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旧唐书》记载:“邓城,汉邓县,属南阳郡,古樊城也。”即古樊城就是汉邓县。上世纪80年代就在樊城区发现邓县县城邓城遗址。可见南阳郡邓县和新野县都是刘备防区啊!汉江南岸的隆中也属于南阳郡邓县。正史《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畊陇亩,好为梁父吟。注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而东汉南阳张衡的《南都赋》和唐宰相李吉甫的地理志《元和郡县志》也都间接证明隆中属南阳郡邓县。甚至《明嘉靖邓州志》也明确承认“庶荐诸葛孔明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备因徐庶之言,三顾孔明于隆中。”因此归属邓县的隆中自然是刘备防区内。刘备到自己防区三请诸葛亮那是名正言顺的事。第四,所谓刘表布署“渡口重兵”防刘备更是拍脑袋意淫。

还“如何躲过渡口重兵”?难道刘表和曹操是盟友?他们俩要共同对抗刘备吗?真是搞笑的提问!实际上刘表虽然对刘备有猜忌,但双方还是盟友,合作是主流。所谓“渡口重兵布防”完全是某些南阳市人根据《世语》中刘备“飞马跃檀溪”的故事自行脑补的情节。《世语》原文记载刘备到新野后“(刘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

”可见想杀刘备的只是刘琮系的蒯越和蔡瑁,不是刘表,而且只能搞偷袭暗害。如果刘表真要对付刘备,他跑得掉吗?刘表真的重兵布防汉江渡口,请问刘备是如何逃回到汉江以北的?请提问者回答一下:“飞马跃檀溪”后,刘备是“如何躲过渡口重兵”从汉江南岸的襄阳逃回汉江北岸去的?难道也是的卢马跃过去!哈哈!“南阳说”又一次被自己漏洞百出的逻辑打脸。

在此之后,正史《三国志》还记载:“魏书曰:表病笃,托国於备,顾谓曰:“我儿不才,而诸将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摄荆州。”备曰:“诸子自贤,君其忧病。”刘备“飞马跃檀溪”之后,在刘表病死前与刘备的这段对话进一步表明刘表并没有对刘备严防死守,刘备还是能够放心大胆的到汉江南岸的襄阳与刘表会面。如果汉江南岸对刘备真那么危险,刘备还敢去襄阳见将病死的刘表吗?正史《三国志》还记载:“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

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如果汉江渡口真的有重兵布防,那么已投降曹操、曾想杀刘备的刘琮是如何让刘备轻易过汉江跑到襄阳城下的?可见“南阳说”意淫的一系列说法不但被自已矛盾的逻辑打脸,也被历史记载所否定。综合以上可知,刘备去汉江南岸的隆中三顾茅庐,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关羽在汉江有水军;有名正言顺的理由:隆中所在邓县就是刘备防区;与襄阳刘表是盟友。

可见去隆中三顾完全可行。再来看看如果去宛城卧龙岗又是何种情况。首先,某些南阳市人一方面鼓吹刘备三顾隆中要“六过汉江”,另一面又选择性失明:请提问者回答一下,从新野出发去卧龙岗过不过河?自己好好看看南阳的地图吧,从新野出发去卧龙岗不仅要过河,而且要过不只一条河!众所周知,宛城和卧龙岗都在南阳最大河流白河以西,而新野则在白河以东。

如果从新野出发先往北走,就要先北过三里河,再西过白河,再往北行才能到卧龙岗。如果从新野出发先往西走,就要先西过白河,再北过湍河才能到卧龙岗。也就是说不论走哪个方向,刘备都要过两条河。而白河水面今天还有600多米宽,湍河也差不多,三里河也仅稍窄。可见刘备去卧龙岗的难度要比隆中起码难一倍。宛城地区清代的传说记载:刘备去卧龙岗必经梅溪河上的三顾桥。

据说清代此处曾有一块三顾桥碑。如果这一说法是真的,那么刘备从新野到卧龙岗的路线只能是:先北过三里河、再到接近宛城对岸的地区西过白河,再西过梅溪河。这样三次来回就要过河18次啊,足足是去隆中的3倍,真是千山万水、长途跋涉呀!。请问提问者“刘备三人骑马冒雪是怎么三顾茅庐十八渡三里河、白河,梅溪河的?哈哈,某些南阳市人对去隆中过汉江六次就大呼不可能,可对去卧龙岗过河十八次却安之若素,可见“南阳说”不是摆事实讲道理的,纯粹是在呼扯啊!其二,宛城地区在曹操控制之下,刘备到曹操地盘三顾难道比去盟友刘表地盘、自己防区邓县隆中三顾更容易吗?正史《三国志》记载曹操自宛城之战把张绣从宛城赶到穰城后就一直控制宛城地区。

