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比较能够体现实力的战斗有两场:雒城之战,与川将泠苞三十合战平;阳平关之战,与庞德交锋,诈败后射伤曹操,再被庞德奋力杀退。魏延与泠苞战斗到了三十回合,与迅速击退泠苞的黄忠对比,可以知道,魏延的武艺进入不了超级猛将的行列;而与庞德的交锋,魏延诈败后突袭曹操,被庞德奋力击退,说明庞德在超水平发挥的状态下能够打败魏延,魏延的武力值应略低于庞德(强一流猛将),属于中等一流猛将。

2.关平关平是蜀二代中最有能力的年轻人,久经沙场,有一定的领兵能力,武艺也非常不错。最体现关平实力的有两场战斗:襄樊之战,三十回合与庞德打成不分胜负;麦城掩护廖化突围,迅速击败丁奉。这两场战斗说明关平的武力值至少属于中等一流猛将的水平,不低于魏延。3.刘封刘封是这个阵营中最弱的战将,但实际上他也是蛮能打的,随刘备入川时,“所在战克”,非常勇武。

体现刘封实力的有三场战斗:汉水之战,与徐晃对阵,“封敌晃不住,拨马便走”;斜谷界之战,对阵曹彰,“不三合”,被曹彰打得大败;襄阳之战,对阵孟达,“战不三合”,击败孟达。通过这三场战斗,可以推断刘封的武力值属于中等的二流武将,比起魏延和关平来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二、曹魏阵营曹魏阵营三位将领:曹仁、李典和乐进都是老将,比蜀汉三将的战斗经历更多。

1.曹仁曹仁是曹氏宗族中少有的帅才,智勇双全,有勇有谋,他通常被曹操任用为一军主将,亲自上阵厮杀的次数很少,比较有特点的有两场战斗:南郡之战,曹仁冲阵去救被围的部将牛金,奋力击退徐盛;彝陵之战,与周泰交流十数合,诈败而走。以这两场战斗分析,曹仁的武力值并不算很高,应属于偏弱的一流猛将。2.乐进乐进追随曹操很早了,在曹操起兵初期,缺兵少将,能打的将领不多,冲锋陷阵主要靠两个人,一个是夏侯惇,另一个就是乐进了。

乐进体现实力的有两场战斗:濮阳之战,对阵臧霸,三十余合不分胜负;合淝之战,对阵凌统,五十合战平。同时我们注意到,乐进战臧霸,夏侯惇曾出阵助战;乐进战凌统,又有曹休放冷箭帮忙,说明乐进并不占据上风。而且,乐进的两次斩将都靠的是弓箭,可以推断乐进的攻击力并不是很强,他的武力值属于中等偏下的一流猛将。3.李典李典也是最早追随曹操的那一批老将。

他比较持重沉稳,对战场观察很细致。李典能拿得出手的战斗不多,列举两场:羊山之战,李典飞马冲入敌阵,生擒黄巾军将领黄邵;新野之战,与赵云交锋十数合,料敌不过,拔马败走。以此看来,李典的武力值略比于禁要稍强一些,肯定进入不了一流猛将的行列,应该属于中等偏上的二流战将。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如果蜀汉三将与曹魏这三名将领在战场上相遇,捉对厮杀的话,蜀汉方面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李典的军事才能与战功如何?曹操是否有轻用李典之嫌呢?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说清楚李典不容易,小说三国中李典不算重量级选手,对三国七成熟的人对李典可能才会比较熟悉。曹操对你好不好,要看功劳高不高。待遇往往与才能和功劳挂钩,职场亦是如此。博望之战,识破伪遁(刘备)「火烧博望坡」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桥段,也是诸葛亮在书中的开山之作。正如书中回目所说「博望坡军师初用兵,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实际上,博望坡之战发生于公元 202 年,208 年诸葛亮方追随刘备。所以,博望坡之战的操盘手是刘备,而非诸葛亮。当时曹操派夏侯惇,于禁,李典等率军南下,与荆州刘表对战。刘表派刘备出击,两军于博望坡对峙。刘备烧毁营帐,假装逃走。夏侯惇等要率兵追击,李典说刘备无缘无故逃走,必然有问题。夏侯惇不听,率军追赶刘备,被刘备伏兵杀退。

