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学会用高跟鞋打架,你才是真正的女王。46“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用少年老成来形容,毫不为过,真正是英雄不在年高。“只是一个校尉”?你是不是对大汉职官制度有什么误解?《后汉书·百官志》: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曹操的出身背景是什么?

曹操的出身背景是什么

关于曹操出身,《三国志》在其本传开头这样说的: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这里说曹操是曹参的后人,纯属扯淡,绝大多数古人越有名越爱认祖宗,曹操的曹氏出自于邾,而曹参封平阳侯,食色平阳,世世勿绝,很明显不是一路的。曹操的爷爷曹腾是宦官,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而关于曹嵩,《三国志》记载为“莫能审其生出本末”,然后裴注来了句,嵩,夏候氏之子。

其实最大的疑问就在这里,就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不是从夏侯氏抱养而来。还是说从曹家内部过继。2013年的时候复旦大学做了个研究,结果是曹嵩不是从夏侯氏抱养的,我个人看法也倾向这个,但是他们的那个研究特别二,根本证明不了这个论点。 他们用的是曹鼎,而且居然把曹鼎和曹腾当一辈人算的,而且用dna查,来源还是一帮现代人,自称为曹操后人。

《三国演义》中,你喜欢哪个人物?

《三国演义》中,你喜欢哪个人物

闲谈三国人物,说起来个个喜欢。沧海横流,他们都显示了英雄本色。不可能一一说来,就简单说一下郭嘉吧。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当初,郭嘉先是投奔了袁绍。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占据冀州后,天下英才蜂拥而至。兵精粮足,野心勃勃,意欲与天下诸侯争霸。

对于郭嘉的到来,袁绍十分高兴,非常客气。但经过交流、观察,郭嘉认为袁绍成不了大事。郭嘉就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意思就是说,聪明的人就要善于选择主公,只有如此才能够凡事皆成。

袁公虽然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谋略;想法很多,却无法实施;喜欢谋算,却不能决断。要想跟他共救天下危难而成就一番大业,很难啊。此时,郭嘉仅仅二十一岁。郭嘉如此年轻,但看问题非常深刻、老辣。用少年老成来形容,毫不为过,真正是英雄不在年高。人们喜欢把郭嘉与诸葛亮对比,也有人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

豹眼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具体出处,但从郭嘉这番言论来看,跟诸葛亮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有得一拼。他们都是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才。不同之处在于,郭嘉主动出击,去寻找明主。诸葛亮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但也不是守株待兔,而是不断的发布广告。共同之处,在于不是明主决不伺候。

辛评、郭图等人还在贪恋职位,存有幻想,但郭嘉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回到老家,郭嘉一呆就是六年。宁可闲着,也不肯将自己的旷世才能轻易付出,这本身就是不一般的格局和境界。但郭嘉跟诸葛亮一样,纵然有冲天志向、旷世绝才,也仅仅把自己定位在辅佐明主的谋臣上,绝不做天下枭雄。建安元年(196年),曹操一位非常倚重的谋臣戏志才病逝,荀彧、程昱共同推荐了郭嘉给曹操。

曹操与郭嘉经过一番交流,君臣彼此感觉非常满意。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曹操很高兴地说:”能够辅佐我成就大事的人,就是这个年轻人啊。“郭嘉出来后,也兴奋地说:“这才是我苦心等待的明主哦。”从这番对话,就看出君臣之间是多么投缘,这真正是一段佳话。豹眼也喜欢看演义,但越来越不受演义的影响,更喜欢独自去品味那些历史故事。

在豹眼看来,曹操与郭嘉这段对话,绝不次于刘备、诸葛亮之间的隆中对。郭嘉经过荀彧等的引荐,直接就来投奔曹操。如果曹操也如袁绍一样,郭嘉一定会弃之而去。但如果郭嘉自视清高,等待曹操三顾茅庐,恐怕就会失去这个机会。这给豹眼以感悟,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不必恃才傲物。只有去追求,才能掌握主动权。追求不等于苛求,也不等于委曲求全。

这才是面对现实、理性的处事哲学。诸葛亮的做法,似乎更为超然一些,但也就脱离了一些现实。今天去阅读这些故事,不是为了去品评古人的是非,为得是给自己一些教益。郭嘉投奔曹操后,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功勋。曹操曾经想把自己的事业托付给郭嘉,但郭嘉年仅三十八岁就病逝啦。这令曹操伤怀不已,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感慨和哀叹:“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君臣相知相得,这是多大的荣耀。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184  试炼  先帝  武将  害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