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大笑。刘备带他人川取蜀,他是完全能胜任的。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说:“那肯定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啊,那用说吗?诸葛亮出世之前,刘备有什么呀?”说的不错!但我也可以反问一句:“刘备没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诸葛亮又有什么?不就是躬耕于南阳的山野村夫吗?”因此,我个人认为,刘备和诸葛亮,属于互相成就。

如果诸葛亮和刘备入川,庞统守荆州会怎样

如果诸葛亮和刘备入川,庞统守荆州会怎样

谢谢邀请!如果诸葛亮入川庞统守荆州会怎么样?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二十岁时司马徽称庞统是江南各州读书人中最杰出的人物,庞统由此而出名,样子较丑,但性子直善阳谋,不善吹牛拍马,庞统为刘备设计了上,中,下三策,刘备采用了庞统的中策入西川是一路凯歌,沿途郡县都被攻克,刘备在涪城大宴将士,对庞统说:今日聚会,真是快乐极了,庞统说:把征服别人的领土当成欢乐,这恐怕是不仁之兵吧!当时刘备醉了,怒冲冲地说,武王伐纣,军队前敢后舞,难道就是不仁之师了吗?你话不对,快点退出宴会吧!庞统立即退了出去,不一会刘备酒醒后悔了,又把他请了回来,庞统坐回原位,并没有向刘备致谦的意思,自斟自饮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刘备问刚才我们的争论究竟是谁的失误,庞统回答说君臣都有失误。

刘备大笑。从这一军事行动及对话就能看出庞统性格及卓越的军事才能,拿下西川庞统之功也。若说军事才能诸葛亮比庞统那差得远,诸葛亮的才能不在领兵打仗上,诸葛入川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难道还有谁比刘备更清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因刘备打仗是基本不带诸葛,也就是说带不带他都一样,夷陵之战这么大的行动,也可以说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都没带诸葛亮,可见诸葛的军事才能很一般,刘备死后由诸葛领兵六出祁山的确是劳民伤财。

刘备入川时,为何不带上诸葛亮而是带上庞统?

刘备入川时,为何不带上诸葛亮而是带上庞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进可攻,退可守,刘备”借”得荆州,一直把它当作大后方,根据地。因此,他在入川时,安排诸葛亮坐镇荆州守好老家是十分必要的。庞统人称风雏,足智多谋,与诸葛亮同为刘备军师。刘备带他人川取蜀,他是完全能胜任的。问题出就出在庞统一死,造成刘备独力难支,使得诸葛亮不得不从荆州分兵,把留守任务交给关羽,自己亲自前往蜀中救援,这样就造成了后方空虚。

《三国演义》中,到底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还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到底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还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到底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还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有点水平。说到究竟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还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说:“那肯定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啊,那还用说吗?诸葛亮出世之前,刘备有什么呀?”说的不错!但我也可以反问一句:“刘备没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诸葛亮又有什么?不就是躬耕于南阳的山野村夫吗?”因此,我个人认为,刘备和诸葛亮,属于互相成就。

刘备成就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给了诸葛亮充分展示自己的大舞台。诸葛亮也成就了刘备,使一个一无所有的“织席贩履之辈”攀上了帝王的宝座。有人也许又会问了:“诸葛亮不帮你刘备,还可以帮别人呀?”说的不错。我下面会给你答案。《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即今天的山东临沂)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诸葛)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从这一段文字里,我们可以得到几个信息:(一)诸葛亮祖上都是汉朝官员。从小耳濡目染接受的就是忠君思想。(二)诸葛亮结交的崔州平、徐庶都是当时隐士高人。

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又不想轻易出仕。为什么不想轻易出仕呢?他们都是有才华的高洁之士,一般人他们不伺候。(三)诸葛亮经常吟诵的《梁父吟》究竟是什么呢?这其实是一首汉乐府诗。原诗是: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这首诗,看似像汉乐府,但从历史上又找不到。因此,后人怀疑这就是诸葛亮自己所写。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志向高洁,雄才大略,但又不愿意跟一个像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那样的人,最后把自己变成像晏子那样的杀人工具。故此,我个人认为,诸葛亮不出仕,不是因为不想出仕,而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明主。咱们不妨给诸葛亮设定几个当时可能帮扶的的大咖级人物,比照前面诸葛亮的性格、要求,给他配一下对。

 1/4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率土之滨  车好  攻城略地  解析  刘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