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战神?不是非得百战百胜,而是在实力弱于对手的情况下,敢于纵横驰骋有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的气魄,当年打整编74师,又何尝不是险中求胜?因此在解放战争我军的两大重量级指挥员当中,就作战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说,仍然是粟裕将军更合适于“战神”的美誉,相比之下,林彪用兵过于谨慎,经常要在西柏坡的直接过问下树立战役决心。

我们从不否认四野司令员的军事才华,但是四平攻坚失利的阴影,确实让林彪缺乏“打前所未有之大歼灭战”的信心,越是细读战史,越能发现林彪和粟裕在作战指挥上的区别,一个四平八稳,一个敢于冒险。这两位指挥员和所辖部队,也是对解放战争进程和提前胜利影响最大的,而林彪对粟裕的评价则是“尽打神仙仗”。其实早在苏中七战七捷时,主席就曾以《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通电全军:“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将军,战神李牧如何用一万余人全歼匈奴?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是赵国最后的长城,可惜这座长城不是被敌人从外部摧毁的,而是被自己人从内部推倒的。这不能不说是赵国的悲剧,当然对比一下廉颇的结局,就知道当时的赵国已经没有明君,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的离间计一旦实施,就没有失败的时候,说起来廉颇和李牧的死都和一个名叫郭开的小人物有关系。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个贪婪成性的郭开加速了赵国的灭亡,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这里还是讲一讲李牧和他破匈奴的那一战。李牧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参与诸侯间的战争,只因他从一开始就镇守在赵国北部边境,即代地的雁门郡,在这个地方领兵防范匈奴的入侵。李牧为了能更好的守住赵国的边境,因此要求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相当于半独立了。他可以自主设置官吏,而当地的租税也会归于李牧的幕府,全部用作军费。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牧可以最大程度的按照自己的规划来守卫边境。

跟着他的士兵可以算得上是吃香的喝辣的,每天都会宰杀几头牛作为伙食,吃饱了就练习骑射,当然他派人严密看管烽火台,侦察兵也是很多,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他都要第一时间知道。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他又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这命令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发现敌情之后,迅速上报,然后大家火速退进营垒中,只守不攻,如果有士兵违抗命令,则处斩。

最开始还真有违抗命令的,而李牧也真的直接处死,所以时间一长,即便士兵们都很不解,但是没有人违抗命令,就是见到匈奴人来就赶紧退守,绝不进攻。这让匈奴人也很纳闷,难道这个赵国边境的长官是个胆小的?虽然有这样的猜测,但是匈奴人也不敢贸然进攻,所以几年下来,匈奴人数次想要入侵,但李牧就是不肯正面交锋。匈奴人多数时候就只能啥也得不到的退回去。

但时间长了,赵国的将士们也开始有怨言了,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胆小的将领,真是丢赵国的脸啊。然后就有人将边境的情况告诉了赵孝成王,赵孝成王责令李牧迎战匈奴,但是李牧按兵不动,该吃吃,该下令退还是下令退,赵孝成王一气之下将李牧调离了边境,换上了别的将领。新将领到了之后,每次匈奴来犯,就出兵迎战,但大部分时候都以失败告终,如此几次,赵国这边损失很大,而边境百姓也不堪其扰。

赵孝成王一看,这还不如李牧在的时候,至少李牧在那里,赵国这边基本没啥损失。所以他又下令让李牧回到雁门郡,但是李牧托病不去,他可不愿意去了之后再被召回来,如此反复,谁愿意做镇守呢?而且这样只会破坏了攻打匈奴的计划。在赵孝成王的再三要求下,李牧也提了自己的要求,就是“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自己在边境要有决定权,赵孝成王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再说什么,答应了李牧,然后李牧重新回到了雁门郡。

回去之后的李牧还是那老一套,如此又是几年,匈奴人也越来越觉得李牧就是一个胆小不敢开战的主,而赵国这边的士兵在闲了很久之后,早就憋着一肚子对于匈奴人的火气,他们急于将这种火气发泄到匈奴人身上。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李牧也觉得攻打匈奴的时机马上就要到了,所以他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战作部署,首先就是训练士兵。

“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这边训练士兵,另一边,李牧让境内的百姓都散出去放牧,似乎完全不在意匈奴人的到来,而匈奴人看到漫山遍野的牲畜和百姓,决定试探性进攻。匈奴人先挑选了一支小部队去进攻,这一次李牧出兵了,但是很快就假装败给了匈奴,“狼狈”逃回营垒,而匈奴人截获了数千人扬长而去。

这一次的战争,让匈奴人真正确定了李牧确实是一个胆小的没啥本事的将领,所以匈奴首领决定大规模进攻雁门郡,殊不知李牧早就在雁门郡为匈奴人设下了天罗地网,出其不意将匈奴人包围,“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李牧乘胜追击,“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此后赵国的边境安静了十几年。这一战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李牧军中大部分都是步兵,而匈奴则全部都是凶悍的骑兵,在看似实力悬殊的两军交战,李牧却能取得胜利。

当然这种胜利绝不是偶然,而是李牧数年前就开始谋划的一场胜利,他用数年的时间来增强赵军的实力,更让匈奴人成为骄兵,所谓骄兵必败,不是没有道理的。李牧看似数年不敢进攻匈奴,实际上是在麻痹匈奴,让匈奴人相信他李牧就是一个根本不值得关注的对手,再加上李牧善于出奇兵,取得胜利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这一战之后,因为赵国国内缺少良将,所以李牧被调回,开始对秦作战,但最终还是中了秦国的反间计,郭开在赵王面前说李牧有谋反之心,以至于在大战前,赵国换将,杀了李牧,废弃了李牧的副手,而赵国的灭亡也紧跟其后。

如果排名中国古代十大战神,白起,吕布,项羽分别可以排到第几?

中国古代十大战神,如果排名的话,我以为:第一名:管仲管仲发明了一套非常先进、实用的军事思想,即“寓兵于民”,兵民结合,并积极地予以推广和实践,即发展了生产,又强大了军事;而且还还亲自率军作战,驱逐戎狄,折服楚晋,百战百胜,率领诸侯维护周王朝的天下,使齐国成为第一个春秋霸主。管仲即是著名的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管仲有《管子》著作一部,内容包括军事和政治,是军事家和政治家必读之书。第二名:吴起吴起在鲁国当将领,率军打败齐国的侵略;在魏国当将领,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把秦国势力驱逐出西河,占领秦国大片土地;治理西河十几年,西河富足,使秦国不敢东向,魏国强盛,称为战国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吴起提7万之兵,天下莫之能挡,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平手,无一败绩,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吴起受谗害离开魏国后,魏国迅速衰落。

吴起到楚国,进行改革,使楚国迅速强盛,并亲自带兵南攻百越,北败魏国,救援赵国,战绩辉煌。吴起有《吴起兵法》著作一部,是军事家必读之书。第三名:孙武子孙武子被吴王重用后,改革吴国军制,富国强兵,大败楚国,使吴国成为春秋第四位霸主。孙武子有《孙子兵法》著作一部,是军事家必读之书。第四位:孙膑孙膑与魏国将军庞涓是同窗,才能高于庞涓,受到庞涓忌恨,因孙膑有残疾,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率军围魏救赵,两只大败魏军,奠定了齐国霸业,使齐国重新崛起。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一游网  网页  武将  门户  大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