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轻骑兵遇到欧洲重骑兵的时候,往往都是引诱对方长途奔袭,累垮重骑兵,然后再包围歼灭。面对欧洲步兵方阵的时候,蒙古骑兵的作战方式更出其不意了。传统的冷兵器作战,双方往往会选择好主战场,然后排兵布阵,大兵团决战。甚至直到火枪时代来临,欧美依然大量采用“排队枪毙”的战法。这一点充分被蒙古轻骑兵利用,他们往往在刚刚发现敌人的位置时,就派出轻骑兵进行冲击。

一批又一批的冲击,会让来不及组织步兵方阵的对手瞬间大乱。如果遇到已经组成步兵方阵的对手,蒙古骑兵也会主动冲击,但是他们会佯装溃败,吸引对方放弃防守阵型,冲锋追击。这时候蒙古骑兵会在自己的阵营中迅速换马,然后发起反冲锋。总之,在传统的野战战场上,蒙古骑兵的机动性配合良好的战术,确实难以对付。不过,当他们遇到坚固的城堡城池时,骑兵就尴尬了。

巨大的城墙配合远程弓弩,往往会打的骑兵不敢接近,尤其是床子弩这种变态武器的出现,更是让骑兵不敢轻易接近。比如汉代李陵用五千步兵对阵匈奴八万骑兵,在弓矢用尽之前,一直是占优势的。澶渊之战的时候,床子弩远距离狙杀辽国大将萧达凛,立了奇功。也就是说,一旦有城墙和弓箭克制住骑兵的机动性,是不会怕蒙古人的。当然,就算是野战,只要能降低轻骑兵的机动优势,一样能战胜。

比如发展射速高射程远的弩箭部队,强化纪律严明的步兵方阵。只要别看着人家撤退,就屁颠屁颠的跑出去追赶,是不会败的这么惨的。所以,对付蒙古骑兵,以建立稳固的防守阵地,迫使对方近距离战斗为最佳战法。轻骑兵的防御能力很弱,一旦遇到稳固的防守,挨近了就会被弓箭压制,失去了战斗力。不过,战争从来都不是这么简单的,除了战场形态,粮草补给、兵种配置、以及统治者的战斗意志、内政能力……都很重要。

明朝军队装备了大量的战车,到底如何对抗强悍的八旗骑兵?

明朝军队装备了大量的战车,到底如何对抗强悍的八旗骑兵

以车御骑,并非是明朝独创的,实际上在汉代,霍去病大将军就已经再利用战车作为抵御骑兵的屏障。东晋时的北府兵,也是凭借偏厢车战术多次击败北方的军队,并把战线从长江推到了黄河。所谓以车克骑,目的在于利用战车为掩体,保护步兵远程部队,从而保证远程部队可以持续的火力输出而不受干扰。此外需要步兵队近战掩护战车,也需要骑兵凭借高机动性游走在车阵间支援薄弱点和乘胜追击。

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车阵,是包含车——步——骑三要素的。明代从明初开始就利用战车来御敌,不过最初的运用并不高明,靠人力推动独轮和双轮战车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巨大,所以一直到戚继光的蓟镇车营,大明才正样巴紧的把战车玩出了近代战术的色彩。由戚继光将军所推出的蓟镇车营战术,是以马拉的偏厢车为屏障,上面以小佛郎机为主要火力输出,辅之以火绳枪火铳和弓箭,车前有正队排开鸳鸯阵保护战车,此外还有大量的杀手队(长刀兵和鸟铳手或者虎蹲炮和鸟铳手组合,现在知道帝国时代3中国京营的来历了)一战车为掩体在前御敌。

车与车的空隙直接由双轮战车和大将军炮填充,以加大火力输出。另外有重甲骑兵穿插在车营之间,负责掩护车阵,趁乱出击。戚继光将军的车营战术非常高明,就先进性而言,是要优于欧洲的胡斯车堡的,也就是说,这已经有了近代军事战术的水准。然而在明清战争中,腐朽的明军并没有按照戚继光将军的设想来,大部分明军只是利用战车为掩体,然后躲在后面开枪放箭,一旦敌人冲上来,转身就撇下战车逃跑了。

以步兵部队为主的中原王朝如何对抗以骑兵部队为主的游牧民族?

