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旧明百官多不敢去哭拜。只有襄城伯李国祯、兵部朗成德、主事刘养贞三人大哭。李国祯等人请求以帝礼安葬崇祯。李自成决定:以帝礼安葬崇祯,以王礼(类似周朝封殷商遗民宋国)祭崇祯。随后,依帝王之礼,给崇祯戴上翼善冠,衮玉渗金靴。又设祭一坛,李自成亲自往祭,四拜垂泪。至于安葬之处,则选在田贵妃墓。当时,田贵妃墓的地面建筑尚未完工,又需要合葬崇祯、周皇后,因此需要再修。

经过募捐,共从十人处募得350千文(合银233.6两)。几乎就靠着就这么点钱,完成崇祯的葬仪···到安葬时,农民军只安排了二三十人抬柩,以数骑从德胜门送出,将崇祯、周皇后草草安葬到田贵妃墓中。一些旧明官吏去哭拜,农民军也不制止。然而,去哭拜者很少。只有30人哭拜,另有69人拜而不哭,其余人都无视。满清重新安葬崇祯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失利,旋即退出北京。

清军进入北京后,决定重新安葬崇祯。入京后第三天,清廷给故明官吏、遗老、兵民下旨:李自成这个流贼,弑主暴尸,酷刑肆虐,天人共愤,法不容诛!我们虽然是敌国,但也看不过去!现在下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礼部、太常寺负责以帝礼安葬!满清将崇祯帝后、妃子的坟命名为“思陵”,营建陵园建筑,改葬崇祯帝后。旋即,设崇祯神位于帝王庙,给崇祯庙号“怀宗”,谥号“端”皇帝。

满清此举,赢得了明官吏赞服。“举国感清朝之情,可以垂史书,传不朽矣。”远在南京的史可法也感激不已,在给多尔衮的信中称“此等举动,震古烁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面,顶礼加额”。显然,这个举动,使初入关,立足未稳的清廷一定程度上赢得了人心,也蒙蔽了南明君臣,使其得以专心先讨李自成。闯王之失对前朝君主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前朝统治者的态度。

所以,如何处置前朝亡国之君(或尸体),对新朝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对前明官吏来说,处置崇祯的态度,其实就是新朝对他们的态度。当时,李自成虽已攻破北京,但广大地区,仍然由明朝官吏统治,李自成要想“传檄而定”,自然就要获得这些官吏的支持。李自成的处置思路是:“帝礼葬,王礼祭”。这个思路没有什么毛病。然而,在具体作法上,则完全失控。

李自成不制止前明官员拜崇祯,却长时间没有正式表明态度。李自成要以帝礼安葬崇祯,但却没有拨款做出实质安排,最后甚至只是让人草草安葬。其实,由于前明官员集体投降,当时的李自成既有现成的人才可以办理此事,又由于追赃获得大批银两,李自成也有足够的金钱去办理此事。可是,由于确实实际安排,“帝礼葬,王礼祭”成了一句空话,最后只是草草安葬收场。

李自成在北京期间,几乎所有大事都与之类似。李自成入北京后:安民,但初期尚可,很快就军纪混乱;招抚地方官,试图“传檄而定”,但又因虐待在京官员而失效果;招抚吴三桂,原本已成功,但却偏偏要抄人家的家!可以说,李自成在北京期间,大部分政策都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做起来,却几乎每一件大事都出了问题!相比之下:当年,武王伐纣后,纣王自杀。

赵构在岳飞灵位前说过一句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赵构想表达什么?

赵构在岳飞灵位前说的一句话:“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你的公道在这里,朕的天下也在这里。”这句话其实是现代人的观点,也就是说岳飞是忠臣,这个大家都是公认的,赵构这个杀岳飞的罪魁祸首也知道,而赵构杀岳飞并不代表他是昏君,赵构是为了自己的天下才这样做的,大宋的江山就是赵构的江山,这也就是君臣间的矛盾,岳飞的忠是忠于国家,所以赵构不得不杀岳飞。

北宋被金国吊打后,国破家亡,堂堂的一国之君宋钦宗被金国俘虏,宋徽宗虽然为了躲掉亡国之君的名号而当了太上皇,金国的人也没放过他,金国掳走徽钦二宗,还有文武百官、赵氏皇族、后宫妃嫔大约三千多人都被掳到北方受苦,还抢走了东京城内图书典籍、金银珠宝、技艺工匠,北宋都城被金人洗劫一空,北宋也就此灭亡。北宋虽然亡了,但赵宋的火种还在,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靖康元年冬奉命出使去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宗泽劝阻留下,因而逃过一劫,在金兵再次包围开封时,被受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宋廷想让他带着河北兵马救援京城,赵构得到兵权却带着兵马先躲到河北大名,觉得离金军不够远,又带着兵马躲到山东去了。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天下  宝箱  舍弃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