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好奇,更是对自我的探索。而那些看上去毫无联系的信息,也会在日常的举一反三和积累中,被冠以新的链接或者提炼出全新的角度和观点。当点变成线,线变成面时,你一定会为之惊喜。为什么不推荐用智能手机记录呢?毋庸置疑,手机已成为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没有之一。那么,你还愿意“勤劳”地动笔抄一大段自己认为有用的内容吗?诗歌里优美的句子,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一段影评或读书过程中思考等等。

很多人会说:“不愿意,太麻烦了!”、“这年头谁还随身带笔记本啊!”偷懒是人之本性。但在人性懒惰的通病下,我依然不推荐使用手机记录。正如书中所说:“很多时候,在解锁手机的过程中就会忘记自己打算记什么。”太太太感同身受了,很多次我要用手机搜一个东西,最后却发现自己不知道为什么打开微信刷了10分钟,10分钟之后绞尽脑汁才想起来我拿手机是要干什么!智能手机的出现,除了让我们更“便捷”之外,也会分散我们更多的注意力,让我们更“麻烦”。

抛开书中翻覆啰嗦的语言,记录的本质在于积累、回顾、思考。人是容易遗忘的动物,我在翻阅曾经的笔记本时,常常惊叹于“咦,我还做过这事儿啊。”、“我竟然还有过这种想法”、“我当时居然能从这个角度想问题”等等。书中有句话说的很好,“如果没有生活日志,你也许只会记得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甚至会记忆模糊;但如果用生活日志,你可以亲眼看到自己曾经的努力和辛苦,即使没有任何结果,曾经的努力也会成为自己内在的支柱”。

喜欢旅行的朋友们,有收集门票的爱好吗?

如何有效收集信息

我真正有计划地旅行,并收集旅游门票作为记念,(等老了,双脚不能走动了,在家翻看以前走过的景点的记念门票、照片作为回忆)是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开始的。虽然08年后,以做生意找钱养家糊口为主,但在生意空闲时,也抽出时间到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去走一走。我把自己收藏的几组感觉有意义的景区门票及旅行过程介绍给朋友们。

图1:是仅有的一张,大约是08年10月和家人自驾到西藏珠峰大本营的门票。我们是从重庆出发,川藏线进,青藏线回,时间用了17天。在珠峰大本营高反特别严重,真的体会到歌曲“我要去西藏”歌词中“生死两茫茫”的感觉。图2:大约是09年夏天,我和同学二人去新疆北疆旅行的门票。到了喀纳斯,看了中哈边境的界碑,并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

图3:大约是2000年10月后,在甘肃景点的门票。为了今后能更好地生活,我和家人在大西北艰苦的环境里,做焦煤生意三年多,跑遍了大西北。在空闲的时候,我一个人去了敦煌莫高窟,租用了当地的出租车去看了玉门关、阳关,可惜,由于当时感到玉门关和阳关太荒芜、苍桑,竟没有拍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只留下二张具有记念意义的玉门关、阳关的门票。

个人游如何更好收集旅游目的地资料并根据资料制定攻略和携带装备?

如何有效收集信息

题主想个人游,假如只是国内游的话就简单得多,基本上每个出名点的景点旅游攻略网上都有一堆,这个就不讨论了,假如是出境游的话,又不参团,那这个都麻烦得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找到“组织”所谓“组织”,就是目的地居住的华人或者曾在目的地待过的华人商人,留学生,或者国内公司外派的工作人员等,可以通过贴吧,穷游App,QQ群等联系一下他们,向他们先了解一下当地情况是否适合个人出游,是否是战乱或者是治安条件,当地物价水平,法定货币,当地气候,当地主要语言等等。

二:前期规划当你确定目的地以后,了解目的地国家和我们国家相互之间的签证政策,是免签,落地签还是必须要签证等等,这个可以在网上登录当地出入境管理中心查看,基本都有的,准备好相应的签证确定出游时长后,提前定好交通工具和酒店,买好保险,出境之前在机场或者银行兑换目的地货币,当地插座的转换接头(某宝太多了),语言不通时需要下载翻译软件,准备电子地图等,假如目的地为单一景点,不用规划路线,如果为多个景点,还需要规划出出行路线,有计划有节奏的去观看三:物资准备所谓物资,说白了,就是钱,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做准备,钱宽裕,想省力,根据当地气候带上衣服,相机等就够了,去了当地需要啥买啥(但是切记财不露白),钱不够想穷游,那就自己准备好洗漱用品(有些国家的酒店里就不提供一次性的洗漱用品,比如白俄罗斯),甚至准备一点食物长时间转机时可以自己吃(国内外机场都一样,在机场内吃东西贵得没法),一些常备药品(感冒药和某些有敏感成分的药别带了,免得过海关麻烦甚至有风险),根据自己的目的带上相应的装备。

四:“入乡随俗”到当地以后,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人情等,时刻记住你出去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比如拍照录像以前最好先问问是否允许拍照录像,抽烟有没有指定的区域,哪些食物是禁忌,哪些区域有服饰禁忌(尤其和宗教有关的地方,比如说文莱,这个国家从它新颁布的法律来看,这辈子我都不想去这个国家了)暂时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如果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旅游  八十年代  收集  北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