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的婚姻生活幸福不幸福?文成公主的婚姻,本质上是政治婚姻,这种婚姻的幸福度,往往受制于政治需要。与中国历史上其她和亲公主相比,至少文成公主有几点还是比较幸运的。一是松赞干布仅仅比她大八岁,基本算是同龄人;二是松赞干布的妻妾数量不多,有名分的仅仅三位;三是文成公主被册封为王后,政治地位最高。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后,松赞干布为她修建了布达拉宫,当时的规模虽然没现在这么大,但一千多间的宫室,说明其规模绝对不小。

布达拉宫至今还保存着,文成公主入藏时的场景壁画。松赞干布还遵从文成公主的意愿,在当地兴办汉学教育,禁止赭面习俗,派留学生去长安留学等等。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改变了对唐地的侵扰政策,他从此脱掉毡服,改穿唐装,并派遣大量商团,开展与大唐的经济商贸往来。松赞干布对唐代宗和唐高宗也竭尽恭敬,政治上承认大唐宗主国身份,私人情感上,以女婿身份自居。

由此来看,至少从政治层面,文成公主不存在“幸福的障碍”。文成公主为什么没有生子?认为文成公主不幸福的理由就是,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九年婚姻,未有一儿半女,所以有人推测,文成公主形同侍女,根本得不到松赞干布的宠爱。其实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松赞干布一生只有一个儿子,传说中他最宠爱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也是无子,松赞干布本人也仅仅活了33岁。

这些资料表明,松赞干布就不是“高产”的男人。其实现代科学表明,西藏地区恶劣的条件,确实不利于人类的生存与繁育。文成公主从中原远嫁吐蕃,适应环境都费劲,不能生育也不是什么意外的事。那个传说中的尺尊公主,史书并未记载,仅仅出现在民间传说中。吐蕃与尼泊尔关系亲密却是事实,这也不奇怪,毕竟尼布尔与吐蕃紧邻,出于国家防卫的安全,两国友好再正常不过了,难道一定会涉及到女人的宠幸问题?文成公主在吐蕃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从史料记载和保存下来的文献遗迹来看,文成公主在当时受到了吐蕃人民不寻常的尊敬。

吐蕃迅速强大是因为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入大量的先进技术文化吗?

这个是没有疑问的,文成公主大量嫁妆,基本包含了当时唐朝最先进的技术文化,她入藏40多年,深得松赞干布的宠爱,松赞干部对文成公主的大多建议,都采纳,这期间中原文化、手工艺、农业生产技术交流相当频繁,两地互市、贸易更使得吐蕃经济迅速发展。▶文成公主向吐蕃播下汉族文化的种子文成从主入藏,历经千辛万苦,总里程达到5800多里,那时候可真是没有飞机、汽车,5800多里全靠马车,关键在于进藏的道路、天气都极为恶劣,行进速度很慢,沿途文成公主边走边停,和亲队伍的服饰、生活习惯、饮食等让藏族和其他民族甚为羡慕,文成公主也乐意介绍,沿途百姓大为赞扬,诗人陈陶《陇西行》中有描述“……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见当时吐蕃对中原文化的期待。

▶文成公主在藏区生活40年,大唐源源不断输入先进文化、技术。那时候,唐朝与吐蕃,总体上是很和平的,偶有纷争,多半文成公主也能从中调停,毕竟是亲家关系,文成公主也多次向娘家求助,彼此你来我往,据统计,整个唐朝期间,吐蕃以国家身份向唐朝派使臣125次,唐朝也有66次,除此之外,王成公主在吐蕃期间,教宫女绘画、书法和刺绣,连松赞干布也开始穿唐装。

其次,中原建筑技术、艺人、中药、中医、研磨、纺织、陶瓷、造纸、酿酒等等,都陆陆续续传到吐蕃,吐蕃从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一度可以与大唐抗争。▶和亲后,相互之间做生意,吐蕃经济更为壮大众所周知,吐蕃是游牧民族,有大量的牛羊、马匹、兽皮、高原特产等,在两地互市之前,这些东西价值无几,和亲后,吐蕃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主要得益于生产技术提高和互市之后的需求增大,开元初吐蕃牧马不过20万匹,10年不到,发展到43万匹,耕牛更是无数,窥一斑而见全貌,从文成公主到金成公主,差不多140年时间,吐蕃强胜了不知多少倍。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用女人换和平,真的值得称道吗?

你好,我是姐聊历史,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无论是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还是唐朝和吐蕃的和亲都是为了收复和稳定那些不安定的异族。虽是政治联姻,通过婚姻来建立政治同盟,但由于采取的和亲政策不同,所以不一定都是以和亲换取和平。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这两桩婚姻并非和亲换和平。一、昭君出塞。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这时期的汉朝无论军事和外交方面都很强。

在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长安朝觐,请求大汉皇帝赐婚,于是便有了“昭君出塞”。这种和亲应不算是换和平,是表现君臣修好和谐共处的一种方式,这种政治联姻,尽显大国风范。王昭君出塞的几十年里汉匈两族一直保持着友好和睦的关系,少数民族崇尚并学习中原的先进体制和生活方式,为中原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二、文成公主进藏。

松赞干布为了巴结唐太宗,曾三次提出和亲请求,在两次遭拒绝后,松赞干布恼羞成怒,率军攻打大唐。松赞干布为了能娶到大唐公主也是拼了,结果连边境都没越过,便被唐军打了回去(松州之战)。果然是不打不相知啊!一番较量后,松赞干布甘心臣服。他第三次诚惶诚恐的向李世民提出和亲请求,这次居然成功了。为了一桩亲事打来打去,李世民也觉得毫无意义,于是便同意了这桩亲事,并下诏书:“夷狄亦人耳…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朕为天下父母,苟可以利之,岂惜一女?”意思是:藏族人也是人,自古以来汉族尊贵,藏族人卑贱,但是我爱藏族人民如同爱自己的子民一样,全国各民族都敬重我如同父母。我身为天下父母,从来没有过功利之心,怎么会吝惜一个女儿呢?很显然,李世民的和亲方式不但没有屈尊降贵,反而彰显出大国对少数民族的体恤和关爱。文成公主隆重出嫁,李世民为她准备的丰厚嫁妆,足以改造吐蕃。

文成公主进藏后,促进了唐藩经济文化的交流,增强了两族之间的友情,文成公主博学多才,那汉民族的文化传播到了西藏,深受吐蕃人民的拥戴和尊崇。大唐诗人陈陶在《陇西行》写到:“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见,文成公主对吐蕃的影响之大。松赞干布为了排遣她的思乡之苦,特地为她修筑了举世闻名的宫殿——布达拉宫。

三、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的人生很精彩。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她们深受当地人们的尊重和拥戴,同时为两族人民带来了几十年的幸福和安宁,历史永远铭刻着她们的功绩,人们会永远感念她们的贡献,这一切对她们个人而言,是一种无上的光荣。她们远离家乡,不习惯异族的生活习俗,一定受过很多委屈,那么比起国家利益和人民的幸福安宁,这些付出根本不算什么。

历史上有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和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直到今天,我们的每个人的命运同样与国家荣辱与共。结束语,女人的一生幸福,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好的婚姻,嫁给正确的男人。在古代男权社会里,女子没有婚姻自主权,她们的婚姻就如同一场赌注,女子们无论是待嫁闺中,还是出嫁为人妇,都是男人的附属品。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文成公主  记忆  文明  城市  
下一篇