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织田信长这辈子只疏忽过本能寺这一次,却让他丧了命。那么,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为什么会疏忽呢?主要还是因为三个月前武田家灭亡引起的,天正十年(1582年),织田信长对武田家发起“甲州征伐”,一举攻灭了虎踞东国的战国大名武田胜赖。武田家的地盘非常大,在占领此地以后,织田信长因为憎恶武田家,并没有像征服其他家族那样赦免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人,而是对武田家一门以及重臣发起“武田狩”。

武田家的重臣基本在甲信死绝以后,织田信长派遣泷川一益、河尻秀隆等人进入武田家的遗领驻守。值得一提的是,泷川一益等受封武田家遗领的家臣,很多人的领地都是在京畿附近的。也就是说,织田信长返回安土城后,附近的防御力量其实恰好是最为薄弱的时候,明智光秀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对织田信长发起攻击。本能寺之变时,织田信长毫无防备,明智军长驱直入进入本能寺,最终击杀了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若不死,他会终结“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吗?

不会。很多人认为织田信长会终结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其实是受到了“本能寺之变朝廷黑幕说”的影响,在该说法中,朝廷认为织田信长威胁到了自己在日本的地位,因而产生了谋害织田信长的想法,最终才酿成本能寺之变。本能寺之变的“朝廷黑幕论”素来一直都受一些小说家们的青睐,毕竟一场简单的叛变,要是加入了各方势力,变成一件错综复杂的政治事件,就会变得戏剧性起来。

不过,从历史上来看,织田信长与朝廷的关系却一直都很不错,小说家们喜欢的“朝廷黑幕论”,在史料的冲击下简直不堪一击。朝廷黑幕论一般有这样的依据:1、三职推任事件,朝廷担心控制不住织田信长,想让他在关白、太政大臣、幕府将军三个职位里选择一个任职,但是织田信长却拒绝任官。延伸开来联想,就是织田信长不想在朝廷的体制下任官,想成为超越朝廷的存在。

2、织田信长曾施压逼迫正亲町天皇退位。3、擅自切取兰奢待事件。4、织田信长拒绝采用朝廷的历法,而是采用浓尾的历法。那么,这些事件,在历史上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说说三职推任,三职推任一直是被大家误解最大的一件事。通说中这件事是这样的:“当时的织田信长无官无职(前几年辞掉了朝廷的官职),于是朝廷便想推举织田信长出任官职,但是却被拒绝了。

”实际上,三职推任事件并非是一件正式的任职事件,只是朝廷派出使者表示想推举信长任官而已,同时,拒绝任官的也不是织田信长本人,而是京都所司代村井贞胜。至于村井贞胜为什么拒绝朝廷对主公的推举,除了有织田信长的授意的可能以外,还有一种可能便是织田信长压根不知道这件事,村井贞胜拒绝此事的理由是自己没有权力做决定。

即便是织田信长的授意,当时日本尚未统一,织田信长暂时不想任官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另外,织田信长虽然辞去了朝廷的官职,但是却保留了朝廷的位阶,这也表现了织田信长日后还是想回归朝廷任官的。而之所以会辞官,是因为信长将家督传给了织田信忠,想要朝廷给织田信忠加官进爵,巩固织田信忠的地位。其次,便是逼迫正亲町天皇退位以及兰奢待事件。

实际上,很多人对日本中世史不甚了解,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朝廷的真正领头人并非是天皇,而是“治天之君”上皇,也就是退位以后的天皇。所以,织田信长建议正亲町天皇退位,其实不是想剥夺正亲町天皇的权力,而是想让天皇成为上皇,开设院厅。兰奢待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兰奢待是一块古香木,被人认为是象征统治者的权威,织田信长虽然切取了兰奢待,但是却将切下来兰奢待献给了正亲町天皇,正亲町天皇后来也将信长献上的兰奢待切出几片,赐给了毛利辉元等大名。

所以说,信长切兰奢待并非是自己要挑战统治者权威,而是向天皇示好,同时因为信长的示好,正亲町天皇自己也在文书里写到:“现在是复兴王家的好时机”。朝廷黑幕说的最后一条,便是历法的冲突。在古代的东亚,历法向来是统治者颁布的,正确的历法可以引导农民们播种、收获等等,因此编纂历法说是统治者权威的一种也不为过。不过,当时织田信长领地的历法却与朝廷的历法有了冲突。

这是主要是因为朝廷当时推算作成的历法并不准确,与浓尾地区历法师创作的《浓尾历》有误差,织田信长也多次向朝廷表示朝廷的历法不准。“朝廷黑幕说”里朝廷正是担心织田信长想要夺取创作历法的权利(意味着篡权),所以才想谋害信长。不过,实际上从古文书来看,尽管织田信长认为朝廷赐给织田家的历法不准确,但是织田家的家臣所写的文书却都是按照朝廷历法来署日期的,这便意味着,织田信长只是想要朝廷修改错误的历法,而不是拒绝使用朝廷的历法。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织田信长  出装  能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