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怎么看待李广这个人?

你们怎么看待李广这个人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中国历史上感叹怀才不遇的名句,其中“李广”就是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抗匈将领李广。李广出身名门、骁勇善战,最后却落得自杀的悲剧下场,所以他的命运历来为人感慨,有人甚至把他的不幸归结于汉武帝偏心外戚,这显然是不够客观的。李广是陇西郡成纪县人,他的先祖李信就曾是秦朝的将领,李氏家族是个武学世家,家族擅长箭术。

汉文帝时期,李广以良家子身份参军抗击匈奴,因为军功成为了皇帝的武骑常侍,俸禄达到八百石。文帝很欣赏李广的勇敢,曾经感叹道,李广要是生在高帝时期,封个万户侯都不算什么。李广也一直把封侯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汉景帝时期,李广跟随周亚夫将军攻打叛军,勇猛的他在昌邑城头夺取了敌人的军旗,一时名声大振,于是景帝的弟弟梁王以自己的名义授予了李广将军之印。

回长安后,李广因私自接受藩王之印,没有得到赏赐。李广后来迁为边郡太守,长期和匈奴作战在一线。汉武帝时候,由于武帝听说李广是举世无双的名将,于是把他调到中央,担任未央宫宫尉。自从汉武帝发起了反击匈奴的战争之后,李广数次作为主将身份参与反击匈奴的战斗,然而令人意外和失望的是,英勇无双的李广竟然没有立下功劳,反而落得个自杀的悲剧下场。

有人把这个归结于汉武帝偏心外戚打击李广这样的老将,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公平的,李广作为抗匈主力可以说是汉武帝一手亲自提拔上来的,他也数次拥有和外戚卫青、霍去病公平竞争的机会,而李广难封,恐怕还是和他的个人特点不适合汉武帝时期的作战风格有关。李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擅长骑射、而且他作战勇猛、关键时刻能稳定军心,但是他个人能力非常突出,但却并不适合独立带队深入匈奴腹地,因为他的数次失败显示了他在向导问题、情报问题等方面的欠缺。

历代文人向来感慨李广命运的坎坷,王夫之对李广的评价在古代可谓独辟蹊径。王夫之认为,李广能得到好名声,都是因为出手大方、喜欢用财去结交朋友、并擅长和士大夫交朋友的原因,汉武帝最终不愿意让李广成为漠北大战的主力,是因为他了解李广的缺点,宁可让天下为李广的悲剧命运感叹,而不让天下为汉朝的百万生灵痛哭,汉武帝这是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李广为什么让匈奴感到敬畏?

谢邀,看到这个问题真的很激动冯唐易老 李广难封当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质疑飞将军的时候,我又不自觉的想到这个个诗句,这本来是汉代军功体系的悲哀,现在却是历史文化断代,道德价值体系缺位的悲哀。先回答题主的问题:匈奴怕李广,不是因为打不过李广,而是因为即使胜也是惨胜,每当遇到李广,他们都面临最激烈的对抗。战争最终极的胜利无外乎歼灭他们的肉身和摧毁他们的意志。

然而当匈奴人面对李广的时候,却感受到一股坚不可摧无比强大的意志力,这让他们即使赢得了战争,也丝毫无法庆幸,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李广还在,他们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最最顽强的抵抗,永远无法轻松应对,永远无法“屈人之兵”。有人说李广一生几乎没有打过胜仗,后世对他评价却很好,是不是有些鼓吹了呢?今天,我不想赘述李广将军的生平,我相信其他答友做的回答一定十分详尽,我只想让大家明白,为什么一个看似失败的人,却让对手尊敬和畏惧,让军士百姓爱戴,让千古文人追捧。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这是史公司马迁对飞将军的评价。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太史公说“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确实如此,至今河西走廊一带仍将一种小而圆的杏子称作“李广杏”,把一种表皮发黑,成熟后吃起来香甜的桃子称为“李广桃”。“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这是王昌龄对飞将军的追忆;”短衣匹马随李广 看射猛虎终残年”这是杜甫在精神上对李广的追随;“生拟入山随李广 死当穿冢近要离”陆游曾多次咏诵追随李广的诗句。

古人追忆李广的诗句还远不止于此,在现代以前,人们对李广的评价远高于卫青霍去病,甚至是任何一位边将。李广死于漠北之战,汉军最终大胜而归。当时的情形就如历史评价一般矛盾。本该举国欢庆,然而很多百姓却自发的丧服素衣为李广守孝,甚至都忘记了我们最终打了胜仗。李广因罪自杀,在朝廷的记录甚是不佳,但是在民间,却天下为之举哀恸哭。

 3/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雄师  李广  垫底  天将  黑旋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