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欧洲的联合部队面临的就是一支经过地狱战火训练出来的一支超级部队,要知道,这支部队从威尼斯相隔一座的小城市里面一直纵横了整个欧亚大陆,直到太平洋。所以跟在骑士后面的那些农夫很显然就是上来凑数的。对于蒙古人而言,这些都是赤裸裸的战功。其次,蒙古人将轻装骑兵的作战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蒙古人是装备了适当的重骑兵,但是这并不是军队的主体,主体仍然是以轻骑兵为主,欧洲人,即便是装备精良的骑士阶层在面临这样的军队的无赖打法的时候仍然是头疼不已,他们追不上对手,但是对手随时可以回首,一个弓箭把你给设中。

即便弓箭射穿不了你的铠甲或者是不能沿着你铠甲的缝隙钻进去。弓箭射击的时候,所带的那种冲击力冲撞在你的铠甲上仍然是一点都没有停滞的将力量全部传递到你的身体上要知道这个力道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是最终中装骑兵仍然还是要跟壮壮奇兵相互之间对决的。可是即便是那个时候最为精锐的骑士阶层,他们身上所装备的铠甲仍然不是巅峰时期的板甲。

二十万精兵,却连淮河都没见过,东吴战力比蜀汉如何?

二十万精兵,却连淮河都没见过,东吴战力比蜀汉如何

东吴军队的战斗力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始终没有形成凝聚力,豪族对开疆扩土的积极性不高,不擅长攻坚;二是守土责任感强烈,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十分看重,能够坚决的抵御侵犯之敌。也就是说,东吴军队在保家卫国这方面表现的很出色。但是开疆扩土时,就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了。至于说东吴和蜀汉的战力谁更强,这明显是东吴要更强一点。

论人口,论人才,都是东吴要更胜一筹。那么实力比蜀汉更强的东吴,为何却连淮河都过不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东吴方面根本就没有实力,也没有勇气把国境线推至淮河一线,并吞并淮南。并且东吴豪族对开疆扩土的积极性不高,也是原因之一。举两个具体案例:第一个案例是石亭之战,即历史上的“周鲂断发赚曹休”。魏文帝曹丕去世后,魏国大军调动频繁,对东吴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于是东吴便于公元228年,主动策划了一场引诱魏军深入的歼灭战。当时东吴设计引诱魏国扬州都督曹休率兵深入吴国境内。吴军在本国境内本来都打赢了魏军,差点要了曹休的老命。结果东吴方面打着打着,发现魏军增援了,于是立即罢兵休战,没有下文了。一年后孙权于建业称帝,东吴与曹魏五年没有大战。相比东吴,蜀汉的外扩积极性要高的多。

在听说东吴方面大胜的消息后,蜀汉方面做出了积极回应。诸葛亮在成都调兵遣将,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以强行军一千多里的速度兵出去陈仓道,打算闪击陈仓。结果遭到守将郝昭的坚决阻击,最后因为备战时间仓促,粮草准备不足而退兵。但是诸葛亮于次年春天又再次出兵,逼曹叡连忙从荆州前线召回张郃,并紧急把曹魏的中军主力用来对付诸葛亮。

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帝驿马召郃到京都。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郃。——《三国志·张郃传》最后的战果是,诸葛亮在这次北伐中乘机顺走武都、阴平两郡。(魏军主动放弃)比石亭之战的戛然而止,更让人叹息的是孙权对北伐的态度。孙权在多次谋求徐州失利后,吕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在东吴曹魏的实力差距是巨大的。

东吴不应该跟曹魏死磕,而是徐图自保。于是在此之后,东吴方面采取了偷袭荆州以削弱蜀汉对它的威胁;并以劫掠人口财货为主要目标的策略。而谋求土地已不再是东吴的第一诉求了。这种战略规划的变更,大器感瞬间就降低了几个档次。当然了,东吴对魏搞骚扰战也是有用的。青龙元年(233年),魏国扬州都督满宠就实在是受不了孙权的骚扰了,便上疏曹叡,请求把合肥旧城烧掉,另在西边三十里修了合肥新城。

(离水路比较远)那个让孙权伤心、张辽扬威的合肥城,就此灰飞烟灭了。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曹魏自己烧了合肥旧城,并不意味着孙权就能把边界线推到合肥旧城。并且,还别说是把国境线推到合肥旧城了,孙权他就是想在长江北岸展开大生产活动,也都会被曹魏骚扰得很头痛。据史料记载,曹魏在魏吴边境搞屯田,孙权会跑去劫掠;等孙权也搞屯田时,曹魏也会跑去劫掠。

这抢来抢去,最后就变成了两个土匪集团的抢劫成果展示会。三年春,权遣兵数千家佃于江北。至八月,宠以为田向收熟,男女布野,其屯卫兵去城远者数百里,可掩击也。遣长吏督三军循江东下,摧破诸屯,焚烧谷物而还。——《三国志·满田牵郭传》由此可见,对淮南地区,孙权是既无力,也没有勇气去尝试占据。他每次动辄以十万大军出征,都是以骚扰为主,其目的就是把周围的地方变成缓冲区,让曹魏居民无力在那里安心种地生活。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骑战  萌新  兵符  之光  画风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