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经典战役,就有其神奇的地方。现在说官渡之战,荀彧,荀攸,许攸如何如何,曹操如何如何,都是结果已定,胜利者说啥都成。袁绍郁闷啊,大耳朵贼坑爹啊!许攸坑爹啊!我不如阿满啊,要早把许攸这小子办了就好啦。晚了,晚了,悔之晚矣!开战之前,曹操就说袁绍优柔寡断,的确如此。袁绍吃亏就吃在心眼太多了,想法太多,想少出力多赚钱。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啊!袁绍真的是后悔死啦!02曹操之不得已而为之诸侯混战的时候,想守是守不住的,是不能独善其身的。身处四战之地,是不可以保守的,荆州刘表就是一例。曹操的主动进攻,并不仅仅是胆大。要有所作为,必须主动出击。曹操也是多次惨败,几次几乎身首异处。我认为,官渡对峙之前,恐怕曹操已经把退路想好了。

中途与荀彧商量退兵,估计也想到了退兵后的打算。正如李云龙所说,娘的,既然是突围,从哪里跑出去不是一样啊!袁绍占优,长期对峙下去,如果曹操失利,就必须大撤退,许都老巢是保不住了。既然如此,去哪里不是去啊!东击刘备,袁绍抄其后路。袁绍赶走曹操,占领许都;曹操干掉刘备,占领徐州。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如果连刘备都干不过(此时),那你曹操还玩个屁啊!根据地很重要,但有了根据地,也不能放弃游击战哦!宝塔山不是也放弃了吗?曹操亲自带队,有没有在徐州安家落户的打算呢?还真不好说。

上边说了,刘备出人意料啊!让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打乱了计划。后来,许攸来了。同样的道理,曹操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不能偷袭成功,就只有搬家一条路可走。曹操能不孤注一掷,能不立马去做吗?也算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哦!曹操决策没有问题,但的确是胜在侥幸,有很大的运气在里面。关东诸侯讨伐董卓,曹操几乎身首异处;被陈宫,吕布抄了后路,几乎玩完;赤壁大战,兵力占优,也是丢盔弃甲,仓皇逃窜。

如果你是袁绍,乌巢被袭后怎么打赢官渡之战?

大家好,欢迎乘坐游戏探索机!那就要看乌巢是正在遭受袭击,还是已经彻彻底底的被曹操烧毁了。本来曹操带领精兵袭击乌巢时,袁绍还是有机会救援乌巢的,但他认为曹操此时身在乌巢,曹军大营必定防守空虚,只要把曹军大营占了,曹军也就彻底瓦解了,浴室他命令张郃和高览带重兵前去进攻曹军大营,仅仅派了一些轻骑去增援乌巢。

而曹操其实只带了五千人来乌巢,大营中还有大量谋士猛将带兵镇守,所以尽管张郃高览带重兵来攻还是久攻不下。另一方面,曹操带的五千人都是挑选出来的精兵,战斗力强悍,袁绍派的那些轻骑兵根本就无济于事。这样一来,袁军拿不下曹操大营,乌巢粮仓又被烧毁,士气大跌,张郃高览怕袁绍追究兵败的责任,都投降了曹操。然后,曹操和袁绍决战,袁绍大败,总共十万大军就被杀了七万人。

可见事情发展到乌巢被烧以后,袁绍军队已经变得毫无斗志,士气低迷的军队再多也没用,这时候的袁绍可以说是必败的。若是乌巢被袭时,袁绍集中力量前去救援乌巢,击退曹操,还是有机会打赢官渡之战的,毕竟大军还在。可是机会已经被袁绍断送了,事情已经没有了挽回的余地。如果我是袁绍,在乌巢被袭后,我就会尽量保证减少损失,避免和曹操决战,留下少精精锐部队断后,大军立刻撤回河北。

曹操手上也不过两三万可动员的人马,攻打河北他肯定没那个实力,待袁军返回河北,照样可以采用田丰的稳妥之策,一边休养生息,一边联合其余诸侯袭扰曹操,使其疲于奔命,待袁军恢复气力后,再和精疲力竭的曹军作战,那时候打就轻松多了。不过,这有个前提,那就是袁绍得再熬几年不死。我是游戏探索机,喜欢三国历史游戏的朋友们点点关注!。

官渡之战,曹操是如何以少胜多的,你怎么评价?

七万胜七十万,这是《三国演义》夸张的写法。史书上则是二万胜十一万(袁绍十万步兵,一万骑兵),《三国志》甚至认为曹操兵不满万,伤者二三。不管怎么说,官渡之战军队数量对比很悬殊。为什么袁绍会输掉这次决战?原因其实当时就有人说,比如荀彧的"四胜四败"之说,又如袁绍阵营田丰、沮授等人的论述。我认为袁绍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没有放眼天下的视野和心胸,也不愿承担这样的风险和辛劳,注定了他在战略上是低能儿。

 3/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罄竹难书  官渡之战  犯下  地狱  难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