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令周泰脱去战袍,露出遍体刀痕伤疤,然后手指其痕,逐一讲明,而周泰“一处伤吃一觥酒”,诸将无不敬重拜服!另有数人,我们大致看一下。祖茂,以金蝉脱壳之计替换了孙坚头顶的赤帻,保全孙坚突围,自身却被华雄反杀。徐盛,在孙权向曹丕称臣时恸哭失声,“吾不能并魏吞蜀,乃令主公受人封爵,不亦辱乎!”太史慈,字子义,北海报恩,约期而还,均当得起一个“义”字。

合肥之战,太史慈误中张辽之计,被乱箭射死,他那临终的豪言壮语至今响彻耳畔,“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蜀汉集团:傅彤父子、诸葛瞻父子、姜维、廖化等人。1.傅彤父子:父死子效,两世忠烈。夷陵之战,傅彤为刘备的随军别督。火烧连营之后,刘备焦头烂额地逃命,傅彤为了掩护刘备撤离,奋勇断后,最终被丁奉的大军四面包围。

面对丁奉的劝降,傅彤大骂道“吾乃汉将,安肯降贼乎!”于是挺枪纵马冲入敌阵,往来冲突不下百余合,累到吐血而死。傅佥,傅彤之子,极有胆略,深受姜维的器重,是姜维北伐期间的得力大将,尤其是在长城鏖兵期间,刀砍李硼、生擒王真,令敌兵胆寒。在钟会灭蜀之战中,叛徒蒋舒把傅佥骗出了城门,然后拉起吊桥,傅佥孤身冲入敌军中,在坐骑累倒之后,扬天大叫道“我生为蜀臣,死亦当为蜀鬼”,然后拔剑自刎!2.诸葛瞻父子:一门皆忠烈,千秋有义名。

绵竹之战,诸葛瞻战略失误,选择了出城决战,最终被邓艾的大军围在垓心,中箭落马,自刎而死。诸葛尚是三国后期的超级猛将,完败邓忠、师纂二人,武力值还在姜维之上。在看到父亲战死后,诸葛尚叹息道“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战死,我岂可独生”,于是策马冲出,战死于乱军之中。在这次惨烈战斗中,一同战死的还有张遵(张飞之孙)、黄崇(黄权之子)、李球(李恢之侄)等人。

诸葛亮鞠躬尽瘁而逝,而诸葛瞻父子亦能舍身报国,真是一门忠烈,千秋义名!3.姜维: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姜维继承了诸葛亮遗志,终身不敢相忘,一世奋勇北伐,然而毕竟国小力弱、孤木难支,在与司马师、司马昭、郭淮、邓艾、钟会等人的相继周旋中,始终难以杀出重围,还要掣肘于宦官黄皓的阻挠,终是寸步难行。邓艾偷渡阴平,刘禅献城投降,姜维与众将愤怒地砍石大呼道“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姜维给刘禅写了密信,“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然后向钟会诈降。

可惜天不遂人愿,钟会的叛乱被镇压,而姜维也自刎于乱军之中,死后还被魏兵剖腹取胆!在那场叛乱中,太子刘璇、关羽之孙关彝、大将张翼全部战死。随着姜维的闭眼,蜀汉的唯一希望也彻底破灭了!忠义是演义的主基调,而蜀汉是演义的主旋律,因此蜀汉集团的忠义之士相对更多,事迹也更加壮烈。黄忠,羞于韩玄之死、长沙之失,于是在家托病不出,后来刘备登门相请,才诚恳归降。

黄忠为刘备一刀劈开了汉中基业,但是为了替关羽报仇而被暗箭射死,临终前仍在劝导刘备“善保龙体,以图中原”。赵云,两扶幼主、数救刘备,忠义无双、浑身是胆!当有人诬告赵云反投曹营去了,刘备当即呵斥道“子龙从我于患难之间,必不肯相背也”!张飞,以为关羽投降了,就要与他拼个死活,以为赵云投敌了,就要把他一矛戳死。

世人皆知关羽、关兴、关彝的三代忠义之名,却总是忽略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更是忘却了张飞、张苞、张遵。周仓,关羽的忠实粉丝,为了关羽自刎而死。关平,关羽的义子,追随关羽而去。廖化,在蜀汉灭国之后抑郁而亡。其他阵营:高顺、张任。1.高顺:恪守初心,死无所恨。高顺是吕布的死忠粉。在吕布集团中,高顺的地位只在吕布之下,统帅能力、武力都是屈指可数的,一点都不亚于张辽。

高顺一度受到吕布的猜忌打压,但毫无怨言,到了困守下邳期间,吕布已经众叛亲离了,高顺仍然与陈宫忠心守城,可惜不被吕布所信任。白门楼上,高顺被推到了趾高气昂的曹操面前,昂首挺胸,不发一言,最终被曹操处死。反观吕布,却在曹操面前屈膝请降,这种情景肯定是高顺想象不到的!高顺死于忠义,他忠于吕布,忠于自己的内心,但客观来讲,高顺只能算愚忠,一代名将可惜了!2.张任:烈士岂甘从二主,张任忠勇死犹生。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令换  最让人  三国演义  惋惜  忠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