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魏延如果伐魏失败,也会步曹爽和诸葛恪的后尘。演义中相关描述:孙峻下殿,脱了长服,着短衣,内披 环甲,手提利刃,上殿大呼曰:“天子有诏,诛逆贼!” 诸葛恪大惊,掷杯于地,欲拔剑迎之,头已落地。总结:如果蜀汉大将魏延战胜长史杨仪,掌权蜀军大权,蜀汉前途渺茫,可能身死道消,蜀汉亡国。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吕布,还有武将能扛住关羽张飞夹攻吗?

没有人。吕布也不行。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羽张飞夹攻吕布,吕布其实已经难以招架,只是在勉强支撑。时间稍微长一点,可能是五十回合,可能是八十回合,吕布必败。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三国最顶级的高手高高手,其他三国武将单挑他俩任何一个,都有可能被秒杀。妄想扛住他俩的夹攻,只能是痴人说梦。我们试着找找看,看看有没有人能扛得住关羽张飞的夹攻。

最强大的吕布已经叙述过,不再重复。赵云武艺似乎略强于张飞,但要说他能扛住关羽张飞的夹攻,恐怕他自己都不信。许褚、典韦这两个是曹操手下最能打的。许褚被张飞连续打败好几次,简直是见一次灭一次,毫无尊严啊。典韦更惨,被一帮无名小卒干死。就这二位,能打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马超与张飞旗鼓相当,黄忠与关羽棋逢对手。

假如曾国藩灭掉太平天国后,听将领建议起兵反大清,结局会怎样?

曾国藩起兵必败无疑剿灭太平军后,胡林翼、左宗棠、曾国荃、彭玉麟、鲍超、郭嵩焘、李元度等湘系将领都或明或暗地表态支持曾国藩自立为帝,甚至太平军方面也有人支持曾国藩称帝,如李秀成就表示愿意归附曾国藩并拥戴其称帝。但曾国藩却一再表示自己没有问鼎天下的打算。为什么呢?第一、湘系势力并不完全支持曾国藩称帝。在对曾国藩劝进的湘系将领中,缺少江西巡抚沈葆桢和江苏巡抚李鸿章两位重磅人物,这二人不表态支持就是实际上反对。

沈葆桢曾是曾国藩的幕僚,在曾国藩的保举下当上江西巡抚,不久两人便反目成仇。曾国藩以两江总督的身份命令沈葆桢攻打太平军,沈葆桢肯定会服从命令,但要让沈葆桢率部支持曾国藩称帝,这个难度估计比较大。李鸿章同样做过曾国藩的幕僚,两人虽无公开的矛盾,但事实上也不是那么亲密。剿灭太平军后淮军的实力事实上已经胜过湘军,淮军不但人数占优,装备也占据优势,拥有西式大炮,拥有小型海军,成为当是中国最强的军事集团。

并且,淮军占据了江苏、上海一带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有大量资金不断地购买先进武器。事实上,淮军中也有人对李鸿章进行劝进,比如常胜军的首领戈登就曾劝李鸿章自立。在这种情况下,让李鸿章支持曾国藩称帝,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甚至,如果曾国藩称帝的话,李鸿章极有可能第一时间站起来攻打曾国藩。浙江巡抚左宗棠支持曾国藩称帝,但左宗棠的骨干王开化、王开琳与曾国藩一直不和,而刘典、杨昌浚、蒋益澧等人,则因不受曾国藩重视,对曾国藩有相当不满的情绪。

假如曾国藩称帝一切顺利,左系将领也许会跟着沾光,但一旦曾国藩遇到麻烦,这些人极有可能迫使左宗棠改变态度。第二、各地地主武装并不完全支持曾国藩。太平军势力兴起后,为了镇压太平军,清廷于1852年任命了包括曾国藩在内的第一批43名团练大臣,至1860年间,咸丰皇帝一共在各省任命了200多位团练大臣。这些团练大臣虽然大多数在实力上根本无法与曾国藩相提并论,但大家的身份都是一样的,凭什么你曾国藩就可以称帝?一旦曾国藩称帝,这些人极有可能成为清廷镇压曾国藩的急先锋。

第三、八旗主力基本未受损失。八旗兵在曾国藩时代虽然已经没有多大战斗力了,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八旗军主力一直在北方防止太平军北上,而没有进入长江流域与太平军交战,因此,八旗军的主力保存完好。曾国藩的湘军基本上全部是南方人,适宜在南方水网密布的地区作战,但到了北方大平原地区,骑步兵不占优势的湘军还真不一定是八旗军的对手。

第四、湘军已经开始堕落,战斗力急速下降。攻破天京后,湘军迅速开始腐化,军纪败坏,士兵经常哗变,而高级将领忙着抢钱运回老家。剿灭太平军后,由于分赃不均,湘军内部争权夺利成为常态,甚至出现大打出手的局面。同时,剿灭太平军后,湘军的战斗意志也迅速松懈下来,人心厌战,将士思归。依靠这样的军队去争夺天下,恐怕曾国藩自己也觉得不太可靠吧。

 3/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乐蜀  三国  官网  阵法  高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