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逊为了报仇,抢夺崆峒派《七伤拳谱》。可惜七伤拳欲伤敌,先伤己,谢逊在练七伤拳时伤了心脉,因此有时狂性大发,无法抑制。谢逊练成七伤拳,欲找成昆报仇,却发现成昆躲了起来,四处寻觅也找不到他的下落。谢逊愤激之下,便到处做案,杀人放火,无所不为。他终于从谦逊的谢退思,变成了杀人如麻的金毛狮王。好在张无忌出生时的啼哭,终于唤回了谢逊的良知,让他不再发狂了:这几声婴儿的啼哭,使他回忆起许许多多往事:夫妻的恩爱,敌人的凶残,无辜婴儿被敌人摔在地上成为一团血肉模糊,自己苦心孤诣、竭尽全力,还是无法报仇,虽然得了屠龙刀,刀中的秘密却总是不能查明……(《倚天屠龙记》三联版第七章)不过谢逊已经彻底的改变了,他变得冷酷无情。

在谢逊看来,为达目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舍弃。比如他曾经对张无忌说过:谢逊哈哈一笑,随即叹道:“无忌孩儿,这些执掌军国重任之人,焉会爱惜人命?若是似你这般心肠仁慈,蒙古人能横绝四海、扫荡百国么?自古以来,哪一个立大功名的英雄不是当机立断,要杀便杀?别说区区官兵,便是自己父母子女,也顾不得呢。”(《倚天屠龙记》三联版第三十一章)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

金庸把明教的总坛设在光明顶,为何却把日月神教的总坛设在黑木崖,有何用意?

明教的总坛设在光明顶,日月神教的总坛在黑木崖,绝非偶然,这是金庸先生一个很有用意的设定。首先是因这两个地理位置,在各自的小说中都体现了推动剧情,加大冲突的作用,其次是用这两处地方的名字,代表着了各自教派的创教宗旨,暗示各自的命运。明教总坛在光明顶,不但凸显了明教与各派的仇恨,更体现了明教创教的宗旨。在《射雕英雄传》周伯通口中,导致当年黄裳最终创出《九阴真经》的明教,在被黄裳严重创伤两百多年后,成为了肩负民族复兴大业,领导抗元的先驱者,并最终在第三十四代教主张无忌的领导下,不断消除与中原武林各派的积怨,号令天下群雄共同抗元,取得了汉民族复国大业的成功。

不过在张无忌继任教主之前,明教不但与宋元两代朝廷,更与中原武林各派,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对抗,也是因这样双重压力的对抗,明教被迫把总坛从中原腹地,迁到西域苦寒之地的昆仑山光明顶。到《倚天》故事发生时,明教总坛已在光明顶经营了百余年。这场大火直烧了两日两夜,兀自未熄。光明顶是明教总坛所在,百余年的经营,数百间美轮美奂的厅堂屋宇尽成焦土。

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二回》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明教经历了从衰落到重新崛起,又从辉煌到四分五裂的一个起伏过程,这当中出现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武功高强,雄才伟略的他带领着明教在武林强势复兴,并将抗元大业以为己任。然而却在创建伟业的同时,加大了与武林各派的摩擦,导致与各派的积怨越来越大,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再加上成昆为了报复阳顶天的夺妻之仇,亡妻之恨,誓要将明教连铲除,经他串联,在阳顶天去世的三十年后,最终就酿成六大派围攻光明顶,险将明教灭教的一战。而从这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一战,我们就可以先看出,金庸先生为何会把明教的总坛设在光明顶的第一层用意。我们都知道小说中的光明顶不是在黄山,而是在西域苦寒之地的昆仑山,而六大派中,除了与明教同处昆仑山脉的昆仑派,其他五派距离由远及近,分别为少林、武当、华山、峨眉和崆峒,但即便是距离最近的崆峒派,也与光明顶足有万里之遥。

这就是说,六派中有五派想要围攻光明顶,那是劳师动众,跋山涉水,不辞万里进行了远征。由此可见,当时六大派对明教的仇恨,有多大有多深。不远万里,不惧苦寒,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深入到明教的腹部,跟明教决一死战,誓将明教连根拔起。也可看出,后来以一己之力扭转局面,成功消除明教与这些门派这么大仇恨的张无忌,是有多么的了不起。

这便是金庸先生将明教总坛,设在光明顶的第一层用意。其第二层用意则更加深远,那就是取光明顶的“光明”二字,诠释明教的创教宗旨,就是为了追求光明,普及光明,更暗示着明教的光明正大,绝非邪魔歪道。明教,是个有信仰、有教义、有信众的宗教,他们所信奉的是明尊,而从他们所经常念诵的经文:“焚我残躯,熊熊烈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明尊  圣火  心法  思路  核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