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先是流星坠入营中,然后又是营中大雾,虽然史书上没写流星究竟造成了多大的伤亡,不过这种诡异的天象已经让新军士气大落。在这种情况下,汉军乘势反击,最终击败了绝对优势的敌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最后光复了汉室。所以网上也有人戏称这是时空管理局出手干涉,击败了穿越者,让历史走会正轨,当然,这不过是个玩笑而已。

世界战争史上有哪些令人窒息的弱智操作?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主帅人选,就是一次非常非常愚蠢的人事操作,作为南京门户的徐蚌地区,战略位置对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宁沪杭地区特别重要,一旦战败非同小可。然而由于派系之争,喜欢玩弄权术的蒋介石罔顾军事常识,将原定主帅白崇禧更换为刘峙,又弄来个卡在半空中的杜聿明,混乱的指挥体系和低靡的士气,终致淮海惨败。

济南解放后的中原地区,国军存在两个大的军事机构,一个是徐州剿总,一个是华中剿总。此时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已联合作战,总兵力约60余万人(不含地方部队),按道理国民党方面也应该集中该地区所有兵力应对战略决战,蒋介石起初也是这么想的,拟定“国防部长”白崇禧设指挥所于蚌埠,统一指挥两个剿总的部队。1948年初,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阻拦执意参加“副总统竞选”,并在桂系势力的鼎力相助下成功当选,让蒋介石至为恼火(他圈定的人选是孙科),随即迁怒于白崇禧,不仅摘掉了他“国防部长”的帽子,同时在亲信的游说下只给了白崇禧武汉地区的兵权,徐州的主帅则选择了与顾祝同并称“哼哈二将”的刘峙,说好的统一指挥又变卦了。

这种人为的将重兵集团拆分,让白崇禧大为不满,干脆躲到上海称病拒不赴任。后在李宗仁的劝说下秘密飞往安徽,组织召开了桂系大将的“合肥会议”,其与李品仙、夏威等人密谋的结果,是前往武汉掌握华中地区兵权,同时狠狠报复一下蒋介石,以拆台为已任。刘峙素以善长打哈哈著称的,为人一团和气,作战优柔寡断,蒋介石也不太放心,又调来“救火队员”杜聿明担任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期间辽沈战役白热化,杜聿明又飞往东北救火。

这么来回一折腾,杜聿明制定的主动出击计划便泡了汤,从此国军只能被动应战。徐州地区的敌军计有邱清泉第二兵团、黄百韬第七兵团、李弥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第十六兵团,以及由绥靖区升格的李延年兵团和刘汝明兵团,总兵力近70万人,与我军的两大野战军兵力相当;而武汉地区则有黄维第十二兵团、宋希濂第十四兵团、张淦第三兵团等30余万人马,两者的合计值超过百万兵力。

如果上述所有兵力由白崇禧统一调动指挥,淮海战役是不可能打成这么大的,其实粟裕的作战计划原来就是“小淮海”,即以寻歼黄百韬兵团为战役目标,尚无全军大决战的计划。我们知道,此时东北野战军尚未入关,武汉对面的长江中游地区,仅有中原野战军下属的“桐柏军区”等少量地方武装在牵制敌人,如果华中国军主力东进,地方部队是无力拦阻的。

而正是看到国军不能形成整体攻防,粟裕在战役进程中逐渐萌生出“大淮海”的想法,决计消灭徐州地区的所有国军主力。国军方面的人事操作的愚蠢仍在恶化,杜聿明赶回徐州后,蒋介石为避免刘峙干扰指挥,再命令其司令部迁至蚌埠,于是淮海战场内部国军又出现两个指挥机构,杜聿明在前线作战、刘峙在后方添乱。大战在即,恶果体现,白崇禧只放行了黄维兵团前往增援,之后任凭蒋介石好说歹劝,就是不准宋希濂兵团东调,至于桂系主力张淦兵团则干脆门都没有。

有奖活动:世界战争史上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神操作?

说起印度人,坊间流传着一句话:虽然没亲眼见过三哥,但江湖上处处流传着三哥的传说。关于印度人的传说,真的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们的开挂本领。百米高空舍命自拍,铁皮火车百人接力,上完厕所徒手吃饼……额,好像有哪里不对,但不管怎么说,在世人眼里,印度人就是开挂的代名词。辣么,这么牛逼的印度人,在战场之上是不是同样战斗力爆表呢?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印度人尽管在许多地方都能开挂,但似乎就是忘了点亮战斗天赋,简直堪称战场战五渣。

 4/7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位面  神曲  穿梭  主角  多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