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乃土、穀之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白虎通.社稷》:社者,土地之神也。(注):“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解。《孟子》.《盡心》下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说。

古人所说的“江山社稷"是什么

古人所说的“江山社稷

“江山”,引申特指国土及国家。即疆域的山川与山河。“社稷”,乃土、穀之神。《周礼.春官》.《大宗伯》有:“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说。(注):“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解。《白虎通义》三.《社稷》载有:“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 …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释。《孟子》.《盡心》下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

为什么说名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古人所说的“江山社稷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是第一位的,国家次之,君主靠后。这是因为,人太多了,各有私利,就会有很多矛盾,为了生存他们才立下规矩,结伴生活,这样就形成了国家,有了国家就须要一个管理者,才有了君王。也就是说,国家是民众建立的,有了国家才须要一个管理者,也就是君,或者称皇帝、总统、或主席之类的。

这样轻重关系都很明确了,可见民众才是君王的代表。但在古代,这种真正的道理一直不能被统治者所接受,看看历史上无数昏君,最终被推翻,身败名裂,这就说明,民众的地位不但在君之上,也在国之上。因为国家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国的的利益应当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孟子强调‘民为重,社稷次之’,坚持这个原则,来防止有些政客借国家的名义来侵害人民的利益,真正的好君王是懂的这个道理的,是会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他们会认真的听从民众的意愿,接受民众的监督,关心民众的疾苦,与民同乐的。

“社稷”的“社”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来源?

「社稷」表示「国家」就是一种代喻,跟「规矩」「干戈」的意思一样,以实物表达一个很抽象的意思。这是汉语词汇很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凡是汉字从「示字旁」,一定跟宗教祭祀有关,「社」也是一样。「社」大致上可以说是一种「土地神灵」,反应了华夏先民的土地崇拜。《說文》:社,地主也。从示、土。《春秋傳》曰:共工之子句龍爲社神。

《白虎通.社稷》:社者,土地之神也。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土地廣博,不可徧敬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尊。稷、五穀之長,故封稷而祭之也。「社、土」是同源字,古无舌上音,二者的古音是一样的,鱼部字,禅透邻纽。「社」在甲骨文中就写作「土」,像「土堆」之形:引自:《字源》,页12如:《甲骨文合集456》:「尞(燎)于土(社)」——意思在神社举行燎祭。

《甲骨文合集846》:「?(禱)年于封土(社)」——在神社祈祷祭祀。其实,「土、社」同源其实是训诂学中的常识,本来没必要强调,但还是诉诸权威,引用一下王力先生的解释吧:引自,王力,《古汉语字典》,第827页综上,要说「社」的来源就是「一堆土」:立土而祭,封土立社。我们是几千年的农耕国家,先民们以土为本,五谷为土地所育。

所以,古代的农业社会的先民,祭祀土神是必须的,「土神」开始就是用「土」字表示,后来加「示」部分化出「社」。所以,「土」是初文,「社」就是后起字。北京的社稷坛:先民在土地神社祠周围结社而居,在《周礼》中二十五家为「社」,这个词后来继续引申,继而表示「社会」。其实周礼成书比较晚,有很多是儒家理想化成分,不一定是二十五家就结社,大致是这个意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思?事实是这样吗?

在我看来,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明朝最大的政治性错误。风骨虽然好,但是真不该如此迁都北京就是最大错误如果没有迁都北京而是依靠南京,发展远海,从陆权国家慢慢转变为海权国家中国历史走向就不会如此。北京:帝都,处华北腹地,上接东北,下通天津,勾连大海,左慑内蒙,剧中而引领华北中原,地理位置优越,现在中国政治经济中心,超级大城市,今日北京如此高大上。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社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