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的争霸时间长达百年,期间经历的战争数不胜数。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即位,晋国开始争霸之路,到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晋国大败楚国,确立霸权;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国,由此楚国取得霸权称霸中原。晋国损失惨重。楚庄王死后,楚国霸权衰落,晋国重新复兴,双方进入相持争霸阶段。鉴于楚国国力尚强,晋国要想一举击垮楚国风险较大,于是巫臣提出的“联吴制楚”战略得到晋国上下的支持。

公元前575年,晋楚之间最后一次主力决战,虽然楚国失败,当时晋国的损失也很大,楚国开始退缩。公元前572年,晋国继续实施“三驾疲楚”的战略,对楚国发动小规模袭扰战争,不断调动疲敝楚国,虽然使得楚国头疼不已,但是晋国也连年出战,依旧要消耗不少国力。鉴于楚国已经失去主动进攻能力,但是要想彻底消灭楚国,晋国上下又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晋、楚两国国力消耗巨大,于是召集弭兵之会,减少晋楚两国的直接交锋。

但是晋国不愿意让楚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于是巫臣的“联吴制楚”战略就成为成本最小的争霸方式,一直得以贯彻执行,由此吴国在晋国的不断扶持下,逐步成为东南强国。吴王寿梦:由接受扶持,到全方位融入。巫臣到吴国教授吴国战阵之法时的吴国的国君是吴王寿梦,当时他刚刚即位不久,晋国派来的“军事教育团”让他大喜过望,当即展开了与晋国的合作接受晋国的扶持,使吴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增。

但是寿梦不仅仅满足于被动接受晋国的扶持,他积极展开融入华夏诸侯圈的外交国策,不仅亲自到洛邑朝拜周天子,而且还主动亮起姬姓后裔的身份,融入中原姬姓诸侯的圈子。而晋国也积极配合吴王寿梦的外交战略,甚至不惜牺牲一些小国的利益扶持吴国的扩张。吴王寿梦也配合晋国的疲楚战略,多次进攻楚国的附庸和盟国。不仅让楚国的子反应验了巫臣所说的在吴国的不断袭扰进攻中疲于奔命而死,而且还使楚国丧失了许多附庸和盟国。

魏国和吴国的分界为什么不是长江?对此你怎么看?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一般都是沿秦岭淮河对峙,如南宋与金朝。不过也有沿长江对峙的情况,比如隋朝与南陈,国境线就是在长江。但是凡是也有例外,三国时期的曹魏和东吴的国境线就是既不在长江,也不在淮河,而是在长江和淮河的中间地带。其实曹魏和东吴最早的分界线是在长江,但是后来东吴多次北渡长江偷袭,甚至几度还派兵到江北劫掠人口。

曹魏由于不掌握制江权,便主动向北回撤,在长江北岸划出了一条东西长约千余里,南北宽约百余里的无人区。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阻止东吴北上抢劫人口。最终,东吴和曹魏的分界线也就划到了长江以北约百里的区域。赤壁之战前后,曹操的势力范围曾经一度达到了两广地区(桂阳郡),但是由于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于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又被迫回缩到了长江一线。

随后,孙刘联军乘曹操败退,迅速沿长江一线对曹操展开反击:孙权率东吴的主力北渡长江攻合肥,但是由于孙权没有成功拿下合肥,没有在江北找到前沿支撑据点,所以江东地区与曹操的分界线,也就固定在了长江一线。周瑜刘备沿长江向西攻南郡和荆南四郡,打赢了。在成功拿下江陵城后,将曹军驱赶到了襄阳,所以荆州与曹操的分界线也就定在了江陵与襄阳之间的区间内。

没过多久,周瑜病死。孙权考虑东吴暂时没有大将能镇守南郡,再加上刘备娶了自己妹妹为妻子,跟孙刘两家结成了姻亲关系。于是孙权便将南郡以及周围的武陵郡等地都借给刘备,形成了孙权和刘备共同沿长江防御曹操的军事格局。后来,荆州方面没有什么大战,维持了孙权借南郡给刘备之前的军事分界线。而江东方面则爆发了多次大战,曹操和孙权来回拉锯战。

曹操打江东时,孙权就退回江东,沿长江与曹操对峙;曹操的主力去打其它军阀的时候,孙权就渡江北上抢地盘,在江北建立前沿基地。但是一般都长久不了,等曹操卷土重来时,这些江北基地又会被曹操重新再夺回去。孙权在多次谋求合肥失利后,吕蒙向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吕蒙认为:现在东吴和曹魏的实力差距是巨大的,我们跟曹魏死磕合肥不明智。

不如现在乘刘备没有防备,偷袭荆州,削弱刘备对东吴的威胁,并且还能加强东吴自身的实力,缩小与曹操的差距。孙权采纳了吕蒙的建议,成功的偷袭了荆州西南四郡。这一步棋,可谓是毁誉参半。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之处。说它成功,是因为孙权在拿下荆州后,确实削弱了刘备,缩小了自己与曹操的差距;说它失败,是因为刘备被削弱后,同样也不再对曹魏构成威胁了。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神算  吴国  安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