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表现,也正如《明实录》对他的评语: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而要以“不耽误事”为标准,同样“会玩”的,就是开启明朝皇帝“不上朝模式”的明宪宗朱见深。这位天子在位二十三年,大多数时间也是蜗居深宫。由于他宠信太监遭人诟病,还成了《龙门客栈》等武打片的“背景人物”。但他真这么昏?不妨看看他“私生活”都干啥,众所周知的就是他崇信佛道,一直求长生。

而叫明朝中期以后诸多艺术家们服气的,却是他的书画造诣。 “蜗居”的二十多年里,明宪宗一直醉心于书画创作,其创作造诣更是奇高。代表作《一团和气图》公认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不朽精品。明朝万历年间学者顾起元,一次偶然看到明宪宗绘制的韩愈,竟当场惊呼“真天人也”。单以书画艺术论,明宪宗至少在明清诸帝里,算是独占鳌头。

但如果“只会画画不会治国”,明宪宗充其量也就是宋徽宗这样的人物。但他比宋徽宗强的正在此处。他在位时期,虽然自己成天“歇班”,可他提拔的人才,比如吊打鞑靼的王越余子俊,治理地方的王恕,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所以才有了“主昏于上,臣奋于下”的奇特模式。而且明代历史上重要的漕运改革和商税改革,也都是在明宪宗时期完成,成功充实了国库。

尤其重要的是,他在位时期,也是明朝自然灾害的高发期,甚至经历过明末大灾荒的学者们都认为,论自然灾害的烈度,还是明宪宗时期更严重。但就是在这样的困境里,“不上朝”的他却做出正确应对,明朝累计减免民间田赋三百多万石,且国民经济没崩,老百姓生活“幸斯小康”,顺风顺水度过了灾难。足见这位“懒帝王”的厉害。其实,私生活健康不健康是一回事,用对人,做正确的事才最重要。

刘伯温在作《烧饼歌》之前,是怎么猜到朱元璋碗里是烧饼的?

楔子1368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中年人,端坐在应天深宫的八角凉亭下,玉棹上摆着几盏精致的酱菜,一碗“珠圆玉润”的淡清米粥,全部都是为了辅味一张焦黄酥脆的烧饼。这是多年不变的口味了,即便如今否极泰来、金鳞化龙,但是这香脆的酥饼,怎么都还是比山珍海味吃起来合胃口。这位刚刚年满40岁的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开过皇帝——朱元璋。

戊申猴年,明朝洪武元年,正是大明开国。没有想象中的激动,甚至还没有眼前的烧饼来得真实,历尽千难万险,从一介流乞,到天下之主,此刻的朱元璋心中却生出一丝惆怅,得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文武功勋如何安置?天下该如何治理?子孙能延寿几何?伴着深深的思索,朱元璋在浑圆的酥饼上轻轻咬下一口,慢慢咀嚼,品味稻谷最原始的香甜……此时,天清澈,云影轻淡;城清澈,碧瓦朱廊;水清澈,碧波方塘。

惆怅在不远处翠荷盛开的池塘岸边,一位身着绯红官袍的天命老人,正缓缓跟在两名年轻宦官的身后,朝着凉亭走来。只从远处看,老人步履蹒跚、慵懒孱弱,但是如果你能看见他的眼睛,一定会被一双眸子中所蕴含的矍铄精光所震撼。所谓见面不如闻名,谁能想到这位相貌平平的老人,竟是曾经运筹帷幄、叱诧风云的一代神人——刘伯温。

刘伯温的眼中,同样写满了深思:就在去年,方国珍被剿灭,大明最后的心腹大患只有逃亡漠北的蒙元余孽,自己最后一次在沙盘上施展了神奇的法术,向朱元璋展示灭元的方略。也许,今后这些事情都不再需要自己操心了。今年,朱元璋以洪武开国,标志着一代圣君开天辟地,同时大封诸侯,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自己并未在列。

这倒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身为谋士,自己的很多作用不能公诸于众。然而综合全部功臣的封赏来看,自己也是着实靠后的,精算了半生,到头来却算不出自己的前程。最难平衡的是死对头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俨然是开国元勋之首,一个搞后勤的都能如此嚣张,真是想想就伤心。难道就此结束了?难道就要放弃了?自己的出路在哪里呢?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困扰,不过现在二人同样是一脑袋的问号。

相见两堆问号越来越近,眼看就要撞在一起了,一个尖锐的声音远远的打破了二人的冥想:“启禀圣上!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刘基刘大人觐见!”朱元璋第一个回过神来,脑海中浮现的不是真实的人物形象,而是一张神鬼莫测的笑脸,心中不由一颤:“当年朱升和宋濂向我举荐刘基,我以为不过是装神弄鬼之徒,接触后才知此人心思深邃,腹藏经纬,天下的奥秘似乎都盘踞在他的脑海里。

 4/6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御驾亲征  史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