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懂事后,再来重新品味,发现“三打白骨精”果然精彩。主席的这首七律,就是以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这段描述为背影而兴然创作的,据说这首诗,是主席在欣赏了京剧《三打白骨精》而创作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全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段你怎么看?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段你怎么看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全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这是唐僧师徒四人自集聚之后发生的很严重的决裂事件,是取经团队内部的矛盾冲突发展到了高潮。这件事情如果后续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取经的大业。尸魔三戏唐三藏,第一次变成美女,第二次变成老妇人,第三次变成老头。孙悟空的火眼能看透白骨精,前两次打不死,最一次打死,白骨夫人的原型现出来了。

可是唐三藏不信,发了毒誓,写下贬书,把孙悟空赶走了。唐三藏为人慈悲,立志取经,义无反顾,性情坚韧。但他无能、愚昧、没有主见。最初,孙悟空打死了土匪,唐僧教训他,他不服管教,后来菩萨给了个紧箍咒,唐僧骗孙悟空带上,再念紧箍咒语,才把孙悟空降服了。孙悟空是妖候,野性难训是真,但是对自己的师傅还是很尊敬的。

之前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很尊敬师傅,每日砍材挑水,从来没有怨言。自从跟了师傅唐僧,被紧箍咒降服之后,他也是一心一意护唐僧西行,心甘情愿地报答唐僧的搭救之恩。虽然有时他性急毛躁好胜等等,但是这些并不影响他的忠心。他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孙悟空的付出,没有获得唐僧的信任。

被妖怪捉去,唐僧只会垂泪,出了问题,只会埋怨孙悟空,念紧箍咒,惩罚孙悟空,从来没有想过解决的办法。第一次打白骨精,那些斋饭已恢复成虫子原样,唐三藏看了也怀疑,经不住猪八戒在旁挑唆,就念了紧箍咒,到第三次,尸魔现形,又听信猪八戒的谗言冷语,最终赶走一个有本事又忠心的下属。一个团队的领导,核心人物,本身没有能力,看问题看不透本质,自己的徒弟跟随多年,为自己干过许多大事,他竟然看不出自己徒弟的本事和忠心。

出了事情,他也看不出问题所在。不仅如此,耳根子软,偏信馋言。猪八戒好色贪吃懒惰。见到漂亮的白骨精,动了凡心。美女编了自己的身世,骗唐僧吃她的斋饭,唐僧不肯吃,猪八戒刚要打开斋饭,孙悟空刚好回来,看到一个妖怪变化成的美女,一捧打下去。美女死了,饭也吃不了,猪八戒把怨怒发到孙悟空身上,在帮边挑唆,师父果然上套。

孙悟空神通广大,平日,猪八戒暗自嫉妒,如今借此扇风点火,让师父念了三次紧箍咒,最后把他赶走。沙僧老实憨厚,可是也太冷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唐三藏念紧箍咒,沙僧竟然没为孙悟空求情。一个团队,领导不得力,忠心的下属领导不信任;好吃懒做不干事好谗言的下属,领导信任;老实憨厚的下属,领导信任,可是只管明晰保身。

《西游记》中故事那么多,为什么三打白骨精流传最广?

《西游记》中故事那么多,为什么三打白骨精流传最广

小时候看《西游记》,会觉得“三打白骨精”不精彩,主要是白骨夫人并非强大的妖魔,没有惊心动魄的打斗,也没有妙趣横生的神通变化,还搞得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实在扫兴。长大懂事后,再来重新品味,发现“三打白骨精”果然精彩。首先,这个故事最能体现孙悟空的“忠”。想当初,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何等的威风八面,连玉皇大帝他都不放在眼里。

但自从唐僧从五行山下把他放出来后,他忠心耿耿,誓死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虽然履遭肉眼凡胎的唐僧误解、驱逐,特别在最后一次唐僧念动紧箍咒的情况下,孙悟空硬是强忍疼痛,打死白骨精后,才磕头拜别。其次,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取经路上最大的“难”并非外在的妖怪,而是师徒四人内部的猜忌。唐僧不相信孙悟空说的话,猪八戒看热闹不嫌事大,而沙僧永远就是一个没有立场的老好人。

这个外表看似强大的取经队伍,其实脆弱得不堪一击,被一个小小的白骨精用了点障眼法,瞬间瓦解,确实令人深思。最后,这个故事也常常被用来告诫自己:不要被漂亮的表象所蒙骗。白骨精本领不高,是不敢露本相去抓唐僧的。于是她或变成村姑,或变成老婆婆,或变成老爷爷,伺机接近唐僧。但不管她怎样变化,漂亮的外表下总是藏着一颗凶残的心,这极具警示意义。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部电影你们觉得怎么样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部电影你们觉得怎么样

您好,我是影视君,感谢您的邀请,大体跟您说一下哈!从小看到大的《西游记》,出了很多影视作品,三打白骨精只是其中一难,师徒三人取经路漫漫,苦其心志,空乏其身才能取得真经。其中的孙悟空视斩妖除魔为己任,任劳任怨,任打任骂,还有对恶人的痛恨,欲杀之而后快,不拖泥带水,做事痛快淋漓,善于先斩后奏。无疑不增加了孙悟空的人物性格上的诠释!之前我们看86版的电视剧,就觉得唐僧是个冥顽不灵,食古不化的和尚,孙悟空居然给这样一个人取经,甚为屈才。

电影版《三打白骨精》这次给了新的解释,孙悟空对唐僧刚开始是不屑的,甚至没有以师父的尊称,只是叫唐僧“小和尚”。直到唐僧宁愿牺牲自己来点化白骨精,让孙悟空心服口服,才从“小和尚”的称呼变成了“师父”。美中不足的是:本意想向着喜剧改编,但是笑点都很令人尴尬,剧情特效还算可以,但是冯绍峰在这部剧中的演技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

剧本将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加以改编,虽然多了些新意,但是有点让人觉得恶搞,最终票房扑街也是意料之中,唯一算好的是它的特效确实跟上了,比以前的《西游记》类型的电影特效要好很多。不过这部电影我们得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它有着深刻寓意,佛祖派孙悟空保护唐僧去取经,只是希望他弃恶从善,伏妖除魔,是一场自我修行,孙悟空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一心保护唐僧去取经。

小说《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猪八戒为什么要三番两次冤枉孙悟空使障眼法?

谢谢邀请!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其《西游记》看的最少,不过对“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还是童年时就知晓了,其故事是从走街串巷的民间说书艺人口中知晓的。开改开放初,农村的电视还很少,人们仍习惯在饭后,在晚风习习中,听走街串巷的说书人说故事。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成白骨堆。僧是遇氓犹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均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主席的这首七律,就是以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这段描述为背影而兴然创作的,据说这首诗,是主席在欣赏了京剧《三打白骨精》而创作的。主席的这首诗赞美了孙大圣精神,那就是“火眼金晴识妖魔,金棒澄清万里埃”。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一段,主要告诉了人们孙悟空的这种精神,为褒扬孙悟空的这样的精神,唐僧形象成了陪衬,猪八戒形象也成了陪衬。

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为什么描写猪八戒三番五次地冤枉孙悟空使障眼法?主要是为“衬托”,以猪八戒的无识无能,识别不出白骨精的本来面目,来衬托孙悟空的火眼金晴及斩妖除魔的非凡本领。白骨精第一次变美丽的村姑,在孙悟空眼里这就是伪装的妖精,而在猪八戒眼里,就识别不出,就认为这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后白骨精又变老太太,再变老大爷,都被孙悟空识破,而猪八戒仍识别不出来。


文章TAG:三打  白骨精  谈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