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钓鱼城战场模型,可是特意放在了中国军事博物馆里!钓鱼城能长期坚持,既不被攻破,又不被困死,还真得从他的筑城说起了。余玠临危而起,扛起救亡大旗平江南,先平蜀,这几乎是历代北方发起统一战争的常规套路。这个套路,蒙古人知道,宋人也知道,所以,蜀中防御极为重要!偏偏,此时宋军在蜀中的防御基础十分薄弱。1242年,窝阔台时期,蒙古军小试牛刀,随手一打,就攻破四川大片区域。

危难之际,朝廷以余玠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府事,准备抗蒙。余玠上任后,招贤纳士,革除弊政。在招贤中,得到了来自播州的冉琎、冉璞兄弟。播州,自唐末开始就依其山地之险,保持相对独立。因此,筑城、堵口子、造炮塔什么的,出身播州的冉家兄弟可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余玠,采纳了冉家兄弟之谋,开始沿江河,选择要害之地,星罗棋布地打造了一套山地防御系统。

鬼斧神工钓鱼城这个山地防御系统的核心,就是钓鱼城。嘉陵江、渠江汇聚,山势险要,大家看图,我就不啰嗦了。此地,刚好挡住了入川蒙古军“绕道西南”的通道。同时,因山依水,可以搭建起完整的山地江河防御系统。最关键的是:你困不死他。如图所见,在城西门内,有大量的良田。原来,1254年,王坚再次修城。他在城西门内因沟为池,周长一百多步,“名曰天池,泉水汪洋,旱亦不涸,池中鱼鳖可调舟举纲”。

同时,又开了小池十三处,井九十二眼,泉水不干,春夏秋冬足备!城中的居民春天可以出去中地,秋天就把粮食收回来备战!因此,当年宋军请蒙古军吃鱼时,“再守十年也不怕”的豪言,是真的有底气!铁打的钓鱼城防御系统搭建好了,靠谱不靠谱,还得实战来检验!1258年,蒙哥来了。他多路攻宋,但他依然坚持“取蜀则无江南”的传统套路,亲自坐镇西路,指挥蜀汉攻略。

蒙古军也确实猛,“蜀中之地,三得其二”,急吼吼地打到了钓鱼城下。劝降无果,开打!征战一生的蒙哥眼光很贼。他选定一字城墙为攻击重点。一字城墙,连结山城与水军,也是进行补给运输的通道。同时,攻破一字城墙,蒙军还可以绕到掉玉城城后,多面攻城!。想法很好,问题是:打不下!打关键点打不下来,就找薄弱环节!随后蒙哥又在各个门都打了一遍,寻找薄弱环节。

没有薄弱环节!那就来硬的!于是,蒙古健儿一顿猛攻···没用!上炮灰!千户董文蔚率领邓州汉兵上了。还就是这些汉兵给了同胞像样的威胁!董文蔚激励士卒,履过险阻,挟云梯直扑城下···损失惨重败归。随后,董文蔚的侄子带病再战,居然登上了城墙!苦战良久,不支而退!上帝折鞭面对难以突破,术速忽里建议:不打这里了,赶紧东下吧!去会和忽必烈。

去找忽必烈?想法很好。问题是:蒙哥大汗不要面子是吧!不听!接着打!重臣汪德臣可能打得昏了头。居然单枪匹马跑到城下劝降。宋军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刷经验的机会,矢石招呼!汪德臣受伤,不久就挂了。蒙哥汗也在这愤怒中患病去世(也有受伤去世的说法)。上帝折鞭,南宋得救,欧罗巴得救!持久战,政治混乱的南宋逐渐势弱蒙哥死后,蒙宋在钓鱼城进行了一段长达20年的拉锯战。

蒙古军改变了急攻钓鱼城的方针。转为政治诱降 筑城封锁。汪良臣等人积极接触宋军将领。此时南宋贾似道实行“打算法”,宋许多将领心不自安。守泸州的刘整就投降了蒙古,使四川抗蒙形势一度恶化。刘整的投降,带来最大的恶果是:宋军的水军不再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宋军在四川依托山地和水师共同防御的套路优势遭到削弱。筑城封锁。

汪良臣以钓鱼山险绝不可攻,就近筑武胜城与武啸城,封锁钓鱼城对外联系。随后,刘整与夏贵就钓鱼城的外围进行了漫长的激战。夏贵率战屡败,最终败走。1267年9月,汪良臣立寨毋章德山,当钓鱼之冲,对钓鱼城的封锁基本稳定下来!蒙古军以其国力的优势,趁南宋政治的混乱(余玠本人就含冤于内斗),逐渐占据了对钓鱼城的优势。

把握蒙古军的软肋,长期坚持面对劣势,接任余玠的张珏极力以巧取胜,坚持长期抗战。张珏亲自抓生产,派兵护田,保证自给自足的补给能力;随后,张珏抓住了蒙古军的软肋,不失时机地发起反击。耐寒不耐暑蒙古军多在夏季离开“火炉”,所做的工事,多留汉兵把守,力量削弱。张珏把握规律,趁机周期性的喘息之机,骚扰元军,或加筑工事,或对生产进行调整。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攻城掠地  广结  借兵  打法  新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