正史《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太祖将伐刘表,问彧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荀彧让曹操“显出宛、叶”即大张旗鼓的从宛城、叶县出兵。足以证明宛城在曹操手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亲口说“荆州北拒汉沔”。即当时荆州军只能依汉江两岸拒守,显然根本管不到汉江以北两百多里外的宛城。

又说“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宛城和曹操的洛阳一样都是荆州之军进攻的目标。这就明确告诉大家宛城地区和洛阳一样在曹操手里。同时宛城又是双方对抗的前线,难道比盟友防卫的汉江渡口还松懈?其三,刘备是如何在宛城附近过白河的?没有史书记载关羽的汉江水军曾进入白河,并逆流而上数百里到达过宛城附近。那么要渡过当时没有桥的白河,靠普通民船行吗?它如何穿过前线曹军严防的宽达600多米的白河?然后还要再西过梅溪水到达卧龙岗?而且是往返三次啊!这简直是神话了。

可见“南阳说”是多么不靠谱!综合可知,刘备从新野要到卧龙岗必须经过三条河,三次往返要过河18次,还要在没有水军支援的情况下渡过曹军严防的白河再通过曹军防守的梅溪河,到达曹军防区卧龙岗。这说起来都费劲,刘备还想三次往返,简直就是瞎扯。最后通过一个表进行对比,就能更清晰的反映刘备到底去的是隆中还是卧龙岗了!看了这张表,你说刘备三顾去的是哪儿?。

如果多尔衮有儿子的话,会不会废掉顺治,让自己亲生儿子当皇帝?

我觉得很有可能,当然前提是多尔衮自己的亲生儿子已经成年或者将近于成年。顺治六年七年的时候,朝中倾向于皇太极的势力几乎已经被消灭殆尽。豪格已死,皇太极其他有资格继承帝位的儿子也只有博果尔,而博果尔年龄比福临更小,不成气候。其他庶子如叶布舒、硕塞等没什么大的影响力,也构不成威胁。索尼、鳌拜之流也是被打压的只剩苟延残喘,没有实权,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的敢于直接怼上多尔衮。

两黄旗的何洛会等人归顺多尔衮,两黄旗自然也在其掌握之中。在爱新觉罗的宗室之中,此时代善病死,太祖嫡子只剩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论身份、地位、功绩,多尔衮当然据首。亲王中还有郑亲王济尔哈朗,但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属于旁支,功绩上也远不及多尔衮等白旗诸王。满洲文臣如祁充格、刚林等“昼夜往墨尔根王处逢迎”,其他重臣如叶臣、英俄尔岱、阿山、谭泰等皆系多尔衮亲信。

平西王吴三桂是多尔衮在山海关亲自招降。汉臣不掌兵权,而且几乎都是多尔衮一手提拔重用,范文程、宁完我等人当年还是多尔衮举荐给皇太极,至于进关后归降的汉臣更不必说。顺治小皇帝在顺治八年以前一直不过“拱手祭祀”而已,只是个摆设。这时的形势,用后来乾隆的话说就是:“彼时睿王兵权既握,因利乘便,何事不可为也。”顺治五年,京城爆发天花,多尔衮只派了几个亲信就将顺治从宫中接出,带往关外避痘,可见他若是想废掉小皇帝,简直是易如反掌。

可行性上完全没问题。再说主观意愿上。多尔衮对顺治不可谓不好,为他打下万里河山,一切创制规模,皆所经画。为他找了满汉师傅来教他读书习武,甚至亲自带他去避痘。而顺治是怎么回报他的呢?顺治七年,多尔衮缠绵病榻了大半年,顺治一句表示也没有,更不要说亲自去看他了。令多尔衮很是伤心。再者,顺治对豪格之死也是颇有微词,甚至后来将此作为多尔衮一大罪状。

(这傻孩子,难道不知道豪格若是活着并当了皇帝,还有他的活路吗?)多尔衮与小皇帝的关系到摄政后期已经比较僵了。从《摄政王起居注》(又叫《摄政王日记》)等记录多尔衮言行的史料中,可以看出多尔衮此人深通汉学,自然应该清楚他这样功高震主的权臣一旦归政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下场,不然他后来也不会将两白旗派驻永平。多尔衮凭借顺治这些表现,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自己死后对皇位有威胁的亲生儿子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雄霸  独步天下  宛城  绝密  九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