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玄奘回到长安。唐玄奘:孟德此公好人妻,群里总有些小媳妇。至此,唐玄奘结束独自西行五万里,历时十七年的去往天竺国求学之路。谁说唐玄奘语言不通?恰恰相反,这位猛人可是会梵语的!前一阵西奇妹写过一篇《没有GPS,唐玄奘是如何去印度取经的?》后,收到许多留言询问玄奘在取经路上经过了138个国家,他是如何操着熟练的外语问路的?好问题。

唐玄奘是怎么到的天竺国?

唐玄奘是怎么到的天竺国

唐玄奘,出生于隋朝仁寿二年,也就是公元602年,俗家名字叫陈祎(yī),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祖父、父亲都以学优而出仕。玄奘13岁时在净土寺出家为僧。 玄奘为解决南方摄论学、北方地论学的法相学融合统一,立志去天竺国求法。但唐太宗并没有批准玄奘西行求经的请求。然而,玄奘决心已定。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29岁的玄奘独自西行,到天竺国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留学求取真经。

玄奘边行边学,在31岁那年进入天竺国境内,玄奘在那烂陀寺一待就是五年,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 贞观十年(公元637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访师求学。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42岁的玄奘,受戒日王邀请,以玄奘为论主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大会有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

玄奘演讲佛法,回答众人问题,竟无一人能够难住他,故玄奘名震当地,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玄奘回到长安。 至此,唐玄奘结束独自西行五万里,历时十七年的去往天竺国求学之路。【注释】1、天竺国: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古印度称为天竺国。汉朝的时候,古代印度还被称为云摩伽佗或云婆罗门。

历史上的唐玄奘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的唐玄奘是个什么样的人

受吴承恩《西游记》及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影响,唐玄奘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就算放到世界范围内,唐僧的故事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因受艺术作品的局限影响,大多数人所知的仅为神话故事中的玄奘。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与神话还是有着很大的分别。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史料记载,对比《西游记》原著小说,对这位旷古绝今的高僧生平进行浅显的了解。

《西游记》讲述唐初玄奘前往印度取经的故事,与史实与着本质的区别。区别首先体现在玄奘的出身上。历史上的玄奘,俗家名陈袆,祖籍陈留(今属河南开封一带)。陈袆高祖陈湛,官至北魏清河太守;曾祖陈钦,曾任北魏上党太守、征东将军,爵位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最风光时任北齐礼部侍郎;父陈慧,做过陈留、江陵县令——祖上门楣可谓风光至极。

玄奘幼年失去双亲,随其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十三岁时得到大理寺卿郑善果的器重,被破格录用。小说中的玄奘出身由来,相信大家在荧幕之上已经“复习”过很多次,此处不再赘述。区别之二,在于取经的目的。《西游记》描绘的西天取经,一则是如来传经,二则是破灭唐帝心魔,可说唐僧前往西天,一来是为帝王分忧,二来谋求己身“修成正果”,所扮演的角色,实在是一个传经、取经的“使者僧”。

妖怪食唐僧肉而长生不老则更像是一个逆向的夺宝冒险故事,齐天大圣等强力打手的加盟,则更丰厚了小说的故事性、趣味性——其实已经完全背离了历史的路子。历史上,玄奘之行,到印度取经,是周游天下,遍寻名僧以求师,是玄奘在大量研究佛学经典上的求索之路,“遗教东流,六百馀祀,……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争论,凡数百年。

率土怀疑,莫有匠决。”他所以西行,求的是佛理,求的是本性,是为了解决中土佛教存疑、争议而行进。小说中唐僧西行,实是诸方推动的结果,有观音点化,佛祖鼓励,有皇帝需求,而历史上玄奘西行,则完全是个人自觉的行为,两相对比,小说中唐僧虽是善行代表,却不及玄奘普渡、求索的志向。从返程来看,小说中的唐僧已经走上人生巅峰,肉身成佛,回归东土轻而易举,回国之际甚至有皇帝前来迎接,而玄奘的返程,却要比西行还要困难了许多,至少他带回来的经书,不是没有重量的。

自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八月始往西行,至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起返程,再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前后共达十九年。奔波劳碌,已经使得玄奘在身体素质上大为下降。公元664年,玄奘仅因摔了一跤,虽是极轻微的擦伤,却仅六日便与世长辞,与小说实是完全相反的结局。玄奘在回归长安后至其辞世前夕,前后长达十九年都投身于佛经的翻译。

 1/5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唐玄奘  冈布  拥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