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所以为风神,则与其具备“鸟身”的部分密切相关。禺强神“人面鸟身”(三)为何创造?简单举例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半人半兽之神与兽形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的形象,被加入到了“神”的外形符号之中,这一点非常关键,几乎可以称作是神祇衍变的里程碑。因为,这意味着人类在对待万物的探究中,产生了对于自我价值的发掘与认可,算得上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一次重要觉醒。

当然,半人半兽之神本身亦有两种形态:人首兽身、人身兽首。那么,在《山海经》世界中哪种形态又占据主导地位呢?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山海经》中半人半兽之神86位,人面/人首兽身的占64个,占74%,鸟头、龙头、兽头的5位,只占7%。所以,即便是半人半兽之神,也重要强调人的“拟兽化”,就是说在兽的形象中隐藏着人,人占据着人兽组合体的主脑与灵魂。

黑格尔从美学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首象征着精神,兽身则象征着物质,而半人半兽的寓意,则是要精神突破物质。这实际上与中国神话中的含义不谋而合。归结起来,创造出半人半兽之神,堪称人类神话语言中的一个创造。在神祇体系中则是由“兽形神”转为“人形神”的重要过渡阶段。我是阳Sir,一个拥有六块腹肌的迷途小书童,考古学之眼,看山海经世界,欢迎关注!。

古建筑上一排小动物和各种脊兽,都是什么?用来做什么的?

中国古代建筑上有十大神兽,主要作用有三,建筑结构需要,避邪平安,装饰和象征意义。先看第十:行什,因为除了故宫的太和殿,没有任何地方有行什,独一无二!!!第一位:龙龙师火帝,鸟官人皇。究竟是谁创制了它?没错,就是伏羲氏。伏羲氏姓风名太昊,又曰太皡氏《左传·昭公十七年》:“ 大皡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相传伏羲氏以龙官的名字为百官命名:青龙官、白龙官等。《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里有一段:从人指天上龙挂,于是曹操对着刘备发了一通关于龙的议论: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汉代青龙画像石第二位:凤凤,谁都没见过是什么样的鸟。

唯一有具体形像记述的是《尔雅》中郭璞的记述: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但这么想象起来未免有点煞风景。传说五天帝之一的白帝少昊金天氏是凤图腾的创制者。少昊降生时,有红、黄、青、白、玄五色凤鸟飞到院子里,少昊又被称为凤鸟氏。少昊曾经玄鸟为图腾,后来在穷桑即位有凤鸟来朝,遂改凤鸟纹为本部图腾。

少昊以鸟的名字给百官命名:比如伯劳、锦鸡。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殷商部落正是少昊后代。殷商崇拜凤鸟,正是东夷人首领少昊凤鸟氏的后继者,大汶口文化的延续。妇好墓出土玉凤第三,狮子。这个不用说了,到处可见。在北京,我见过两处最好的狮子:故宫太和门前的狮子景山公园的狮子第四:天马这个记载不多见。是指名曰天马的神兽。

不是一种泛称。其记载见《山海经》: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第五:海马能坐在屋脊上的肯定都是吉祥的化身。只是这位海马兄更是神秘,不见其所来, 不知其所往。只见其坐殿脊上,未见其有其它职业。如果你不想看海洋生物与其同名者,我就不上图了。

第六:狻猊狻猊是龙子,喜静不爱动,有耐心,喜烟火。可能就因为这一点,被佛祖看中,收了当坐骑。于是常坐在香炉上跟着佛祖享受供奉。《穆天子传》是最早提到狻猊这种动物的。说它可日行五百里。其实也不怎么快。凡事都充满好奇心的郭璞又说,狻猊就是狮子,出自西域。还说它能食虎豹。天啊,好厉害。没错,如果说穆天子算是西夷之人,那么狻猊这种生物可能就是出自西方。

也说不定超级驴友穆天子曾经驯养了这种动物,或当坐骑或驾辕拉车。第七:狎鱼据说狎鱼君是海中异兽,灭火高手。于是《大清会典》中记载此君被命坐在太和殿脊上。实在也是因为太和殿太多灾多难,多次毁于火又重建。第八:獬豸獬豸,其实就是独角兽啦,据说也是龙的儿子之一。据说此君公正严明。所以汉代以其为冠。清代官服上也有此君,与品级无关,主要就是御史类的官员,比如:按察使,给事中等负责监察的官员。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造梦兽  妹带  奇幻  云朵  云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