次年正月,司马伦又废晋惠帝,自立为帝。宫廷政变转变为皇族争夺政权的斗争,演成“八王之乱”。所谓八王是指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同(司马攸子)、长沙王乂(司马炎第六子)、成都王颖(司马炎第十六子)、河间王颛(司马懿弟司马孚孙)、东海王越(司马懿弟司马馗孙),一共八个王而言。一般人认为八王之乱是因晋初武帝封建同姓诸王所致,这是不全面的。

其实晋初的同姓诸王,虽都拥有军队,分润租调,但他们在封地上,并没有治民的实权。而其召乱之速,主要是由于西晋承东汉末年以来州、郡积重之势,而使诸王出专方面重镇所致。如武帝末年,用秦王柬(司马炎子)都督关中,楚王玮都督荆州,淮南王允(司马炎子)都督江、扬二州,汝南王亮出镇许昌。惠帝即位,用梁王肜(司马懿子)、赵王伦、河间王颛等先后镇关中,成都王颖镇邺。

赵王伦擅政,用齐王周镇许昌。出镇的亲王,既握军符,复综民事,州郡本已列置佐官,将军开府以后,复添设许多幕僚,他们的文武僚属,自然纵横捭阖,各求富贵,一切割据称雄与举兵向阙的事情,也均由此而起。所以八王致乱,不是在于司马炎大封同姓诸王,而是在于司马氏任诸王以方面重镇之故。赵王司马伦篡夺了帝位,出镇许昌的齐王司马阎就起兵讨伦,得到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颛等的响应。

三王联兵打败司马伦的军队。司马伦的亲信将领王舆也在京城举兵反伦,迎惠帝复位,司马伦旋即被杀。司马阿入京辅政。司马周辅政后,太子道的第三个儿子司马尚本来已被立为皇太孙的,也病死了。成都王司马颖本来可以立为皇太弟,可是司马同想要久专大政,怕司马颖立为皇太弟之后,自己的权力被削弱.所以立惠帝弟清河王司马遐(司马炎第十四子)之子,年仅八岁的司马覃为皇太子。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司马昭  玩弄  司马  心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