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池的防御设施是相当完善的,首先是外围防御,城池的外围一般有护城河,将整个城池与外界隔离开来,如果要攻城,就首先要解决如何过河的问题,就得有相应的设施,比如船,或者架浮桥,就增加了攻城的难度,十万大军是不可能那么设施渡河的。城池除了护城河,首当其中的就是坚固的城墙,古代的墙壁在明朝之前,一般都是用夯土筑成,再辅以糯米汁、白粉土、沙子和熟石灰掺和在一起夯筑而成,这种材料建成的城墙比石头还要坚固,不信可以去看看万里长城。

城墙的坚固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御设施,一般越是重要的城池,城墙就会修建得越是坚固,同时,城墙还修建得非常高,一般的城墙高度都有6米到十多米。这个高度虽然看起来不太高,但是敌军如果要攻城,想要攀爬是不可能爬得上去的,就得准备比城墙高的云梯或者攻城车,也就是说得有攻城设备,十万大军即使人数再多,没有攻城设备,也只能望城兴叹。

而且攻城武器都极其笨重,携带非常不方便,严重受地形影响,如果城池边上还有河,或者地面凹凸不平,攻城武器也会无法使用。城池靠近城门的位置还会修建城楼,城楼所起的作用一般是担负警戒或者作为前线指挥所存在,这么高的位置对于守城的人来说,完全在战场上掌握了视野,而攻城的敌人不可能有这么高的位置。换句话说就是,攻城的人在明,守城的人在暗,守城的知道有多少人攻城,但攻城的未必知道有多少人守城,这就是守城的优势。

《孙子兵法》曾经对用兵的方法有过这样的记载: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用兵的原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如果十万大军攻打五千人驻守的城池,则完全可以将城池团团围住,并且还有空余的兵力用来攻城,但是攻城一定是需要攻城武器的,比如投石车,攻城车,云梯,攻城塔等等。

只要守城的主将不是白痴,手下的五千士兵愿意战斗而不愿意投降,那么即使是十万大军攻打五千守城士兵,仍然只能望城兴叹,最终战争的结局取决于双方的意志、实力和战场状况,但是一天时间,十万军队是绝对攻不下城池的。即使攻下城池,拿下城池的时间长短也并不固定,蒙古人打襄阳也是投入了数十万军队,打了足足六年时间,可见攻城战的难打。

为什么罗马禁卫军能杀罗马皇帝,汉朝禁卫军不能杀汉朝皇帝?

为什么罗马禁卫军能杀罗马皇帝,汉朝禁卫军不能杀汉朝皇帝

所谓“汉朝禁卫军”即是羽林军。羽林军的兵源非常讲究,它只要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个郡的“良家子”。请看地图:从地图上也看得出来,羽林军的士兵只招收长安以北六个郡县的“良家子”。所谓“良家子”,这里是特指出身于富裕家庭,家庭从事正当职业,家庭里没有人有过犯罪记录的男孩子。什么医生、商人、能工巧匠的孩子以及虽然是符合条件的好家庭了,但是招来了敖婿了,都不能算是良家子,虽然这些家庭大概率皆是富裕家庭。

说白了就是,羽林军的士兵要么是富裕农家的孩子,要么是读书人家的孩子,要么就是职业军人的孩子,除此三种家庭的孩子外,皆不得入羽林军当兵。“无恒产,无恒心”!太穷的家庭也不行。这算是汉朝的政审了 吧!汉朝的郡县一直也没有个定数,增增减减的 ,但从来也没有少于过一百零三个,但是羽林军只招收长安周围六个郡县的士兵,自然也是为了方便政审和控制使用了。

毕竟,太远招来的士兵,无论审查还是控制,实施起来都不容易。另外上述六个郡地理上是和西安连在一起的,羽林军保卫西安朝廷就是保卫家乡,保卫故园,保卫家人,与朝廷算得上是天然同盟军。另外,汉朝宫廷内选用宫女,也是选用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个郡的“良家子”,其他地区的女子不得入内宫。所以,羽林军的士兵,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个人利益上,不会轻易受人蛊惑去反对汉家朝廷的。

毕竟,他们的姐姐妹妹姑姑侄女表姐表妹在宫内做着宫女和女官呢!领着乱兵入宫岂不是残害自己的姐妹姑姑侄女。除了从招收士兵就开始注意士兵忠诚度之外,汉家朝廷在羽林军的行政架构以及军事指挥权上也设置了很好的防御措施:羽林军的领兵将官“羽林中郎将”在羽林军中并不是最大的官员,更不是一言九鼎大权独揽行政、财赋、奖惩、一把抓的将领。

 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皇帝  复生  攻城  西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