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瘸子是年羹尧认识的人。如果年羹尧不认识,他怎么可能脱口而出:哎哟原来是邬先生呀!第二,这个瘸子是能让年羹尧尊重的人。如果年羹尧不尊重他,怎么可能把他请到内帐进行秘密谈话?第三,这个瘸子的智商很高。年羹尧搜了叛军大半年都找不到,怎么这个瘸子来了,他立马就知道了?所以,邬思道帮助年羹尧平叛。他们的具体谈话,雍正派到年羹尧身边的卧底八成是不知道的。

但是以雍正的智商来说,他也应该能根据密折中的信息,猜到这个瘸子八成就是邬思道吧。综上所述:虽然雍正没有千里眼,但是他在西北安排了自己的眼线,这些眼线会通过密折奏事的方式向雍正传达西北大营的一举一动。而邬思道到西北的动静太大,一个没有顶戴的瘸子居然能让年羹尧毕恭毕敬,这简直太特么神奇了。雍正在收到密折后,也肯定会特别的注意此事。

最后,凭借雍正的高智商,他必然不难猜到是邬思道帮助了年羹尧。最后,说点题外的内容。很多人很好奇,邬思道躲着雍正,刻意的低调行事,但是他为什么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跑去西北帮助年羹尧呢?还有,邬思道怎么就那么神奇,居然能猜到叛军的位置?这两个问题,说起来也不复杂。因为电视剧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在原著小说中,是八阿哥的门人汪景祺帮助年羹尧找出了叛军的位置。

然而在拍电视剧时,电视剧却把汪景褀这个重要的反派角色给删除了。但是,电视剧把汪景褀删减后,又不能没有角色帮助年羹尧。于是汪景褀的戏份就添加在邬思道头上。最后,就有了电视剧中的情节。再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邬思道(汪景褀)知道叛军躲藏在法伦寺。这是因为,历史上的罗卜藏丹津之乱,有不少叛军就是躲在寺庙里面的。

在电视剧中,邬思道给年羹尧指出来的叛军藏身之处,叫法轮寺。在原著小说中,汪景褀给年羹尧指出的叛军藏匿地点却叫塔尔寺。电视剧中的法轮寺,是虚构的地名;但是小说中的塔尔寺,是真实存在的寺庙。这座寺庙距离西宁市区不到五十里。位于现在的湟中县的县城城里面,寺庙面积约相当于半个湟中县城的大小。看地图,相信很多人就明白了年羹尧为什么会忽略了塔尔寺了。

因为塔尔寺确实离清军的西宁大营太近了!二三十公里的距离,若是放在现在,开车只要几十分钟。即使是古代,骑马顶多也就一个时辰。这等于说,叛军就是躲在清军的眼皮子底下。不过,躲得近不是年羹尧搜不出叛军躲藏的唯一原因。比躲得近,让人麻痹大意更关键的一点是:青海塔尔寺是皇帝敕封的黄教总寺,它不但有权在青海筹粮,还有权去内地买粮,并且还能得到朝廷调拨的粮食。

简单点说,罗布藏旦增躲在塔尔寺中,叛军吃的就是年羹尧拨给寺庙的粮食!年羹尧对塔尔寺非常信任,他没想到塔尔寺居然背叛了朝廷,居然也参加了叛乱。这一个信息,在小说中介绍的很清楚。汪景褀也是根据这个判断,推断出叛军可能会躲在塔尔寺。但是在电视剧中,这个重要的信息却被删减了。(现在的塔尔寺)所以,很多观众在看电视剧时,会觉得剧情很突兀,只会感叹邬思道太神了!而其他人都是陪衬,尤其是一代名将年羹尧被黑的最惨。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如何得罪了邬思道,邬思道不愿意出谋献策,眼看年羹尧被杀?

在《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的夺嫡团队可谓精英云集,内有以邬思道为首的智囊团,外有以年羹尧为首的武将派。再加上康熙帝的青睐,以及儿子弘历的给力,继位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总体来讲,雍正帝在府邸时用的这些人,除了年羹尧,其他人结局都还可以的:邬思道也是激流而退,保住性命,过上了小康生活;田文镜也罢,李卫也罢,一度做到了封疆大吏;老十三胤祥,更是做到铁帽子亲王,并且得以世袭罔替。

唯独一个年羹尧,都做到了大将军职务,却急转直下,最终命丧黄泉,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邬思道曾经也跟他有过交情,为什么不救?一、前段时间有个网友留言问,有人讲邬思道并没有全身而退,而是死在了孙嘉诚的手里,你怎么看?关于邬思道死于孙嘉诚之手的说法,着实新奇,我们不妨按着他给的思路,推导一下:雍正帝即位之后,当晚就回到府邸面见邬思道,不否认他们之间存在感情,但也不能否认雍正帝眼中的杀机。

 13/14   首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军粮  押送  称呼  一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