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是个什么货色,他很清楚。这俩怕不是读圣贤书读傻了吧?削了一个又一个,朱棣就算是个瞎子也能猜出来建文帝是什么意思啊!于是齐泰就坚决不同意,但黄子澄和方孝孺的脾气也都很倔,他们觉得自己是对的,也是坚决不让步。当朱棣兵临城下时,方孝孺这时候给朱允炆又又又出了一个馊主意:派人去找朱棣,宣布可以与他划江而治,平分天下。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拥天下,为什么还会被朱棣夺位?

朱允炆有“天子之名”,坐拥天下,为什么还会被朱棣夺位

朱允炆输了别不服气,和别的因素关系不大,他输的主要原因是他不能识人、用人上。朱允炆作为一国之主,朱允炆可以调动明朝全部的资源,人、财、物,都是他的。即使朱棣再厉害,毕竟和朱允炆比实力差距很大。这是一个靠实力吃饭的时候,没有实力就会受欺负。朱允炆实力有,可自身存在问题。就好比,一个握有武器的傻瓜,很难打败一个赤手空拳的人。

朱允炆,受的教育,是仁义教育,缺少厚黑学教育。朱允炆,对人缺少真实的了解,如果能像他爷爷那样,手黑心狠,肯定倒下去的是朱棣。朱允炆看不到大臣心底的“小”,不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没有看到人的两面性。在被围城的关键时刻,大臣竟然开城投降。在面对朱棣的反叛,没有任命适合带队伍的将领。主帅无能,三军送命。李景隆带兵一路失败,事实证明李景龙隆不是这块材料,应该走马换将。

建文帝坐拥天下,军队强大粮草又足,为何还会被燕王朱棣轻易打败?

这个事儿,还得从朱允炆组建“参谋团”开始说起。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危,考虑到大孙子没什么处事经验和能力,朱元璋便让兵部左侍郎齐泰担任顾命大臣,辅佐朱允炆。可是只有一个齐泰也不够啊,朝廷有那么多事要处理。于是朱允炆登基后,就光速提拔了自己的老师黄子澄,封为翰林学士,令其与齐泰同参国政。可是只有齐泰和黄子澄两个人也不够啊,朝廷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

于是身为帝师的黄子澄就找来了名扬天下的方孝儒,让他也加入进了辅臣圈子。至此,1个熊孩子和2.5个傻子的团队就算是组建成功,开启了他们的犯二历程。这里你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是2.5个,不是2个或3个傻子呢?因为齐、黄、方三人中,黄子澄和方孝儒是真傻,属于无可救药的那种傻。而齐泰相对没那么傻,他只能算半个。

所以就是2.5个傻子了。这个“极二”团队组建成功后,商量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削藩。而削藩项目的第一个议题就是先削谁,讨论先拿谁开刀。拿谁开刀呢?智商稍微在线的齐泰认为,先帝爷的太子、秦王、晋王都已经过世了,现在燕王朱棣是事实上的最年长者。既然建文帝一意要削藩,且朱棣年纪又最大,那么这个逻辑就很清楚了。先削朱棣,敲山震虎。

只要他被整服,其它的藩王自然老实。这就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至于怎么削,这也简单,朱棣当时还没有反意,一抓一个准。只要朱允炆不要脸,可以找出一百种弄死朱棣的办法。然而,对于齐泰的意见,黄子澄和方孝孺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皇帝要脸,怎么能不要脸呢?于是他们就建议,先从弱再到强,先削实力弱的藩王,最后再削朱棣。

这样既可以避免打草惊蛇,麻痹朱棣。同时还不使朱允炆丢人,显得吃相太难看。据说齐泰当时听了黄、方二人的话,简直要晕了。这俩怕不是读圣贤书读傻了吧?削了一个又一个,朱棣就算是个瞎子也能猜出来建文帝是什么意思啊!于是齐泰就坚决不同意,但黄子澄和方孝孺的脾气也都很倔,他们觉得自己是对的,也是坚决不让步。最后可能是考虑到齐泰只是爷爷临死前安排的人,与自己的关系相对疏远。

而黄子澄毕竟是朝夕相伴的老师,关系相对较好。所以朱允炆便采纳了黄子澄和方孝儒的意见,先从实力稍弱的周王朱橚下手,放过了朱棣。▲朱棣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眼看着兄弟们一个一个被干掉,尤其是自己亲兄弟周王朱橚被莫名其妙坑掉后(朱橚本无劣迹,是黄子澄和方孝孺为了收拾他,想了一个馊主意,让朱橚的次子检举揭发他爹谋反,说事成之后让他袭爵。

结果朱橚就这么被坑了),朱棣明白自己铁定是一死。在心里已对大侄子不抱有任何幻想。不过他当时也没有造反。因为一方面,他手上没兵,造反成功率不大。另一方面,他的三个儿子还在南京做人质,他造反了,儿子们的脑袋也该被砍了。然而,朱棣是想瞌睡了,偏偏就有人给他送枕头。建文元年五月(当时已废四王),齐泰对朱允炆说:事情都到这个地步了,再掩饰已经没有意义,不如逮捕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正式向朱棣摊牌。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坐拥  天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