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攻不下来,再想办法嘛。看看诸葛丞相,每次指挥作战,都是坐在小车上摇着鹅毛扇,让人给推着,看上去多有范哦。庞统死了,与刘备无关,与刘备为了师出有名更无关,主要还是庞统自己的责任。至于说到值不值,庞统不死也可以,不是非死不可就是不值。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瓦罐常在井边碎,将军何惧裹尸还。为了摧城拔寨,无论将士还是谋士,死在冲锋的道路上,是死得其所,值!。

三国里的庞统,有什么本事,为什么不知道自己会死在落凤坡?

庞统不知道他会死在落凤坡,如果他知道自己即将死在落凤坡,他就不会骑刘备的的卢马了。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说起这句话,知名度可是非常高啊,凡是看过三国的大多了解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和庞统二人,能力颇强,如果得到他们的辅助,将有很大的可能夺取天下。诸葛亮的能力自然不用多说,在他的辅助之下,刘备成功建立蜀汉,那么庞统如何呢?实话说,庞统既然能跟诸葛亮齐名,那他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而且就刘备给庞统的待遇来看,其实他和诸葛亮是差不多的,都是军师中郎将,而且庞统的本事还更加侧重于军事谋略,反倒是诸葛亮,前期的能力主要侧重于国政,后期才侧重于军事,刘备入蜀攻打刘璋,带的是庞统而没有带诸葛亮,其实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可既然庞统聪明绝顶,为啥却轻易死在了落凤坡,并没能辅助刘备攻下益州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民间有非常多的讨论。

有些人认为,庞统比较倒霉,本来在落凤坡被伏击的并不是他,而是刘备。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刘备考虑到庞统乃是一介谋士,不擅长在山地骑马,准备自己走落凤坡这条路,让庞统走大路进攻,但是庞统不愿意。而在出发之前,庞统的战马出了问题,又换上了刘备的的卢马,刘备的的卢马传说防主,再加上它本身是白色,非常显眼,所以当庞统骑着的卢马到了落凤坡时,直接遭到了张任的伏击,他们都把庞统当作刘备了,不遗余力,万箭齐发,最终射杀庞统。

所以说,庞统其实死得是挺倒霉的,本来他是不会死的。除了上面这种看法,还有人认为,庞统之死,其实乃是他自愿的,而目的,则是为了给刘备提供一个进攻益州的正当理由。当时刘备虽然想要拿下益州,但他毕竟是收到刘璋的邀请前来,刘备面子薄,下不了手,害怕受人非议。于是庞统选择了牺牲自己,来给刘备提供一个出兵攻打刘璋的理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尽管在庞统出兵之前,出现了种种异象,暗示着此行不妥,但是庞统仍然执意前往,最终战死于落凤坡。

关于上面这个观点,本文其实并不怎么认同的,刘备为人确实仁义,攻打益州确实不妥,但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刘备其实已经和刘璋翻脸了,摆明了就是要攻打刘璋。既然都翻脸了,庞统又何必以自己的牺牲来给刘备提供出兵的理由呢?再说了,要争夺天下,刘备尤其缺乏庞统这种大才,庞统此时选择自杀,那不是脑子有病吗?事实上,本文认为,庞统之所以轻易死在了落凤坡,分析以下两个原因不难理解!一、庞统在和诸葛亮赌气刘备虽然看重庞统,将他的地位放到和诸葛亮一样高,但是在庞统自己看来,他的地位其实并不稳固,他需要一场大的胜利,奠定自己在刘备集团的位置。

所以此战,尽管刘备并不急于开战,但庞统一直在劝刘备加快进攻。后来诸葛亮从荆州传来消息,说此行有可能出问题,希望刘备慎重,这在庞统看来,就是诸葛亮怕他立功,怕他位置超过诸葛亮,所以庞统根本不理诸葛亮的劝谏,执意请求刘备加快进攻,最终惨死于落凤坡。原文:玄德曰:“吾将回荆州,去论此事。”庞统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

”乃对玄德曰:“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二、庞统自视甚高,没想到刘璋手下也有大才在庞统看来,刘璋手下大多是庸碌之辈,无人是他对手,所以他根本不惧怕张任等人,选择走小路去偷袭张任。在庞统看来,他的这条计谋应该是比较稳妥的,因为他派魏延做了先锋,如果山路有伏击,最先被打的也是魏延,庞统本身不会出问题。

谁想到张任竟然这么厉害,直接放过了魏延,专打庞统,最终击杀了庞统。事实上,这个张任乃是个智勇双全的人物,刘备众人在他手上吃了不小的亏,最终还是诸葛亮率军前来,动用了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众多将领,才成功的俘虏了张任,足见张任是多么的厉害!结语三国演义中,庞统乃是和诸葛亮齐名的人物,能力非常强,不过他最终却轻易死在了落凤坡,令人非常遗憾。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庞统  兑换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