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之后,孙权要独自沿长江与曹操对峙,独自承受曹魏对他的军事压力了。也就是说,孙权的收入确实增加了,但是开支也相应增加了。面对异常严峻的防御压力,孙权改变了东吴的战略:由攻城略地改为劫掠人口财货,而谋求土地已不再是东吴的第一诉求了。为了落实这种非常猥琐的策略,孙权实施了两套非常恶心方案。一是屯田,把国内能当兵的全拉去当兵,把当兵的能屯田的都拉去沿边境屯田,整个东吴的劳动力,基本都在干这件事情。

孙权完全就是拿人当牲口对待;二是反复骚扰江北。由于曹魏不掌握长江的制江权,孙权的人贩子大军几乎就是如入无人之境,把长江以北百里范围内的人口牲畜抢的连人烟都见不着了;面对孙权的这种海盗抢劫式战术,曹魏方面被搞得非常头疼。青龙元年(公元 233年)时,魏国扬州都督满宠实在是受不了东吴的骚扰了,便主动上疏曹叡,请求把合肥旧城烧掉,另在旧城西边三十里修了合肥新城。

(因为合肥新城离长江水系比较远)那个让孙权伤心、张辽扬威的合肥城,就此灰飞烟灭了。而东吴与曹魏的分界线,也就正式从长江一线,变成了长江以北约百余里的淮南地区。(没有到淮河)然后,曹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孙权也开始实行抢劫计划!难道就你孙权能抢是么?我们大魏国也会抢劫!据史料记载,曹魏北撤后,孙权派人在江北搞屯田。

但是每当孙权在江北想在长江北岸展开大生产活动时,魏军的起兵就会以老鹰捉小鸡的方式闪击江北,把孙权布置在江北搞屯田的老百姓也劫掠一番。后来,这种相互劫掠变成了常态。曹魏在魏吴边境搞屯田,孙权会跑去劫掠;等孙权也搞屯田时,曹魏也会跑去劫掠。这抢来抢去的,双方也就不怎么打仗了,只剩下这种非常猥琐的相互劫掠。

曹魏和东吴这两国国家,俨然变成了两大人贩子集团。三年春,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宠以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掩击也。遣长吏督三军循江东下,摧破诸屯,焚烧谷物而还。——《三国志·满田传》再后来,东吴和曹魏互相比烂,各自在国境线搞无人区。按《孙韶传》的记载,曹魏和东吴在徐、泗、江、淮的地面上,搞了一条长达几百里的无人区。

双方都在比狠,就看谁狠的更彻底。这种比狠,看谁更猥琐的战略,一直持续到了西晋灭吴,中间没有隔断过。对淮南和襄阳地区,孙权是既无力,也无勇气去尝试占据。因为占了也守不住。所以孙权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淮河长啥样;而曹魏方面由于水军不行,始终过不了长江,每次都是望长江而兴叹,也懒得再伐东吴,只是偶尔起大军伐吴,通常也持续不了太久。

最终,魏吴双方的国境线也就稳定在了长江北岸约百里的地区。孙权不过淮河,曹魏也不到长江,就这么对峙了五十年。总结:曹魏和东吴的国界线,以双方的实力变化而变化。当曹魏攻吴时,国界线就是在长江一线;当曹魏兵力收缩时,国界线就在长江以北(东吴水军够不着的地方),淮河以南的地区。而这种奇怪的国界线,主要是因为曹魏没有能与东吴匹敌的水军,水战方面没有什么优势。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能算出东风和雾,却算不出上方谷的雨?

