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重进、潘美两路攻城掠地,进展十分顺利,曹彬一路也很快到达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由于缺粮,只好返回雄州(今河北省雄县)接济粮草。曹彬部下士兵看到另外两路宋军攻城掠地,也急于立功,就带着粮食再次进攻涿州。辽将耶律休哥采用且战且退战术,延缓曹彬军队前进速度。当宋军再次到达涿州时,已经是人困马乏,再加上天气炎热,战斗力大大降低。

辽军集中优势兵力发动进攻,曹彬一路宋军在岐沟关(今河北省涿州市西南)被杀得大败。曹彬一路是此次北伐的主力部队,现在主力受到重创,其余两路宋军不得不撤退。潘美一路在撤退时,受命掩护云、应、寰、朔四州百姓迁徙。宋将杨业受命迎敌,退至陈家谷口(今山西省朔州市西南)时,发现负责接应的潘美已经指挥军队提前撤退。

杨业率领残部奋勇杀敌,结果寡不敌众,被俘三日后绝食而死,上演了这次北伐最悲壮的一幕。战后,曹彬因指挥失误而受到处罚。影视剧中的杨业。来源/电视剧《忠烈杨家将》截图纵观曹彬一生,他没有中国古代名将所具备的卓越的军事才能,除了消灭南唐,他真正立下的战功似乎并不是很多,岐沟关之败与他指挥不当有直接关系。从各方面看,曹彬都不属于一流的军事家,应该说,他只能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将领。

令人惊奇的是,在北宋文人心目中,曹彬简直成了他们理想中完美武将的化身。我们仔细分析当时的记载,就会发现皇帝和士大夫真正看重的,是曹彬军事才能之外的东西。曹彬为人行事低调,谨慎小心。后周太祖郭威的张贵妃是曹彬的从母,因而他是皇亲国戚,但却从来不以皇亲自居。在后周时,赵匡胤掌管着禁军。作为同僚,曹彬对赵匡胤表现得不冷不热,除了公事,从不到赵匡胤家里去。

平时同僚一起聚会,本来是拉关系的好机会,曹彬也极少参加。周世宗时,曹彬掌管禁中茶酒,赵匡胤为了和曹彬交往,就故意向他讨要御酒。曹彬既不想做违法的事情,又不愿得罪赵匡胤。他一面以御酒是官酒,不敢随便给人为由,拒绝了赵匡胤的请求,一面自己出钱买酒给赵匡胤喝。这种谨慎和明哲保身的行为引起了赵匡胤的注意。赵匡胤称帝后,曾经问曹彬:“我当年常有心亲近你,你却为什么故意疏远我?”曹彬回答说:“我是后周皇室的近亲,又担任着重要职务,小心谨慎做官,尚有受到朝廷责罚的忧虑,又怎敢有超乎寻常关系的交往?”显而易见,曹彬的特殊身份使他变得非常世故,更何况当时局势尚不明朗,赵匡胤能否夺得大位亦是未知数,圆滑的曹彬对他自然是敬而远之。

赵匡胤听了曹彬的一番肺腑之言,觉得他很忠厚,就提升他为客省使,专门负责接待皇帝要见的客人。五代由于战乱频仍,朝廷不断变换,当时人的忠节观念都比较淡漠,往往谁有实力,就会成为众人效忠的对象。作为武将,曹彬能够洁身自好,不结党营私,显得尤为可贵。影视剧中的赵匡胤(陈建斌饰)。来源/电视剧《大宋传奇之赵匡胤》截图入宋以后,曹彬失去了后周皇室的庇护,因而其行事低调的性格表现得更为突出。

在北宋统一战争中,南唐是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政权。赵匡胤特意派遣曹彬担任主帅,负责攻取南唐。曹彬在消灭南唐回朝复命时,没有大肆张扬,只是轻描淡写地称,奉皇帝圣旨,从江南办事回来了,丝毫不提自己的功劳。曹彬的这一做法被宋代士大夫津津乐道,都称赞他不居功自傲。除了谨慎,曹彬身上还流露出当时武将少有的一些品质。

他不贪财,不嗜杀。太祖乾德二年(964),北宋发动了消灭后蜀的战争,曹彬以都监的身份参与了这场战斗。占领蜀地后,许多宋朝将领,包括王全斌、崔彦进等人都趁机大肆掠夺金银财物,而曹彬除了图书和几件衣服皆不取。回朝后,掠夺财物的将领都受到了太祖赵匡胤的处罚,就连宋军统帅王仁瞻等也承认,这次出征只有曹彬没有掳掠财物。

赵匡胤对曹彬的清廉颇为满意,授予他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影视剧中的王彦升(莫美林饰)。来源/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截图这一时期,很多武将凶残暴戾,嗜杀成性。北宋勇将王彦升,对待俘虏十分残暴,他将俘虏的耳朵撕扯下来佐酒,竟然面不改色,俘虏往往鲜血淋漓地跪在地上,吓得不敢叫一声。曹彬在这一点上与众不同,每逢作战,他都竭力不滥杀百姓,史书上没有他虐待战俘的记录。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皇中  武将  秦始皇  文官  全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