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只有姜维一人有统兵之才,而曹魏方面,老将有郭淮,壮年如陈泰、夏侯霸,后起之秀又有邓艾、钟会,他们对姜维的战略战术的风格特点可以精心地钻研琢磨,细致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而姜维在绝对劣势的国力、将力和兵力的状况下,仍然能够尽展其才,打得风生水起,打出一个精算师的水准来,放眼三国,又有几人?即使是在成都已降,内外交困的危境中,姜维仍然能够巧施妙手,“二桃杀三士”,将敌军两名主帅送入死地,给曹魏以重创,几乎翻盘成功,将曹魏拖入万劫不复之境。

周瑜之才比起姜维如何?

姜维的武功怎么样

周瑜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易中天先生概括周瑜是:帅哥,良友,名将,忠臣。《三国志》说周瑜是“性度恢廓”。“长状有姿貌”。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孙刘联合军的总指挥,曹操大军在长江列阵,战舰相连,旌旗猎猎,江东人见了魂飞魄散,胆战心惊。周瑜却泰然自若,运筹帷幄最终以多胜少,打败了曹操。取得了决定历史上胜利。

《江表传》里记载,公元209年,刘备到京(江苏镇江)迎娶孙权之妹,告别时曾对孙权说,周公瑾文韬武略实在是“万人之英”,不过我看他“器量广大”,只怕不肯“久为人臣”。曹操也在赤壁之战后写信给孙权,说是自己烧的船走的,横是周瑜浪得虚名。《江表传》说的很清楚:“瑜威声远箸,故曹公-刘备咸欲疑僭之”。周瑜被曹操和刘备同时诋毁,并提挑拨离间,足以说明周瑜的才能是怎样的了。

姜维,是自视清高的诸葛亮,在四十八岁北伐魏国时收降的。诸葛亮赞到:“姜伯约甚敏于军事,即有胆义,深解兵意,而才兼于人”。诸葛亮谨慎入微,很少夸奖别人。很快提拔姜维这位降将为当阳亭侯。不到三十岁封侯,这时多少战场上的武将梦寐以求的。诸葛亮又尽授平生之学,让姜维领上将之职。姜维清廉自守,家无余财,其才德也无可挑剔,他对蜀汉的忠诚也无可非议,刘禅投降后,他依然图谋起兵复国。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大约十年间,八次北伐,功绩也不在诸葛亮之下。但却又背费袆制约,被黄皓进谗言。说明姜维自己也有不足之处,比如他的用人方面,他身边只有同是降将的夏侯霸,不免让人生疑。姜维作为蜀汉的守业者,固然对蜀汉立有功勋,但与诸葛亮这样的蜀汉创业者是无法相比的。而周瑜也正是东吴的主要创业者,他的才能是曹操与刘备同时赞叹与嫉妒的。

历史上姜维实际能力怎么样?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刘禅投降,蜀汉未亡,姜维身死,蜀汉才彻底画上了历史的休止符。但有一口气在,不让寸土河山,在魏蜀决战后的舍命一搏中,让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将背影,在蜀地的秋风中,更添一丝落寞和悲凉!作为蜀汉中后期的军事支柱和国家脊梁,姜维其实是半路出家。他本是甘肃天水人,父亲为天水郡功曹,在平定羌胡叛乱中,为保护郡守而阵亡。

姜维也一直在天水做官,成长为天水守将。天水郡属陇右五郡之一,陇右地区隶属曹魏之凉州。所以姜维父子本是曹魏官吏,地地道道的魏国人。公元 228 年,魏文帝曹丕去世,魏明帝曹睿即位。在曹魏新旧权力交替之际,深谙政治和天下大事的诸葛亮自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于是诸葛亮生平的第一次北伐由此展开。此次北伐,诸葛亮兵分两路。

仅存的一位“五虎上将”赵云率偏师经褒斜道出斜谷,牵制吸引曹魏大将军曹真及其魏军主力。自己则率蜀军主力出祁山直扑陇右,陇右五郡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望风而降。由于遭到天水太守马遵的怀疑和猜忌不得入城,身为天水参军的姜维带着天水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归蜀,从此开启了其在蜀汉长达 36 年的征战生涯。

公元 228 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是他五次北伐中离成功最近的一次,由于马谡失街亭而功败垂成。但诸葛亮此行并非没有收获,姜维的加入便是其首次北伐最大的收获!姜维又称“天水麒麟”,其才能诸葛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称其为“凉州上士”,并在给蜀汉第二届领导人蒋琬的信中也对姜维大加称赞,称其才能在马良之上。

有诸葛大师做背书给坚定,我们这些后生小辈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姜维除了本身的军事才能,西凉出身也是其重要的附加价值,这与马超归蜀如出一辙,同时与诸葛亮北伐“先取西凉,再图关中,进而并吞天下”的战略规划不谋而合。楚汉之争时,刘邦出川直扑关中,最终取得天下,诸葛亮的选择显然与之背道而驰。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放弃这个成功模板,一心先取陇右,而对富饶的关中与不顾呢?一方面,关中的战略价值天下皆知,长安作为曹魏的重镇,更是重兵布防。

 3/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姜维  三国  评价  时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