步兵部队为主的中原王朝对抗骑兵部队为主的游牧民族,可以从几方面入手:1、阵地战对抗攻掠战,中原王朝的后勤优势相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中原王朝多数情况下,都是以阵地战对峙。因为相对而言,以骑兵部队为主的游牧民族,就缺少必要的后勤辎重,只能进行出其不意的进攻冲锋,对于长时间的攻城略地,如果不借助必要的器械和后勤补给,很难有大的成效。

除非拥有数量和质量上的绝对优势,否则无法形成有着充分补给的中原王朝部队的威胁。在这一层面上讲,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主要以快速突进的攻击方式,而中原王朝使用关隘、阵法等方式,对抗骑兵冲击会有显著效果。南北朝时期的刘裕,依仗地形,摆出却月阵,形成了能够抵挡鲜卑铁骑的短暂局势,便是出于中原王朝对抗骑兵的考量。

南梁白袍将军陈庆之,对抗北魏骑兵的方式也是“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在北魏骑兵还未到达城池之前,先一步夺下城池固守,依仗阵地优势战胜骑兵。2、在数量优势上,用器械对抗骑兵需要知道的是,骑兵的进攻主要作用在于冲击对方部队阵型,数量相当的步兵与骑兵对峙局面,在古代战场中应对很少见,所以即便游牧民族骑兵为主,也很少会形成数量碾压局面。

在此情况之下,步兵为主的中原王朝,应对游牧民族骑兵威胁,就有了可以操作的地方,那就是器械。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发展出来很多应对骑兵部队的器械。如刘裕使用过的战车对抗骑兵,利用战车坚固性阻拦骑兵冲击;兵书《六韬·虎韬》记载的拒马枪,也是阻拦骑兵的重要器械之一;利用盾牌和长兵、重斧等武器,配合战阵对抗骑兵,为岳飞等抗击游牧民族的将领所使用;还有利用弓弩远程攻击,阻击骑兵部队,汉代李陵等抗击匈奴将领就多有采用;另外,发展到明朝以后,利用火器震慑骑兵冲锋的战法,也多有采用。

李陵的五千步卒能和数万匈奴骑兵对抗许久,为何宋步兵做不到?

骑兵和骑兵是不一样的。匈奴骑兵的战斗力不能与金兵同日而语。匈奴骑兵的铠甲是皮质的,防护性能相对较弱。金兵的铠甲都是铁质的,铁浮屠更是身披重铠,一般的弓箭都射不透。匈奴骑兵没有马镫,金兵有马镫。所以,匈奴骑兵基本都是轻装的弓骑兵。金兵有三分之一的重骑兵,其冲击力远非匈奴骑兵可比。步兵和步兵也不一样。李陵的五千布卒,是他精挑细选的精锐之士,补给充足,训练严格,战斗力很强。

他们主要依靠强弩作战。遇到匈奴骑兵之后,用战车在外围城一圈作为掩护,阻止匈奴骑兵冲击。步兵居中射弩,一日发射弩箭50万支,给匈奴人造成了重大杀伤。但是战车在唐代就已经没落,不知道为什么,宋军放弃了战车这种行之有效的战术,非要让步兵列成阵势一排一排直接暴露在金国骑兵的冲击之下,焉有不败之理?当然宋军也有以少胜多、步兵战胜骑兵的光辉战例。

如果有人穿越到南宋,用最老式的M1928冲锋枪对抗蒙古骑兵会不会很吃亏?

这个要看具体环境了,如果一个人拿着一支M1928冲锋枪对抗上万蒙古大军,那么肯定死路一条,但是如果只是对上几个蒙古骑兵,或者自己这边有一定的体系支援对抗蒙古大军,那么胜算还是蛮大的。M1928冲锋枪就是美国的汤普森冲锋枪,一战时美军清扫战壕的利器之一,即使到二战也不逊色,是当时最好的冲锋枪之一。当然,在二战前汤普森冲锋枪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因为其火力凶猛,因此被美国黑帮大量采用用于火并,还得到了一个黑帮枪的诨名。

风衣,毡帽和汤普森冲锋枪一度成为美国黑帮的标配。因为冲锋枪使用的是手枪弹,因此其有效射程确实比步枪要近的多,汤普森冲锋枪的有效射程也只有150米到200米左右。但是要注意,这里说的是有效射程,不是最大射程。所谓有效射程,指的是在这个距离上有较大几率命中想打的目标,而不是说超过这个距离就没有威胁了,实际上子弹的杀伤距离一般远大于有效射程。

而问题里所谓蒙古骑兵250米的射程,显然并不是拿蒙古弓的有效射程和汤普森冲锋枪的有效射程相比,实际上蒙古弓在250米的距离上准头很差。大部分情况下,蒙古骑手是在100米距离上才射箭,早就进了汤普森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如果再考虑到汤普森冲锋枪的射速远高于蒙古弓,在对方人数并不是太多的情况下,穿越者拿着汤普森冲锋枪更占便宜。

当然,如果蒙古骑兵足够多的话就不行了,毕竟即使子弹充足,冲锋枪使用时也需要更换弹匣,靠穿越者一个人显然挡不住。而且蒙古骑兵数量多的话,还可以在远距离上覆盖射击,用足够的数量换取命中,穿越者要是不小心中一箭就更没法打了。所以如果要对付蒙古大军,那么至少自己也有一支军队才行,汤普森冲锋枪只是用来加强火力。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对抗  骑兵  乌龟  战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