李典救兵赶到,救下夏侯惇,于禁等人。李典少时爱好读书,对征战之事不感兴趣,先治民后改从军。博望坡之战识破刘备的计策,可以看出李典是一位智将,军事素养颇为不凡。合肥之战,忘私为公张辽,乐进,李典等驻守合肥,孙权带兵来攻。曹操留书让张辽,李典出战,乐进守城。李典是山东人,早年与吕布交战,,结下血海深仇。而张辽与吕布有故,故李典张辽不和。

张辽担心李典不愿出城交战,李典说这是国家大事,我岂能因私废公?与张辽共同出战,大败孙权。合肥之战不但看出李典的军事才能,更看出一位为将者应有的格局和气度。爵位相宜,官位偏低李典追随曹操南征北战,战袁绍,击刘表,破马超,被封为都亭侯,破虏将军。就其爵位而言,封侯算是适宜,常规操作。官位军衔偏低。李典虽没有?作为主将参与大规模军事行动,常作为张辽夏侯敦等曹营大将的副将,但其军事才能,格局和气度配得上更高的沦陷。

东汉名将李典和曹魏五子良将相比能力如何?合肥大战李典出力不少为什么不如乐进影响力大?

很简单,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影响力什么的关键要看历史,不是演义!论能力因为李典逝世的早,没赶上评选五子良将的职称,但论文武全才恐怕除了张辽,那四位加起来也不如他一个,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典本身就是文官出身,他是乘氏李族人,正经世家子弟,有点绕口啊,那个乘氏是地名,就在今天山东巨鹿,李典从小聪明好学,热爱和平,厌恶打打杀杀,曾四处拜师学习各种典籍,像《春秋左氏传》之类的更是熟读于胸,他的伯父李乾,是李族族长,也是一个英雄人物,时当汉末黄巾之乱,他集合了数千食客投了军,跟随曹操在寿张打黄巾军,又打袁术打徐州。

演义中很多李典的故事其实都是他的伯父李乾和堂弟李整的经历,他们逝世的早,李典只能赶鸭子上架继承了他们的事业,做了中郎将,由文入武了!但他治理地方能力十分突出,打动了曹操,仍然让他做了离狐太守。说说李典在改行后的辉煌经历吧,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李典任禆将军总管后勤工作,负责曹军全军的军需供应,袁绍被打败以后,他引后军在安民屯兵驻扎。

之后曹操在黎阳追击袁谭、袁尚,派遣李典与程昱组织河运押送军粮。不料正赶上袁尚手下大将高蕃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上,断绝了水道,曹操闻讯急令两人立刻弃水路走陆路,结果李典居然抗命不尊,因为他判断高蕃的部队缺少兵甲,只是依仗水势,虚张声势,所以果断下令进兵北渡黄河,攻打高蕃,取得大胜,水路终于畅通。这个事件当时影响很大,全军轰动,也让曹操记住了他,从此李典走上了真正的武将之路!建安七年(202年),为夺叶县,刘备与曹军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连番激战,刘备设计诱曹军入博望,被李典看穿,可惜那两人不听,坚持追击果然中了埋伏,关键时刻李典带兵救援,保住了二将的老命!建安九年(204年),跟随曹操围攻邺城,邺城平定以后,会同乐进在壶关围攻高干,在长广攻打管承,都取得胜利。

升迁为捕虏将军,封为都亭侯。这时发生一件事情,李典的族人部下三千多户,居住在乘氏,李典向曹操自愿请求迁徙封地到魏郡。前后共迁徙部下族人一万三千多口到达邺县。曹操大为高兴,加封他为破虏将军。建安十六年(211年)秋,李典跟随曹操一起征讨韩遂、马超,建安十九年(214年)十月,曹操自合肥还 ,李典与张辽、乐进在合肥驻扎。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全军尽出猛攻合肥,张辽不愿守城打算出城交战。因为众寡悬殊众将犹豫不决,不过最后却得到了李典的认同,演义中这一段很精彩,大家自己去看吧,逍遥津一仗打的孙权肝胆俱裂,这也是李典在军事上的最后绝唱,不久李典病逝,享年三十六岁,也有算法考证四十二,四十六的。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念李典在合肥之战的功绩,谥为愍侯,追加他的儿子李祯食邑百户,另外又以百户封了李典的另外一个儿子为关内侯。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李典  杀国战  三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