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的统计,伊拉克战争进行到第7天的时候,已经没有伊拉克战机升空作战了(而俄罗斯打乌克兰,做到这一点只用了5天)。在攻城作战阶段,美军无所不用其极。据美军的战报记载,2004年,美军决定对伊拉克的费卢杰实施攻城作战,当时费卢杰城内已经没有伊拉克政府军,只有一些有组织的武装分子,但是美军还是以大规模城市战的方式来应对。

美军将这次作战分成三个阶段来完成,也就是空袭阶段、向城区进攻阶段、市区战斗和搜剿阶段。为了确保美军进攻费卢杰时,不会被城市的建筑物遮挡进攻路线、作战视线,也为了避免敌军埋伏在费卢杰的市区建筑物中,对美军构成突然杀伤,美军对费卢杰实施了长时间的火力准备,也就是以大量的重火力进行轰击。图为推进中的俄军防空导弹。

2004年11月2日、6日,美军两次派遣特种小分队进入费卢杰城内进行抵近和火力侦察,以确定城内武装分子的指挥机关、仓库、据守位置和重火力点。随后,美军在11月6日当天,对费卢杰实施了5次大规模轰炸。轰炸中,美军出动了战斗机、攻击机、无人机和大口径榴弹炮,从11月5日晚到6日上午,美军一共彻底摧毁了费卢杰两个街区,并且轰炸了费卢杰几乎全城的街道,在美军进攻之前,费卢杰城内已经没有完整的道路,也很少有完整的建筑。

由此可见,美国完全不顾及这是一座城市,费卢杰在美军的眼里,只是一座战场,美军很冷静、甚至趋于冷血的在执行对一个城市的大规模破坏。图为俄罗斯伞兵战车在推进中。随后,美军对费卢杰市发动了代号为“幻影愤怒”的大规模进攻作战。作战中,美军有计划地破坏了费卢杰市区内的水源、电源和其他生活设施,使得费卢杰市区几乎无法生存,据统计,费卢杰市区大约30万人中,有70%选择了逃离费卢杰。

由此可见,美军也完全不顾及伊拉克平民的生存,为了方便自己的作战,把武装分子和平民分离出来,竟然选择了破坏城市生活设施,逼迫市民逃离城市当难民的做法,这次行动中到底造成了多少平民伤亡,甚至没有人去进行统计。图为俄军卡车队。美军进攻的先头部队为200辆坦克、装甲车,他们先是对费卢杰城南进行佯攻,然后又在11月8日凌晨突然占领了费卢杰医院,控制了市区内的桥梁;就在费卢杰的武装组织准备集中兵力夺回医院、桥梁等关键设施时,美军在11月8日夜间突然发动了全面进攻,这使得已经离开阵位的武装分子无处可躲,只能选择就地迎击,美军逐渐完成合围。

图为俄罗斯大口径火箭炮正在推进中。11月9日,美国和费卢杰的武装分子陷入了激烈巷战,于是美军更改战术,将主力部队撤出市区,并且在市区各个角落部署无人机和狙击手,然后开始对费卢杰的大规模地毯式炮击,炮击毫不留情的摧毁了费卢杰的一切设施、建筑,躲藏在建筑内的武装分子不堪轰炸,逃到空旷地带躲避,然后就被狙击手和无人机击毙,就这样,美军逐渐掌控了主动权,而且减少了士兵伤亡。

图为俄军火箭炮进入乌克兰,但是没有在城市战使用。最后,战事一直打到了11月16日,美军宣布费卢杰之战结束,美军统计中,共打死反美武装分子1200多人,俘虏了1000多人,还有数千武装分子受伤;而美军自己仅有38人阵亡,320人受伤。此后,美军受伤的320人中,又有33人伤重不治,最终有71人在费卢杰之战中丧生。

各位军迷朋友,如此战法谈得上什么技术含量吗?切断水源电源,逼迫市民逃离;用火炮犁地,然后逼迫武装分子逃到街道上;然后用狙击手和无人机将其精准击毙,这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吗?图为推进中的俄军车队。反观俄军在乌克兰作战,俄军的穿插推进十分迅速,推进较慢的攻城作战,俄军在攻城作战中,乌克兰的公交车甚至都还在运行,俄军在进入市区后,竟然路上还有乌克兰平民驾驶汽车来插队、别车,甚至俄军路过乌克兰加油站时,加油站的广告还在继续宣传,乌克兰人拿着手机在拍摄俄军车队。

俄军为什么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民用设施的破坏,对城市的伤害,以及乌克兰平民的伤亡。图为乌克兰军队驻守哈尔科夫。我们近几日看战报、视频,发现俄军都是以小分队方式,在轻型车辆的掩护下进入市区作战,连坦克都很少进入,就是怕万一炸坏了哪栋居民楼,只能用搭载机枪等轻武器的“虎”式轮式装甲车作为先导,这样的打法固然需要承受很大伤亡,但是俄罗斯又能怎么办呢?乌克兰士兵完全可以躲在楼内开枪,反正俄军也不敢直接摧毁市区建筑物,这和美军以火炮犁地轰击城市有本质区别。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体大  特兰西  暗黑  贫民  视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