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李云龙和“程瞎子”虽然是老战友,但在军中资历这个层面上差距还是有的,程团长的作战能力也未必就低于李云龙,《亮剑》毕竟是文学创作,为了突显主人公李云龙的“高大威猛”,故意压低了其他八路军将领的能力,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个差距是很重要的一个坎,结果就是程团长可以授中将衔,而李云龙只能是少将肩章。至于红军时期同为战友的李云龙为什么没能当上师长,剧中早给出了解释,纵兵抢粮等错误不断,被“撤职查办”几个来回,能保住团长职务就不错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虽然战功很多,错误也是不少,重要的是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并且客观说来,李云龙虽是猛将,战略水平仅属一般,不可能有破格提拔,比如解放战争时期的“旋风司令”韩先楚,八路军改编时仅为686团副团长,建国后获授上将衔,人家那是军中奇才,可称“战功卓著”,绝非李云龙这样的人物可以比拟的。包括李云龙主要原型之一的王近山中将,也在红军时期就成为红93师师长,分水岭非常明显。

古代什么级别的武官称的上是将军,相当于现在军队的什么级别?

古代武官体系是比较复杂的,但将军这一称呼并不复杂,因为它并非是严格的职位划分,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尊称。就好比现在我们去某机关办事儿,如果不清楚某个领导的职位,称呼“某主任”绝对不会错。如果非要严格定义“将军”的概念,一般可以认为是高级军事将领的统称,但不同朝代都有不同表现,或是高级武官、或是军政要职、或是爵号。

按照《墨子·非攻中》“昔者晋有六将军”的记载,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也就是春秋时期的军将通称为将军。而春秋的战争都是贵族之间的“火拼”,所以能成为军中将领的也都是贵族阶层,这就注定了“将军”的尊称内涵。这里体现最明显的就是项羽,这个很看重贵族身份的西楚霸王。在鸿门宴上,刘邦投其所好的解释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以王公贵族和士卿的阶层差距来博得项羽的宽恕,这里也体现了将军的尊称之意。除了尊称,其实在战国时期也出现了实实在在的将军官名,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记载的四方将军(前后左右),但这只是将“上卿统兵”具体化,可以理解成给带兵将领的一个名分。真正创立将军官职的是秦汉时期,是有具体任职的,比如西汉的前将军官职,赵信、李广、韩增、萧望之、何武都曾受任过。

秦汉时期的将军称呼说到汉代武官官职,很多人并不陌生,一部《三国演义》让诸多将军家喻户晓,汉末乱局的始作俑者被广泛认为是大将军何进,这个大将军其实就是汉代最高军事职位,但不常设,只有战争需要时才设置。如果不设大将军,那么就是三公之一的“太尉”(东汉时常称大司马)视为最高军事长官。如若设置了大将军一职,太尉一般就给与朝堂元老加做虚衔,二者都是月俸三百五十斛。

在此之下分别是骠骑将军(某些时期性质等同于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这些将军是正经八百的将军称号。当然,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在西汉前期属于因人设岗(卫青、霍去病),当时是最高军事统帅的象征,并不能视为太尉之下。这些将军封号有可能空置,有可能也是虚衔,统兵与否还要看实际任职。比如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实际也没有给他军队,但这个虚衔带来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将军尊称那么肤浅。

这个封号代表着刘备可以开府,从而招揽幕僚、请命将军府属官、募集规定数量的兵员。将军府的重要属官主要有军师、长史(首席文官)、司马(首席武官)、从事中郎(参谋)、参军(参谋)、主簿(秘书)、各曹掾属(各部门主管,如粮食、军备等)。按照汉初的规格,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只有这些将军具备开府的资格。

将军级别理论上可统属五部,每部校尉一人(与将军府军师,军师祭酒,长史,司马等级别相当),军司马一人(分部二把手),军假司马一人(军司马副手,可设可不设)。比如三国时代的乐进,史载“遣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说到乐进,就以曹魏军队编制为例讲讲,曹操在《步战令》中规定每部校尉统兵800,这个只是下限,战争时期能募集更多的兵员也不会打乱整编,所以校尉统兵基本上在800-1200左右,相当于今天的团长。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军衔  300  军功  授予  回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