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鳌拜势力之大,奸焰之凶。如果这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清圣祖实录》上记载,康熙处理鳌拜之前,还要把鳌拜的主要亲信党羽们以各种名义支离京城,才敢动手,以确保万无一失。康熙对鳌拜集团的忌惮可见一斑。鳌拜没认清“辅政大臣”的本质,也没好好吸取多尔衮败亡的教训。辅政大臣,比着多尔衮那个摄政王,可以说是退了一大步。

等于顺治临终前,吸取了多尔衮的教训,不想给自己的继承者再找个“爹”。而是找了四个助手。鳌拜没搞清楚。这是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中央集权的一个很明晰的信号。他的理念,还停留在关外,谁有实力谁做主的阶段呢。所以,康熙六年,康熙亲政之后,四辅政为首的索尼一死,鳌拜就开始想着专权。连人家苏克萨哈主动请辞,他都不放过。

罗织了种种罪名,必欲置之死地。康熙坚决不同意,他竟然就在大殿之上,冲着康熙挥舞着胳膊,“据理”力争。最终康熙只能同意处理苏克萨哈满门,只争取到了把凌迟改为绞刑。君权旁落,是每个君王都绝对不能忍受的。康熙粉碎了鳌拜集团,顺势也拿下了剩下的唯一一个辅政大臣遏必隆。这标志着,康熙彻底收回了君权。而议政王大臣会议也被康熙缩减了人数,并规定以后会议内容不得外传。

所以,处理鳌拜事件的本质,就是清廷封建统治上层集团的一次权力之争。是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鳌拜被定的是“谋逆”的大罪。是不是真的谋反,已经不重要了。鳌拜最后的下场,本来是立斩,后来,鳌拜要求单独见见康熙。见康熙的时候,展示了一下他救清太宗皇太极时身上留下的伤疤。16岁的康熙,看了之后,动了恻隐之心,把处罚决定改为免去鳌拜的官职和爵位,他儿子也免死,和他一起永远禁锢。

历史上真正的鳌拜有哪些作为?鳌拜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上真正的鳌拜有哪些作为鳌拜是忠臣还是奸臣

鳌拜这个人好坏参半,前半生为满清王朝出身入死,军功赫赫,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晚年操握权柄,结党营私,专横跋扈,最后落了个监狱中老死。鳌拜前半生的作为皮岛之战(鳌拜的成名之战):天启元年,大明王朝失去了辽东半岛,明朝大将毛文龙领兵退守皮岛(今朝鲜椵岛),与关外的宁锦一线的明军遥相呼应、形成掎角之势,骚扰和牵制后金(满清的前身)的兵力,使后金腹背受敌。

后金一直视皮岛为眼中钉肉中刺,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日夜筹划,誓要拔掉这颗钉子。崇德二年(1637),皇太极下令进攻,那时鳌拜只是从军的小军官,鳌拜主动请缨,并与准塔一同向阿济格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不料明军早已严阵以待,一时炮矢齐发,清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

鳌拜奋勇冲杀,冲向明军阵地,冒着炮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清军遂一举跟进,登上皮岛,举火引导主力来攻。皮岛攻克。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皇太极认为皮岛虽是区区一岛,但攻克之意义远在占领重城要地之上,所以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勇士)。

松锦会战:崇德六年(1641),鳌拜跟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包围锦州,在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13万大军来援。清军指挥失利,受到重创,随后清军也不断增援。鳌拜看不下去了,不待军令,果断决定乘胜追击,打到明军步兵阵地之前,遂令部下将士下马步战,再败明军。鳌拜冲锋陷阵,五战皆捷,因功晋爵一等梅勒章京。鳌拜与阿济格、尼堪等率部排列至海截击之,明军大败而溃。

松锦会战,关系明、清双方的生死存亡。自此以后,明朝势力更衰,败局已定。次年六月,鳌拜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具有较高地位的人物。西充之战,鳌拜主要任务打击农民起义军,打垮李自成,诛杀李献忠,大破大西农民军。对抗多尔衮,维护皇太极的后裔为帝王。晚年的“奸”的原因一、因为他是武将出身,思考问题比较简单,有话直说,没多余的小心思,性情刚愎、耿直,自会狂妄自大。

二、加之累累战功,为大清王朝初期政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给任何人都会骄傲起来,况且他还是一介武夫,自然会愈加自负,开始骄横跋扈,气量狭隘,结党营私,认为别人都是错的,只有自己是对的。三、四位辅政大臣,一个老死了,一个被自己搞死了,还有一个是自己的跟屁虫,加之皇帝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毛孩而已,自然会目中无人,篡改康熙帝的圣旨,不将实权交予康熙。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攻略  队友  鳌拜  随机  英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