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三国时期蜀国弱于魏国,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弱于吴国,为三国中最弱的,我倒并不觉得十分恰当。自从关羽败走麦城,刘备托孤白帝,可以说蜀国已经是元气大伤了,在三国之中实力最弱,此时诸葛亮反而六出祁山,力图恢复中原,可以说不是智者所为。蜀国最弱,原因:一是蜀国所在地理很吃亏,四周都是蛮夷,地势很崎岖,只能坚守但进攻就不行了;朝中出现头大身子小现象,一个诸葛后面的文官都相差甚远(庞统死时没蜀国),没有发展前景,这个可以做比较,魏国荀攸贾栩司马懿,吴国诸葛谨陆逊陆抗;三是战略失误,蜀国的东伐之战消耗本国主力,使之再无力与其余两国对抗;四是诸葛五出祈山全都败北,已经可以预示蜀国的灭亡命运。

三国时期的蜀国最终为什么会败?

三国时期的蜀国最终为什么会败

蜀国是政体上的毛病。正如李严所说,军民都愿意效忠刘备,但也要体恤民情,休兵生息!诸葛亮是以政强兵,把自己的一生用于完成信念!这就等于一切服务于军事!在大气候之下,愿意成为将才的人,与加大投入培养将才是两回事!三国志:亮,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也。”就是说,以蜀国的国力,是需要政体上改革,这如魏国。

三国里,武将最精良的蜀国为什么反而最弱?

三国里,武将最精良的蜀国为什么反而最弱

蜀国最弱,原因:一是蜀国所在地理很吃亏,四周都是蛮夷,地势很崎岖,只能坚守但进攻就不行了;朝中出现头大身子小现象,一个诸葛后面的文官都相差甚远(庞统死时还没蜀国),没有发展前景,这个可以做比较,魏国荀攸贾栩司马懿,吴国诸葛谨陆逊陆抗;三是战略失误,蜀国的东伐之战消耗本国主力,使之再无力与其余两国对抗;四是诸葛五出祈山全都败北,已经可以预示蜀国的灭亡命运。

为什么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要力捧实力最弱的蜀国?

为什么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要力捧实力最弱的蜀国

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这本著作来看,很明显,罗贯中先生的倾向是,捧刘贬曹压孙,对刘备的章节很用心计,对曹操则贬之多些,而对孙权是用笔相对少些。这样,喜欢看《三国演义》的读者,也大多受了罗贯中先生的影响,同情和看好刘备的比较多,恨他不能成事比较多,对刘备的仁义比较推崇。在《三国演义》中,魏,蜀和吴三方,从军力和势力角度来看,魏为首,蜀为中,吴为后。

三国中蜀国最弱,为何多次主动出击,这是否战略失误?

历史窗外,木桥观点,感谢阅读,欢迎关注—窗外木桥三足鼎立时期,蜀国占据巴蜀之地,天府之国。除了总人口最少以外,单论军事实力并不弱,毕竟刘备的名号还是能招来很多牛人的。主动出击,并不是战略错误,而是非得这么做!那么,诸葛亮为什么非要六出祁山,九次伐魏呢?1、主动出击方能打出生存空间魏、蜀、吴相继建国后,魏国所占人口和面积十有六、七。

蜀国根本不是魏国的对手,在综合实力占下风时,该怎么办?当然是时不时的让吴、魏注意到自己的存在,虽说打没有胜算,但不打就不行,主动出击让魏国不敢掉以轻心,但又不敢贸然发动侵略,保证了蜀国短时间内不被灭国。这好比我们长白山那边的邻居,论哪项指标实力超前了?可它就得不时制造点话题和焦点,显示它的存在感,也让人摸不着高层到底是什么想法。

无论远敌老美也好,还是近敌日、韩也好,既不把它放在眼里,又还不敢一硬到底,这也就为长白山邻居创造了生存空间。2、主动出击方能完成刘备匡扶汉室的遗愿刘备起家时,报的是汉室血统的名号,所以关羽、张飞情愿拜为大哥。打天下时,汉室血统的出身和匡扶汉室的政治理想,把诸葛亮唬的一愣,情愿一生追随左右。白帝城托孤时,刘备说出了若刘禅不是皇帝的料,诸葛亮可取而代之,这样的信任让诸葛亮更是肝脑涂地,豁出老命也要辅佐刘禅,完成先帝平生夙愿。

只有北伐拿下中原,才有机会迎驾洛阳,重振汉室,而魏国战据整个中原地区,汉都洛阳也在曹操手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诸葛亮后半生都在和魏国过不去了。3、主动出击方能转移内部矛盾首先刘备本是河北人,在多年征战中,率领一帮北方将士慢慢进入西南地区,三分天下时在成都称帝。作为外来人口,肯定与世居此地的巴蜀人发生不少生活习惯上、信仰上、甚至生存理念上的冲突,蜀国朝廷派往各地的官员未必能站住阵脚,因此内部矛盾激烈,急需找解决的突破口。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蜀国  三国  弱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