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之处就是牢房,意思是叫史进在牢房中闹事。中国古代打仗,攻城很关键。和平精英,现在在玩。明朝的红夷大炮对付攻城很厉害,但大炮有个射程问题,也就是发射的角度,既然有射程那就一定有“死角”,古代打仗是个技术活,士兵攻城要避开火力就必须找到“死角”,那么如何找到攻城“死角”呢?这就要用到裹着牛皮和铁板的具有放火装置的攻城利器——战车了。

清军当年是怎么攻城的?

在冷兵器时代攻城是个难题,然而明清时期火炮已经投入战争,尤其是明军有相对完善的火力装备,而清军还很弱鸡,尤其是攻城是清朝的软肋,在清朝历次作战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采取强攻 。对攻城而言,努尔哈赤率领的女真部落还真不太擅长,后来努尔哈赤才研制出一种抵挡明朝的弓弩火枪的改良版云梯和新型战车。

云梯是必须用到的攻城利器,但云梯怕火,后来女真人加固了攻城云梯,在云梯上面裹着铁皮和水牛皮,这样一般的火枪都拿它没办法,然而滚木礌石还是能对付爬城墙的士兵。我们在影视剧上一般能看到士兵架起一个个梯子强攻的情景,其实那都是不负责任的影视作品,真正的攻城云梯都有强大的防护装置,还有一定防火能力,真要是一个单薄的梯子士兵早就死光了。

明朝的红夷大炮对付攻城很厉害,但大炮有个射程问题,也就是发射的角度,既然有射程那就一定有“死角”,古代打仗是个技术活,士兵攻城要避开火力就必须找到“死角”,那么如何找到攻城“死角”呢?这就要用到裹着牛皮和铁板的具有放火装置的攻城利器——战车了。这款战车有两个功能都很牛:第一,可用来放箭,所有的防守最终都是为了进攻,盾牌也是如此,士兵在合适时候会突然从盾牌后面冲出来,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战车就是攻城士兵的“盾牌”,攻城士兵在战场的掩护下到火力“死角”,然后对着城墙上的士兵开始放箭;第二,士兵在战车的掩护下冲到城墙根处,在那里火炮的光辉照耀不到它,他们拿出工具开始挖墙,在宁远之战中城墙就差点被挖塌,幸亏天太冷城墙被冻住,袁崇焕才逃过一劫。

清军的成功还在于武器装备的不断改善,这一点要感谢毛文龙手下的三个叛将,说实话如果中国没那么多汉奸,大家齐心协力,敌人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将中国拿下。历来坏事的都是内部那些软骨头的人,正是一两个苍蝇,才害了中国一大批正直善良的百姓。孔有德降清后,带来了第一批大炮,清军当即下令仿造,其后降清的将领给清军带来“红夷大炮”和明朝先进的火器,在大凌河之战中,清军的火力装备一度超过明军,让明军虽然有城墙驻守,依然陷入被动,清军则反守为攻,占尽先机。

在清军攻城之初,女真的火力不够,是如何拿下明朝那么多城池的呢?在《明实录》和《万历十五年》中记载,努尔哈赤发难首先用计攻取抚顺城,当时建州夷人三千多人来到抚顺城外,拿着诏书要要求打开城门进行贸易,然而这是诱敌出城的计策,一旦城门打开,三千多名夷人就可以杀掉守城卫兵冲进城里。努尔哈赤趁机指挥大军入城,在城中百姓熙熙攘攘以为要开市之际制造混乱,趁乱杀死明朝军队。

虽然努尔哈赤善于用诈术攻城,但实际上城池陷落还是由于明军的无能。在“外线作战”中明军夸大自己实力,明军将领大都是贪生怕死的草包,他们布下天罗地网,一边敲锣打鼓地告诉敌军自己的行军路线,以为虚张声势可以吓退敌军,努尔哈赤可不是杨应龙,他久经沙场绝非一般明将可比拟。努尔哈赤见明军夜里点燃火把移动到攻击地点,立即率领女真骑兵夜袭,利用女真骑兵的机动性制造数量和局部优势将明军各个击破,看似守,实际上是攻。

而明朝募兵的方式五花八门,士兵很少训练,千里裹粮的先头部队又撑不住了,诸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差,一遇到惊吓顿作鸟兽散。清军攻城明朝最初只会使用火炮,而清军战斗力提升后,明军犹如困兽在城里一个劲向外攻,而清军加固城墙在外面守着,明军看似攻,实则守。综上所述,清军虽然一开始并不擅长攻城,兵力、装备也不如明军,但在战斗过程中,清军逐步积累起经验、火器逐步优化,协同性逐步增强,努尔哈赤以及他手下的将领人人能率几千铁骑独当一面,指挥自如,所以清军的胜利,指日可待。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牢房  加固  重犯  抓捕  攻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