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殿也是大学士之首,获得的只有觉罗巴哈纳、金之俊、图海、巴泰四人,图海死后,中和殿一直空缺。乾隆十三年后,把中和殿大学士撤掉了,增加了体仁阁大学士,这样排名变成了: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这样一来保和殿成为大学士之首,乾隆十三年后获得保和殿的只有乾隆的小舅子傅恒。清朝的大学士也是按照这个顺序升迁的,当然有可能一上来就任武英殿大学士,不一定要从体仁阁大学士开始,但是升迁的顺序是从低到高的。

不要以为清朝的大学士人数很多,实际上清朝中央的正一品高官没有几个,三殿三阁的大学士数量一直也就4—6人,大部分时间是4人。大学士的迁转也大多按从体仁阁至文华殿这样的顺序迁转,当然并不一定要从体仁阁开始作为起步。除了四位正牌大学士,还有协办大学士,属于候补的大学士,如果想升任三殿三阁的大学士,那么就要先任协办大学士,这样才顺利成章的入阁。

协办大学士是从一品,一般都是从六部尚书或者左都御史地方总督加衔。所以清朝官员成为从一品相对比较简单,因为从一品的官职太多了,地方总督、六部尚书、左都御史、九门提督等等都是从一品。但是从一品晋升正一品比较难,也比较慢,就拿刘墉为例,他任协办大学士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等到他成为体仁阁大学士是嘉庆二年(1797年),期间过了十好几年。

清朝除了有爵位的,只靠官位到正一品的寥寥无几。那么回到问题,纪晓岚最高是协办大学士,也就是说纪晓岚没有晋升为正一品,他到顶是从一品。而刘墉等到嘉庆二年终于成功晋升为体仁阁大学士,虽然是乾隆不情愿给的,刘墉也算正一品高官,这在汉人里面也很厉害了。和珅身兼数职,其中从一品的官职就不说了,正一品的官职有领侍卫内大臣,能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必须是皇帝的绝对亲信。

同时和珅还是文华殿大学士,因为自从傅恒之后,没人担任保和殿大学士,所以文华殿大学士就是内阁首席大学士,很明显和珅的大学士要比刘墉的高很多。阿桂也有多个正一品高官,其中像伊犁将军就是正一品,本来驻防将军是从一品,但是由于新疆的重要程度,伊犁将军是正一品。阿桂还是武英殿大学士,也是正一品,仅次于和珅的文华殿大学士。

所以职位品级方面,和珅以文华殿大学士排名第一,阿桂是武英殿大学士排名第二,刘墉是体仁阁大学士排名第三,纪晓岚是协办大学士,排名第四。再说一下爵位方面。清朝爵位分为功臣爵位、宗室爵位、蒙古爵位。宗室爵位就是像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什么的,都是宗室爵位,其中公爵以上为超品,这是乾隆皇帝定下来的规矩。异姓功臣爵位就是公爵、侯爵、伯爵(上三者超品)、子爵(正一品)、男爵(正二品)等爵位,很显然功臣爵位里面伯爵以上为超品。

四位大臣里面,都不是宗室,所以没有宗室爵位,刘墉和纪晓岚没有军功,所以没有功臣爵位,和珅是公爵,阿桂也是公爵,所以和珅和阿桂为超品,但是阿桂是四字爵位,高于和珅的两字爵位。最后是实权方面,纪晓岚和刘墉都当过尚书,或者左都御史,但是没有进入过军机处,所以他们两个人差不多水平,刘墉要略强于纪晓岚,毕竟在皇帝眼中刘墉还是比纪晓岚强多了,纪晓岚都不能谈国事,刘墉还可以参与政事。

阿桂与和珅是军机大臣,阿桂在世的时候是首席军机大臣,而和珅一直屈居阿桂之下,阿桂死后,和珅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可是考虑到乾隆皇帝晚年对和珅的宠信程度,和珅是四人中最有实权的,阿桂都比不过他。所以实权方面,和珅第一,阿桂第二,刘墉第三,纪晓岚第四。小结:四位乾隆时期的重臣,和珅和阿桂凭借爵位都是超品,刘墉最高正一品,纪晓岚是从一品,很显然和珅和阿桂官大。

古代皇帝赐别人官位,他怎么知道那个官位有没有人,如果有人就直接取代吗?

那是电影电视剧的说法,皇帝赐别人官位都是需要提前跟吏部交待的。京城几个重要官职是不是空缺皇上还是清楚的,但是下边各州各县的小官小吏皇上无论如何也是记不清的,这就需要交待吏部来安排了。吏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人事组织部。同样,皇帝赏赐个人的赏金会交由户部处理。皇帝口头说出去后,很快就会由太监拟成笔录经皇帝过目后和那个人一起去户部领导。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下一页

文章TAG:官职  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