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最大问题是驾崩太早,不过是35岁,太子年幼,曹芳年仅8岁登基,不得不设立辅政大臣,辅政大臣的安排显然没有安排好。导致曹魏政权迅速衰落。只能说,曹叡所托非人。和曹操重用宗亲不同,曹丕继位时,为制衡和控制宗室的势力,竭力打压诸侯王好宗室,自己的帝位是稳固了。但这意味着士族开始掌权,权臣势力越来越大,宗室势力越来越小。

而当曹叡想制衡权臣,培养宗室实力的时候,已经是为时已晚,曹叡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短命。38岁就驾崩了,根本没有来时间来考考虑辅政大臣,曹叡匆忙之下,仅仅安排了两名辅政大臣,曹爽和司马懿。一个小年轻,一个老油条,后果可想而知,实际上曹叡并不想立曹爽为辅政大臣,司马懿更是被排除在外,可见曹叡还是清醒的,曹叡最初希望曹宇为辅政大臣,但曹宇上书谦辞推让,曹睿最后准了曹宇的奏折。

趁此机会,有人向曹叡推荐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曹肇、夏侯献等人反对,而曹叡答应了。应该是临死前二乎了。在曹叡死后,陆逊曾说:其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胜于曹操。曹叡一生为人诟病的就两件事,一是好美色,广建宫殿,二就是所托非人,曹芳可以说继承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最终还是给司马懿做嫁衣了。

若历史重来,司马懿能在战争中打败诸葛亮吗?

对于如果历史上可以从来,诸葛亮是否能打败司马懿?对于这个问题,本身问答就是错误的,因为历史上根本找不到,司马懿击败诸葛亮的事迹。即使某些人整天抱着《三国志》来贬低诸葛亮,其中也找不到司马懿击败诸葛亮的事迹,但是却能找到诸葛亮击败司马懿的事迹,在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战当中,司马懿占尽各种优势,也只能任凭诸葛亮百般羞辱,毫无还手之力,还损失曹操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颌。

抛开《三国志》,同样是中国四史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三国志》中故意隐瞒的事迹,更详细的介绍了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对决过程。陈寿写三国志处于晋朝,在写书时,写到诸葛亮与司马懿时,一定得避开司马懿受辱的事迹,司马家族的手段,陈寿也不是不知道,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不写司马懿传,这就是主要原因,对于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决过程简写带过,诸葛亮北伐,司马懿拒战,粮尽,诸葛亮退兵,一次北伐就完了,细看三国志,诸葛亮北伐事迹写的非常简略,特别是司马懿那段。

据《资治通鉴》与《三国志》相比,其中陈寿故意隐瞒了,司马懿在上封小麦被割、卤城之战、畏蜀如畏虎、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十万大军等有损司马懿影响的事迹,但是幸运的是三国史书不止《三国志》一本,还有《晋书》《汉晋春秋》等三国史书,据历史考证,二十四史的《晋书》是无线抬高司马懿,扭曲历史,被后人称为秽书,唐朝李世明针对写《晋书》的作者做出了批评并对其中扭曲事实的地方进行修改。

诸葛亮作为一个军师名垂青史,为什么司马懿成为了皇帝,名声却没有诸葛亮大?

因素:1、封建社会历代帝王政治需要,需要树立一个良相的典范,让朝臣为标。诸葛亮鞠躬尽瘁,效忠恩主刘备。适合推立。司马家谋朝篡权,扳倒曹魏,岂能多作正面宣传。2、罗贯中《三国演义》推波助澜,让美颜的诸葛亮走进千家万户,名声愈响。事实上在品格上,诸葛亮比司马懿也确是强出。千多年来,在朝堂一直是良相的代名词,在民间是智慧的化身。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智慧人士为什么最后都输了,反而让一个“大阴谋家”司马懿得逞?

谢谢邀请!三国是人才辈出的时代,乱世出英雄所谓的智慧人士无非就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化身,另庞统,周瑜,郭嘉,也确是一代英才,可惜天不惜英才,只活了三十多岁就夭折了,一个三十多岁的人特别以三位有如此成就,己是了不起的人物,通常现就现代人类进步了,三十多岁才逐步走向成熟,而像周瑜小小年龄就指挥了名扬千古的赤壁之战,而当时可没有什么军校可读,若再给他三十年时间,可想而知,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也没大的业绩,孔明也周瑜小了七岁,七年在战争年代又是什么样的变化,而郭嘉若不死,赤壁之战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局呢?那种场面可为精典,那才叫智慧的较量。

单说所谓(阴谋家)司马懿,什么叫阴谋家,在军事上,策略与诡计是划等号的,司马懿的智慧不在那些若干个谋士之下,他多几份成熟,稳键,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就这一点让他的对手觉得可怕…他用一个忍,一个坚持,赢得了改朝换代的基础工作,确是大手笔,大家风范。但有一点,若曹操的儿子曹丕,曹叡,都能长寿的话,司马懿再能也无用,他的(阴谋)也不可能得成,机会给他用他的智慧赢得了最大的胜利,做了最后的赢家,再见!。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司马懿  打败  必胜  皇帝  条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