通观演义,不难发现,诸葛亮是一个懂天时、地利、人和、五行八卦,以及奇门遁甲的全才。但可惜的是,就算是全才也逆不了天。懂天时,是发生在赤壁之战时,面对周瑜要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的艰巨任务,诸葛亮算出三日之后必有大雾,于是利用大雾这种天然环境来向曹魏借箭。而后,为了进一步突出诸葛亮的神谋,诸葛亮借来了火烧赤壁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东南风。

正是借来东南风,使得诸葛亮一下子登上了神坛。懂地利,无论是在针对华容道,还是上方谷,亦或者是斜谷等地,诸葛亮在用兵时都有非同一般的表现。懂人和,最主要地就是体现在诸葛亮为刘备创造的“亲民”人设,而蜀汉之所以能够建立政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刘备得人心,使得众人都维护和支持。五行八卦,最直接体现在八卦图上。

当时,刘备伐吴,因为中了陆逊的以退为进和步步为营之计,最后在夷陵之战中被一把大火给杀得大败。而陆逊引得胜之兵向西追袭时,在鱼腹浦被诸葛亮当时入川所随手布置的八卦图给困住了。最后,要不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的救助,陆逊必然久困而不得出。奇门遁甲,最主要表现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当司马懿派遣秦朗等人夜袭蜀寨,正值此时,忽然阴云四合,黑气漫空,而后天复清明。

这是诸葛亮使用遁甲之法和驱六丁六甲之法。但很奇怪的是,这么一位全才一位,在赤壁之战时宛如神助,而到了上方谷之战时,却宛如天谴一般呢?其实很简单,万事皆有度,皆有源头可源。诸葛亮之前是长时期隐居在南阳,而在南阳时,诸葛亮除了读书写字交友和游山玩水之外,就是耕作,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既然要耕作,那就必须懂天时,知晓什么时候播种;也要懂地利,需要根据河流的走势来引源。

而江东一带距离荆州南阳一带并不是很远。虽然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但是就气候而言,两地相差的应该不是很大,除开居部因素。这么一来,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就有可能根据以前观察的气候进行整理,得出大雾和东南风的结果。而上方谷一带则不同,这是一个全新的地图,诸葛亮之前的四次北伐都没有走这条道路,只是第五次的时候才突然改变了战略。

虽然大军在开拔时,会有先锋军在前方探路,但先锋军也只是探查地形和有无埋伏罢了,根本不可能指望他们去观察天时。所以,这也是诸葛亮一时得不出下雨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较为神学的因素,那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上方谷一战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很谨慎地派魏延去诱敌了。但是,司马懿同样谨慎,虽然他大军深追魏延,但是背后还有张虎、乐綝,以及郭淮等人的万余士卒。

所以,就算是突发情况,魏延和马岱的五百多士卒根本敌不过。还有,这场大雨的来临是很突然的,忽然狂风大作之后,便是骤雨倾盆。诸葛亮在还未完全熟悉的情况下,根本来不及应对。最后,就是科学的因素。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上方谷一战,当时正值秋季,而且上方谷呈葫芦状。当诸葛亮的一把大火在谷内燃烧开来时,冷热两股气流就会对冲。

假设诸葛亮北伐成功,统一了北方,那么蜀国和吴国的关系会变成怎么样的?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题主所说的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已经由蜀汉和东吴两国的使者讨论传达过了。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公元224年,东吴和蜀汉走向联合,两边相互派使者传递消息,当时蜀汉使者邓芝来到东吴,孙权就曾经说过:“如果天下太平,两个皇帝分治天下,这样不够美好吗?”但是蜀汉的使者邓芝直接说:“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假如能够吞并曹魏,那个时候大王(孙权此时受封大魏吴王)不识天命,那个时候双方就再次开战,争夺天下。

”可以说这个邓芝的话已经代表蜀汉的态度,一旦诸葛亮北伐成功夺取关中,进而灭亡曹魏的话,接下来就是吴蜀争霸天下的事情。此后在公元229年,孙权登基称帝,当时诸葛亮力排众议,和东吴交往,随后两国的使者首先明确联合起来共同攻打曹魏,随后还做了灭亡曹魏之后的规划 ,首先平分曹魏的天下,曹魏的豫州、青州、徐州、幽州属于东吴,兖州、冀州、并州、凉州属汉,其中司州的土地,用函谷关来划分。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下一页

文章TAG:神算  吴国  安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