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邀请的人物中,除了后来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其实还有一位,那就是铁掌水上漂裘千仞。而裘千仞当时拒绝了,他拒绝的原因就是自认为打不过王重阳,去了也是白去,这里注意一点,裘千仞只是认为自己不如王重阳,他可没有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四位。也就是说,在华山论剑之前,王重阳的江湖地位已经被武林人士广泛承认,不过华山论剑给了一个最终确定。

然而,王重阳武功这么厉害,他却始终认为武学都是小道,要修身养性,走道家大道才是正途。所以在培养徒弟方面,他也着重大道的培养,王重阳自创了很多厉害武功,他都没有传下去,只是传播了一些基本的全真派武功。而丘处机是他弟子里武功最高的一位,王重阳一向不喜欢他,认为他花费在练武上的时间太多了,耽误了参悟大道。反而是马钰那种,武功虽然不如丘处机,但是一直很听王重阳的话,所以王重阳更喜欢马钰。

周伯通就不一样了,他是一个天生武痴,为了武功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不娶媳妇,更别说去花费时间去参悟道家的大道了。对于这一点,王重阳很不喜欢,多次劝阻周伯通不要天天练武,要多多提高自己的修养。周伯通呢,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就听不进去。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周伯通武功跟五绝相当,王重阳也不会带他参加华山论剑了。

没有参加论剑还好,一旦参加了,看到其他几位高手的绝收武功,周伯通肯定会心痒难耐,更加没办法参悟大道了。所以,只要有王重阳在,不管周伯通武功如何,都是没办法参加华山论剑的。第三个原因呢,就是王重阳比较看重虚名。本来王重阳拿到九阴真经,他其实完全可以私吞,哪怕不修炼,直接藏起来就好了。可惜王重阳非要搞个华山论剑,让天下高手来决定九阴真经的归属权。

这恐怕是因为王重阳担心有人会骂他有私心,所以将九阴真经二次献出,让天下人来定九阴真经的归属,这样就没人会说他有私心了。后来折腾一圈,九阴真经还是落在王重阳手里。王重阳为了表明自己真心,说自己掌管九阴真经只是为了武林不再因这本秘籍大打出手,他绝不会觊觎真经内容的。更狠的是,王重阳不仅自己不修炼九阴真经,还下令门下全真弟子都不准偷学九阴真经。

王重阳做这么多,其实主要还是为了一个目的,证明自己真的没有私心。王重阳对虚名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相当执着了,这个华山论剑是王重阳发起的,天下绝顶高手都是一个人来的。而这时候如果周伯通参加,那就说明全真教一下来了两个人,这不是有以多欺少的嫌疑吗。毕竟别人只能出一家, 而王重阳这边,也是一点不想搞特殊化。他要是让周伯通加入进来,说不定江湖上会有传言,全真教仗势欺人,华山论剑二打一。

段誉活了93岁,为什么不参加射雕时代的华山论剑?

虽然金庸小说时间比较混乱。但还是可以按小说中的时间线大致推断的。《射雕英雄传》开头时期是庆元皇帝在位五年时候大致是1200年,在第二年也就是1201年郭靖才出生。华山论剑二十五年一次,第二次华山论剑郭靖20岁。则大致可以知道第一次华山论剑是1195年。而《天龙八部》发生时期是在北宋哲宗时期,小说开头时间大约是1090年,那时候段誉约20岁。

华山论剑结束了九阴真经的纷争,为什么又还会有二次论剑?

华山论剑既是对九阴真经归属权的争夺,同时也是为了抢夺天下第一的名号。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后,王重阳不久便逝世了,原先的天下第一不在了,那么后起之中自然有人想要来顶替他的位置。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是仅次于王重阳的高手,他们刚刚参加过第一次华山论剑,论到武功都在伯仲之间,谁也不服谁。谁都没有战胜其余几人的必胜把握,因此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升自己。

事实上,王重阳早就和其他几人约定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再次召开华山论剑。为什么定这么长的时间?因为王重阳和其他四绝之间的差距不小,四绝必须勤加苦练,等武功练到大成之后才有能力挑战王重阳。当时参与比赛的洪七公因为降龙十八掌尚未练到大成,才败给了王重阳。王重阳鼓励他好好学习,认为这套掌法威力无穷,练成之后足以称雄。

事后,洪七公经过勤学苦练,果然把降龙十八掌提高到了新的层次。另外,二十五年也足以培养出一代新人。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王重阳希望看到有为的青年能够奋力而上,接替老一辈的荣誉和威望,开拓出更加高远的武学境界。果然,二次论剑上,郭靖就不负所托,得到了五绝的真传,成为了侠之大者。虽然他武功离真正的高手还有差距,但是他的境界却已经超越了东邪西毒,成为了真正的天下第一。

 3/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华山论剑  后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