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在消灭齐军主力后,占领齐国的国都临淄。然后兵分五路,席卷全齐。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乐毅就攻占了齐国七十多座城市,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没有攻下。齐国处于灭亡的边缘。但是,历史在此进行了转折。乐毅在攻打两城不下的情况下,却采取了攻心的策略。他撤围九里,筑垒相守,并下令居民有出城的不准拘捕。这实际上就放弃了武力攻城的策略。

这样一直双方相持了三年。两城也没有投降。等到燕昭王死后,和乐毅素有矛盾的惠王继位。在齐国田单的反间计下,他撤换了乐毅,并招他回国。乐毅心知不妙,便出走赵国。失去了乐毅的燕军士气低落,被齐国的田单以火牛计打败,很快就撤回本国,灭齐大业功亏一篑。我们可以看出,乐毅不攻两城,主要是想用攻心的计策来收服齐国的民心,为燕国长期吞并齐国做准备。

他要是想攻下齐国这两座城市,是没有不可能的。他率领的是消灭齐军主力的胜利之师,面对孤立无援的两城,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而他攻下齐国七十多城,论城市坚固、大小,两城绝对不如齐国的国都临淄。因此,乐毅要想攻下这两座城市,没有攻不下的道理。只是付出代价多少的问题。而乐毅想当然的采取攻心为上的方针。想当然的放弃了武力手段。

这是他一生犯下的最大的错误。当时几乎所有的齐国的死忠都在这两座城里,可是,齐国的统治者和王室都不在这两座城里。这就使得乐毅的攻心战必然会失败。齐国的统治者不在两座城里,这两座城的臣民就心中怀有希望。只有死亡才能让他们放弃希望。乐毅不用武力,他们就只要有一天的生机,就不会放弃自己的忠诚。乐毅又没有办法抓住齐国的王室,因此,他无法断绝这两座城的人对齐国的效忠。

因此他的攻心战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这两座城也成了齐国复国的象征。两座城不被攻下,齐国就没有灭亡。全部被燕国统治下的齐国占领区就不会屈服。因此,乐毅在当时最好的选择,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攻下两座城,彻底消灭反抗者,断绝那些齐国顽抗者的希望。而乐毅采取了错误的攻心战略,使得齐国苟延残喘。在僵持三年之久,还下不了决心。

靖难之役中,百战百胜的朱棣为何在济南城望而却步无功而返?

谁都有苦手,世界之大,万物相生又相克,打仗也逃脱规律,就看谁碰到谁?靖难之役,守城将领铁铉坐镇济南城,朱棣无弄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的十几万大军竟然攻克不了一座济南城,恼火加怒火,当劝降再一次被拒绝后,朱棣向四方发布文书,调集大炮,猛烈的轰击济南城。就在济南城快要守不住时,铁铉拿出了大批朱元璋的神主灵牌和画像,分置于垛口之上!攻城的燕军都惊傻了!他们哪见过这样守城的“无赖”,即使心中恼怒不已,他们也不敢再继续攻城,生怕损坏朱元璋的灵牌。

春秋战国时,能横扫齐国72城的乐毅,为何却3年攻不下即墨?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率燕、秦、赵、魏、韩,五国攻齐,两年时间攻陷齐国全境,其中乐毅用了六个月,攻克齐国七十余城,仅剩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未下。此后三年时间,乐毅对这两座城池先强攻,后怀柔,都无法攻克。三年后,新即位的燕惠王中了田单的反间计,将乐毅被调离齐国,以骑劫代替乐毅伐齐。结果燕军被田单的火牛阵攻陷,被打了个漂亮的防守反击,将到手的七十余座城池全部奉还,败退燕国,这就是著名的即墨之战。

两年横扫齐国全境,六个月拔下七十余城,为何三年打不下即墨?乐毅岂不是枉费一世英名?五国攻秦,可以说是齐缗王的狂妄自大,以及齐国内忧的集中大爆发所致。齐缗王即位时,齐国的国力空前强盛,他又以强力手段,解决了宗室对君权的掣肘问题,无论从个人权威,以及国际地位,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齐缗王开始飘了,他四处树敌,接连与秦、赵、楚、魏发生矛盾和战争。

他的这个举动,让世仇燕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当年,齐缗王的父亲齐宣王,乘子之之乱入侵,差点灭了燕国。一个报复齐国的阴谋,在燕昭王与苏秦的策划下出笼。苏秦以间谍身份事齐,不断怂恿齐缗王与诸国交恶,最后又鼓励齐国毫无顾忌地灭了宋国。宋国的战略位置太重要,各国都虎视眈眈,齐国独吞宋国,成了引发五国攻秦的导火索。

 5/6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进  怪物  长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