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走六十公里,就到了峡谷的尽头,尽头这个地方,就是潼关。唐天授二年(691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潼关。《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遗址在今潼关县港口镇城北村、杨家村一带,潼关北临黄河天堑,南靠秦岭绝峰,因处于通道口,因此也是出风口从而常年大风肆虐,但其实潼关城最初并不在港口镇。

潼关到底在哪?

潼关到底在哪

首先,潼关就在今潼关县境内,具体则在港口镇城北村、杨家村一带。其次,西安位处关中中心,向东经潼关而走向关东,潼关一失,关中门户洞开,关中八百里秦川因再无屏障而立即暴露,西安因此不保,因此,潼关是关乎关中和西安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口。函谷关、新函谷关、潼关函谷关为战国时秦国的门户,位于今河南灵宝县境内。函谷道东起崤山西止于潼津,关城立于函谷道最东处,扼守进关道路,是为入关要津。

因为南面有秦岭天险,北边有黄河绝涧,中间深谷狭窄,因而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所以入得函谷关,则关中门户洞开,无险可守。新函谷关为西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迁建,位于今河南新安县境内,其遗址在县城东门外,陇海铁路旁,比旧关向东移动了百余里。杨仆是新安人,函谷关未东迁时新安属于关外,杨仆平时以居于关外为耻,新立军功之后便想用自己的财力将关城东移,这样自己就成了关内人了,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便答应了杨仆的请求,于是函谷关从灵宝东移至新安。

但其实新关地势并不如旧关险要,所以东汉时建立了潼关。《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关遗址在今潼关县港口镇城北村、杨家村一带,潼关北临黄河天堑,南靠秦岭绝峰,因处于通道口,因此也是出风口从而常年大风肆虐,但其实潼关城最初并不在港口镇。潼关最早是设立在潼关县城南原,扼守与函谷古道相连的黄巷古道,后来由于黄河不断下切,原来的河边地就延展成滩地,过往行旅就可由滩地行走,不必跋涉险阻,因此设立在原上的潼关也就不再扼守着要道,于是在唐时迁移至港口,至今未变,只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修三门峡水库而导致潼关古道被淹而不能通行,潼关关城也无存在的必要而遭拆除。

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扼守东来进入西安、关中的门户冷兵器时代,天堑难以逾越,所以有战国各国的长城,有秦朝的长城,还有后来明朝的长城,城及城墙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被认为重要的关口大多依山临水,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可以进出,潼关之于关中或说之于西安就是如此。潼关北面的黄河,那就是天堑,别说古代,就是现代也不是随处都可以渡船的。

再看潼关南面的秦岭,虽然海拔不高,最高处也才2700多米,但是无路可通,仍然是天险。所以从东面而来的千军万马要想进入关中必须走潼关古道,这样一来,潼关扼守入关咽喉,就关乎西安和关中的生死存亡了。就是到了热兵器时代,险要的地势依然是阻挡战车的最大障碍。当我国抗日战争之时,日军铁蹄从山西南下,要入侵关中,最终未能成功。

函谷关和潼关是一个地方吗?

函谷关和潼关是一个地方吗

潼关和函谷关一直是非常令人迷惑不解的两个关口。很多人不解的是,为什么秦国要用函谷关作为关口,而汉代之后都用潼关作为关口? 还有一个特别不解的是,汉代以后函谷关竟然弃而不用了,只守潼关去了。难道他们不担心敌人从函谷关进去吗?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是因为没有看清函谷关和潼关在地图上的位置。

1)函谷关和潼关是在一个峡谷中,分东西两头。我们这样说,从洛阳到西安这一段路程。先从洛阳往西走,然后到达函谷关,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灵宝县。到灵宝以后,从灵宝到西安这段路程就非常难走了。因为河南是平原,而从灵宝往西,有一条黄河。河北便是中条山,山势险峻。河南边是秦岭,也是崇山峻岭。非常难走。

但天无绝人之路,从灵宝到西安在两山之间有一个峡谷,峡谷的入口就是函谷关。然后一直沿着峡谷往西走,就是去西安方向。大概走六十公里,就到了峡谷的尽头,尽头这个地方,就是潼关。潼关再向西就是关中平原,西安就在关中平原内!现在搞明白了吧!原来从洛阳到西安都是崇山峻岭,但老天爷留了一条峡谷。可以顺利的从洛阳到西安。

峡谷的两头,东边是函谷关,西边是潼关。原来两个关守的是一条路。只是需求不同才选择不同的地方防守。 2)秦国为什么选择在函谷关驻守?函谷关刚开始是魏国的,是秦孝公从魏国手里把函谷关夺了过来。这就是为什么当初的秦穆公为什么一定要和晋国交好的原因。只要两国关系不好,晋国只要掐断函谷关,秦国就只能躲在关中平原不能出来一步。

后来三家分晋后,秦孝公就趁乱把函谷关夺了回来。函谷关一到手,秦国算是打开了进攻山东诸国的通路,而山东诸国进攻只能到函谷关,根本攻不下函谷关。这也是秦国为什么一个国家能对抗六个国家的原因。山东六国也憋屈啊,只要到函谷关,无论如何是打不进去了,只好收兵!对秦国来说,倚杖函谷关天险,进可以打山东诸国,退可以固若金汤。

简直是太舒服了! 3)汉代以后为什么选择潼关?当中国完成大一统,函谷关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变成了国家中的一部分。西安作为帝京的话,肯定是潼关的位置更重要一些。如果函谷关和潼关都守的话,肯定是浪费人力和物力。只守一个潼关更划得来些。因此慢慢的函谷关就放弃了。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于建安元年(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

所以曹操直接守西头,目的是对付西安方向的敌人。因此作用也不一样了。在随后的朝代中,潼关的位置也因防御的敌人不同而有所改变。在隋朝中,隋大业七年(611年),移关城于今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 形势更加险要。唐天授二年(691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潼关。

历代各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在这里驻屯重兵,设关把守。 唐代之后,潼关的大致位置没有变,而是各自加固而已,但潼关作为进入西安的门户,在历次战争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潼关和函谷关在中国战争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据统计,单单重要的能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在潼关打了45次,在函谷关打了13次。


文章TAG:潼关  函谷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